肖志軍 沈盼
興趣是開發智力的鑰匙。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比智力更能促進學生努力學習。引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是物理學成功的關鍵,教師可通過挖掘物理教材中的興趣因素,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和社會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積極創設求知情境,用物理學魅力引發學生對物理知識探索的興趣,用學習的成功感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逐步使學生的興趣發展成為愛好,讓他們熱愛學習物理。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引導學生走向樂學,正是我們追求的境界。
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參與、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對物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有積極的思維、自覺的探索、豐富的想象、牢固的記憶,就會創造性地運用知識,激活物理與實際的聯系,形成“身邊處處是物理”的意識。
趣味導學,是通過趣味引導進行教學,使師生的教學活動始終處于有趣的情境中,這就把教師和學生這種艱苦的腦力勞動變成不感疲倦的愉快之事。
一、直觀演示引趣發
直觀演示能喚起學生的觀察興趣,推理實驗結論能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集中精力,加深理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講《大氣壓強》時把一個小試管口朝上放入盛水的大試管中,當將兩個試管一起倒置時,向學生提問:大試管中的小試管是否下落呢?同學們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會掉下來了。但實際演示結果卻恰恰相反,隨著大試管中的水徐徐流出小試管非但未能掉下來,反而自動上升到大試管里面。同學們十分驚訝,都被這奇異的現象吸引住了,同時會在腦子里產生疑問,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動手操作引趣法
讓學生動手操作,營造發明創造的氛圍,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激發他們動手操作的樂趣,把學生的創造動機從潛伏狀態轉為活動狀態。如講授《密度》一節時,讓學生親自設計實驗方案,并動手操作實驗過程,題目是:測出溶于水的糖塊密度。同學見到此題,覺得有點犯難,這時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和啟發:糖塊溶于水不溶于什么液體呢?或者能不能找一種物體把它包起來,這種物體體積可測。教師把問題分階段展現給學生,啟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發現,當學生饒有興趣地走過教師設計的問題臺階時,問題迎刃而解,學生既獲取了知識,又滿足了好奇心,成功的喜悅油然而生。
三、競賽誘趣法
在教學中開展各類教學活動,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競爭、上進心理形成。諸如:巧設問題,引發興趣;減小坡度,培養興趣;問題巧解,發展興趣。教師應適時設疑,引發爭論,學生為了說明其觀點,都努力尋找論據,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思維非常活躍,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突破難點的有利時機。
四、故事引趣法
通過科學家軼事或科學史趣等,能拓寬學生視野,引發學生思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把課堂中教學回歸為探索新知識的原型,把學生帶入探索情境中。讓學生親自探求新知識,經歷科學家以前經歷過的創造性探索過程,成為一個發現者。
五、實踐引趣法
走進生活,觀察物理學的實際應用,鞏固學習物理的興趣。經常帶學生走進工廠、礦山、工地去參觀,讓學生目睹物理在生產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在講授《杠桿的應用》一節時,讓同學從家里帶一些農用工具,判斷哪些是省力杠桿,哪些是費力杠桿,哪些是不省力也不費力的等臂杠桿。歸類之后,再追問:費力的工具用起來費力,但為什么使用呢?然后帶同學們去工地現場實際操作。這樣就能潛移默化地把理論知識溶于生產、生活之中。
六、鼓勵增趣法
對一些因學習困難、胸無大志、不愿過緊張而有序學習生活的學生,本著物理學科的特點,以精神鼓勵法促進其學習興趣。有一個學校公認的調皮學生,在物理課上積極動腦,勇于發言,成績較好。我的辦法是:簡單的問題由他回答,易做的實驗由他做,之后再給予表揚、鼓勵。這樣他由“壞學生”轉變成同學喜歡的好學生。
物理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使他們愛學物理、學好物理,教師必須做到獨具匠心,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心理狀態,恰到好處的選擇既能啟發學生思維又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使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以便提高素質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