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婷 汪小平
摘 要: 創新創業熱潮中,應用型本科院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結合自身特色,推進創新創業教育,通過不斷摸索和實踐,取得不小成績,但同樣面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應用型本科院創新創業育人工作現狀中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性解決措施。
關鍵詞: 應用型本科院校 創新創業 大學生
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經過十多年的探索與實踐,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大力支持下,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院校特色,致力于培養具有應用性、技能性、創新能力的創新型應用型人才,目前已取得顯著碩果,同時存在不少問題。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新創業育人機制的現狀
1.政府和學校高度重視。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潮流中,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政府從資金、創新創業場地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校教育系統中,力求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積極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的平臺、提供系統專業的指導、構建全方位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保障體系,與校外單位合作,共同為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駕護航。
2.創新創業與第二課堂建設結合度越來越高。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注重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一方面,積極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人物到校內舉辦學術報告會、講座和學術研討會。另一方面,積極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不少高校結合本校自身特色,開展各類具有創新性質的競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和高校畢業生創業計劃競賽。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形成理論與實踐的良性互動。
3.課程體系正在形成過程中。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創新創業相關教學課程尚未或者很少納入整個教學系統。但在國家、各地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之下,經過近十幾年的發展,某些學校開設與創新創業相關的必修課、選修課,并由專業老師授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正在逐漸形成中。
4.基礎設備建設不斷完善。高校投入專項資金修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專用場地,實現場地“三通”(通水、通電、通網),使創新創業同學免費使用,并“拎包入駐”,促使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能夠實現落地孵化。此外,學校還設有專門的對口服務辦公室,及時給創新創業同學幫助。
5.校內外“牽手”育人。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積極與地方政府、相關企事業等校外單位建立合作關系,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學生到各地參觀學習,并提供政策扶持,此外學校與相關企業洽談,增加學生創新創業的實踐場地等,將校內和地方資源整合利用起來,實現校地合作,資源共享,共同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順利開展。
二、存在的問題
1.創新創業理念未深入人心。創新創業特別是大學生創新創業口號提出之后,存在部分質疑。這類質疑聲同樣存在應用型大學院校之中,某些學生甚至老師對創新創業抱以質疑的態度,不贊同、不支持學生創新創業,使大學創新創業工作順利開展面臨不少阻礙。
2.專業性與創新性結合度不高。應用型本科院校是以專業性、技術性的應用型人才,專業性是基礎,在此基礎上推進創新創業工作才不離初衷。然而在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過程中,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大多未與自身專業特色相結合或結合度不夠高,未實現初衷。
3.大學生創新創業保障體系還需完善。創新創業雖然出現較早,但是發展不成熟,盡管近幾年掀起創新創業熱潮,但是不少創新或創業項目中途“難產”,鮮有結果。通過案例分析、數據統計可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相關保障體系不夠完善,如大學生創新創業入駐項目管理體制、導師指導體制、大學生創新創業常規培訓機制等。
此外,在開展創新創業育人的過程中,還存在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學生參與度較低、實踐平臺偏少及課程設置和方式單一等問題。
三、解決措施
1.增強對創新創業理念的認同。理念影響和指導行動,符合客觀規律、順應時代需求的理念,促使行動獲得飛躍性成就。推進大學生創業創業育人工作,首要解決的是創新創業理念認同的問題。只有解決這個問題,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才會深刻領悟到創新創業的必要性,才會在實踐中積極支持和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和活動。
2.組建責任心強、業務精湛、學術水平高的導師隊伍。為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科研能力,學校應結合自身專業特點和實際,實施本科學生科研導師制。專業素質強又具有創新能力的導師隊伍,幫助和指導學生選擇創新創業方向、制訂計劃、收集信息等,激發學生創新創業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另外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既充分運用專業知識,又達到事半功倍的創新效果。
3.完善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一方面,學校領導和各職能部門應高度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以學校分管領導牽頭,各職能部門共同參加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形成全校員工積極參與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另一方面,形成和完善管理制度和幫扶制度。管理制度能夠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申請、管理等詳細流程;幫扶制度明確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可以獲得場地、資金、物資等方面的資助內容、數額及方式,此外,學校還應致力于整合各方資源,積極爭取政府、企業、公司、校友等的支持,共同努力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