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甄,蔣 歡,黎光明,張敏強,,霍紫瑩
(1.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心理應用研究中心,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廣州 510631;2.廣東省心理學會,廣州 510631)
?
閾上/閾下呈現OH投射卡的情緒啟動效應研究*
張家甄1,蔣歡1,黎光明1,張敏強1,2,霍紫瑩2
(1.華南師范大學廣東省心理健康與認知科學重點實驗室,心理應用研究中心,華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廣州 510631;2.廣東省心理學會,廣州 510631)
分別在閾上/閾下的條件下呈現OH投射卡,探究兩種情況下是否能啟動情緒。采用閾上和閾下啟動實驗,以正確率和反應時為因變量,檢驗閾上、閾下的情緒啟動效果。閾上啟動實驗中,被試對OH卡中積極和消極、中性材料的反應時有顯著差異,正確率沒有顯著差異。閾下啟動實驗中,被試對消極和積極、中性材料在反應時和正確率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結果表示:(1)閾上呈現OH投射卡,OH卡中的積極情緒效價的圖片和詞匯能夠啟動情緒;(2)閾下呈現OH投射卡,OH卡中的消極情緒效價的圖片和詞匯能夠啟動情緒。
OH投射卡;情緒啟動;閾上/閾下
“投射”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投射”是將本屬于自身某種不快的思緒、動機、欲望或情感,投射于他人或他物(豆桂平,2012)。有學者認為,投射技術是溝通和戰勝壓抑的工具,是通過繞開阻抗和自我防御從而達到目的。它們代表的是來訪者與其意識或心靈深處無意識的相遇。它們也為增加內部洞察力和促進自我覺知提供了基礎,同時可能促進心理治療進程,或者縮短心理治療的時長(Waiswol & Niva,1995)。
目前存在的投射測驗種類繁多,針對其有效性,很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國內有學者研究發現,運用投射測驗在一些心理咨詢或治療中進行內在探索工作有顯著效果。劉宇(2008)在其碩士論文中進行了兒童主題統覺測驗-CAT的試用研究,結果表明,CAT測驗適用于5-9歲的中國兒童,并能夠從親子關系、需要和壓力、沖突應對方式、情緒本質反映主題等方面得出被試的綜合心理狀況(劉宇,2008)。有學者采用實證研究探討了羅夏測驗材料的情緒感受屬性及情結激活特點,結果發現,羅夏圖片更能激發被試的消極感受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同質的情結表現,具有激活情結的鮮明特點(蔡成后,李瓊,余萌,申荷永,方杰,2014)。
國外學者有研究表明視頻投射技術(Video Projective Technique)可作為對患有PTSD女性評估和治療的有效輔助工具(Mary,Cassell,et al.,1999)。Pascal Roman等(2011)的研究表明幼兒教育投射工具(Projective Tool for Early Childhood)不僅可以提供臨床觀察的工具,而且通過這種設備還可以提高臨床醫生與孩子之間移情和反移情的互動(Pascal,Roman,Mathilde,& Saboia,2011)。
其中由Moriz Egetmeyer和Ely Raman發明的OH投射卡(又稱OH卡,The OH Cards),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的、特殊的、屬于表達性藝術治療的心理咨詢、治療工具(Waiswol & Niva,1995)。OH卡,潛意識直覺卡,是一種心理投射工具,由88張圖卡和與之對應的88個單詞組成,圖卡上象征集體潛意識的原型意義,通過自由聯想、積極想象,會有潛意識的內容浮現。OH卡是由88張圖卡和與之對應的88個單詞文字的套卡組成,其圖字內容因為涵蓋了生活中的主要主題和人生命題,以及能揭示主要的內在需要和情緒反應。由88張圖卡與88張字卡所組合的OH卡,可以被認為是認知和視覺刺激的統整。這指的是腦的兩個半球,一個左半球(分析,邏輯思維)和另一個右半球(情緒,直覺)。OH卡字母“OH”呈現的意涵:“O”是一個餅圖案,象征右腦,有著女性、感性的意義;“H”是正方形架構,象征左腦,相當于男性、理性的意義。“O”鏈接著圖像卡,引以直覺的表達,“H”則為文字卡,透過理性說明,兩者也即是理性與感性的二元交織、交融(引自陳盈君,2012)。除此,OH卡也有助于啟發每個人直覺、覺察和洞悉能力。當OH卡的圖卡和字卡兩個一起使用時,有可能有7744不同的組合,這個組合也鼓勵人們開啟他們的創造潛力(Gorobchenko & Evmenchik,2011)。OH卡中88張文字卡框架的選詞,沒有提供任何的說明,這些詞有很強的暗示力量,喚起更多的情感也允許廣闊的解釋。例如:恐懼、父親、奴隸、抵抗、內疚、感情等。每個字都進入了個人的體驗。88張圖卡亦然。卡片激化了潛意識,我們的聯想能力刺激結合文字和圖像,這個過程繞過心靈而探索心靈深處,只需幾秒鐘,便觸發自由聯想、積極想象在腦海中。通過整合有趣的腦力鍛煉擴張意識,成就了促進自我的理解能力。聽見自我內在的訊息。它提供了關于那些自我的深刻洞察。通過卡幫助自我探索,增加一個人的自我理解(Gatineau,2010)。
OH卡作為投射測驗的一種,在心理咨詢和治療中運用越來越廣泛,其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圖片和與之對應的詞匯引導被試進行自我探索。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指出,個體潛意識中的內容大部分是以情結為主要部分。情結往往具有情緒色彩,是復雜的情緒問題,是被壓抑或遺忘的心理內容而形成無法被察覺的無意識。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必要研究OH卡對情緒的影響,即能否有效帶出個人的情緒情感。
目前關于投射測驗的作用存有一定疑慮,可總結為:a.作為一種工具而言,投射測驗在搜集受試者的信息時并不容易,在這方面投射測驗沒有其他評估工具有效。b.此工具缺乏充分的心理測驗的科學性。支持者傾向于關注其在臨床中的有效性,并指出已經有大量的、經過不同臨床醫生所積累的經驗,顯示來訪者有充分自由的空間做出反應,這種反應對搜集有關個人心理面具的相關信息是有幫助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反對者傾向于關注許多投射測驗并沒有充分的心理測量學基礎(Fons & van de Vijver,1999)。
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啟動效應的范式來更加有效和客觀地探索OH卡對情緒的影響,期望能夠通過嚴格的實驗室實驗來給出確切的證據來說明啟動效應確實存在,為以后在實踐中使用OH卡提供理論基礎。啟動效應又稱直接啟動或重復啟動,指由于某一刺激(通常指單詞或圖片)的先前呈現導致隨后對刺激或相關刺激進行加工易化(廖聲立,陶德清,2004)。啟動刺激的閾上呈現范式主要用來研究在意識狀態下的情緒啟動,而閾下呈現和掩蔽呈現的研究范式主要用于研究無意識的情緒啟動。其中,判斷偏好實驗是閾下情緒啟動的典型實驗之一(Murphy & Zajonc,1993)。以往的情緒啟動研究主要以具有情緒效價的圖片和詞匯作為啟動刺激,采用自我評定的方式對自我情緒進行判斷。因此,本實驗采用的方法為閾上、閾下分別呈現OH投射卡,研究其對情緒的啟動效應。
1.1實驗一 閾上情緒啟動效應研究
1.1.1被試
大學被試30名,男生11名,女生19名,顏色視覺正常,所有被試之前均沒有接觸過情緒啟動實驗。采用3(啟動材料情緒效價:積極、消極和中性)× 2(啟動材料:圖片、文字)的被試內設計,其中15人進行先呈現圖片后呈現詞匯的啟動實驗,另15人進行先呈現詞匯后呈現圖片的啟動實驗。
1.1.2儀器和材料
啟動材料:實驗采用OH卡的圖片和詞匯作為情緒啟動刺激材料。首先請90名大學生對OH卡上的圖片和詞匯從熟悉度、情緒效價兩個維度進行評定,并將其按照情緒效價歸入不同類別。最后選擇120個熟悉度較高、情緒性較強的圖片和詞匯作為實驗材料,其中積極圖片、消極圖片、中性圖片、積極詞語、消極詞語、中性詞匯各20張。
靶刺激材料:從中國情緒材料庫(CAPS)(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2005)新面孔中的中性情緒圖片中選取,為了避免面部特征、吸引力等對于情緒啟動效應的干擾,將所有中性靶刺激圖片進行馬賽克處理。共選擇圖片54張,其中男性面孔圖片27張,女性面孔圖片27張。讓被試對靶刺激的情緒效價分別進行積極、中性和消極的按鍵判斷。選擇被試的正確率和反應時作為實驗因變量。另外選擇積極面孔和消極面孔共12張,其中男性面孔6張,女性面孔6張作為探測刺激,通過被試對探測刺激反應的正確率檢驗被試參與認真程度,刪除探測刺激錯誤率較高的被試的實驗結果。
1.1.3步驟
實驗分為兩個階段:練習階段和正式實驗階段。實驗在安靜的被試房間內完成,要求被試坐在距離電腦屏幕60厘米處,整個實驗中被試間保持溫和燈光。
用E-Prime軟件編寫實驗程序、控制材料的呈現以及記錄被試反應。實驗流程分別為:“指導語、黑色十字注視點600ms、空屏1000ms;啟動刺激200ms;再空屏100ms;靶刺激(期間被試做出反應靶刺激消失)”。該實驗的練習實驗和正式實驗程序一致。
每位被試完成3個block,每個block中有20個trials。即每位被試需完成120個trials。不同被試接受的刺激類型是,一組被試進行先圖片后詞匯的啟動任務,另一組被試進行先詞匯后圖片的啟動任務。
1.1.4結果
將搜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剔除探測刺激的數據和三個標準差以外的數據,最終刪除三位被試的實驗結果,得到閾上實驗部分27個被試的有效數據。對這些結果進行進一步統計分析。
1.1.4.1閾上情緒啟動實驗的正確率分析
對閾上啟動實驗的正確率進行3(積極、中性、消極)× 2(圖片、詞匯)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得到結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不同類型的啟動材料對靶刺激情緒

表2 反應正確率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1和表2結果顯示,閾上情緒啟動實驗中,以反應正確率為因變量時,情緒效價類型和刺激材料類型的主效應均不顯著。情緒效價類型和刺激材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
1.1.4.2閾上情緒啟動實驗的反應時分析
對被試反應時數據進行3(積極、中性、消極)×2(圖片、詞匯)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不同類型的啟動材料對靶刺激情緒

表4 反應時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3和表4結果顯示,以反應時為因變量時,情緒效價類型的主效應顯著,表明不同情緒效價的刺激材料對被試的影響不同。刺激材料類型的主效應不顯著。情緒效價類型和刺激材料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對情緒效價類型進行事后檢驗,結果顯示,積極情緒的反應時與消極情緒反應時,積極情緒的反應時與中性情緒的反應時有顯著差異。消極材料和中性材料的反應時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
1.2研究二 閾下情緒啟動效應研究
1.2.1被試
大學被試26名,男生9名,女生17名,顏色視覺正常。參加實驗的被試之前均沒有接觸過情緒啟動類實驗。采用被試內設計,3(啟動材料情緒效價:積極、消極和中性)× 2(啟動材料:圖片、文字)實驗設計。其中13人進行先圖片后詞匯的啟動實驗,13人進行先詞匯后圖片的啟動實驗。
1.2.2儀器和材料
同實驗一。
1.2.3步驟
實驗分為兩個階段:練習階段和正式實驗階段。實驗在安靜的被試房間內完成,要求被試坐在距離電腦屏幕60厘米處,整個實驗中被試間保持溫和燈光。
用E-Prime軟件編寫實驗程序、控制材料的呈現以及記錄被試的反應。實驗流程為:指導語,黑色十字注視點(呈現時間為600ms),空屏1000ms,之后呈現啟動刺激(詞匯/圖片)20ms,隨后呈現掩蔽刺激40ms(掩蔽刺激為由線條組成的方塊形和灰色色塊),最后呈現靶刺激。被試對靶刺激作出判斷后靶刺激消失,進入下一個trial。
每位被試完成3個block,每個block中有20個trials。即每位被試需完成120個trials。刺激材料類型的呈現是一組被試先進行圖片啟動任務,另一組被試先進行詞匯啟動任務。實驗結束后詢問每一位被試是否在目標刺激前看到圖片或詞匯,回答都是否定的,證實OH投射卡是以閾下方式呈現。
1.2.4結果
1.2.4.1閾下情緒啟動實驗的正確率分析
對閾下啟動實驗的正確率進行3(積極、中性、消極)× 2(圖片、詞匯)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得到結果如表5和表6所示。

表5 不同類型材料對不同情緒

表6 反應正確率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5和表6結果顯示,以反應正確率為因變量時,情緒效價的主效應顯著,刺激材料類型主效應不顯著,刺激材料類型與情緒效價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因此,對情緒效價類型做事后比較。結果顯示,只有消極和中性材料的正確率有顯著差異,沒有其它方面的顯著性差異。根據平均值可知,中性材料的正確率顯著高于消極材料的正確率。表明在閾下啟動實驗中,消極材料啟動了情緒,而積極材料并沒有啟動情緒。
1.2.4.2閾下情緒啟動實驗的反應時分析
對閾下啟動實驗的反應時的數據進行3(積極、中性、消極)× 2(圖片、詞匯)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得到結果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 不同類型刺激對不同情緒的反應時(MS±SD)(ms)

表8 反應時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
表7和表8結果顯示,以反應時為因變量時,情緒效價類型的主效應顯著,刺激材料類型主效應不顯著,刺激材料類型與情緒效價類型的交互作用不顯著。需要對情緒效價類型做事后比較。結果顯示,消極情緒的反應時與積極情緒反應時,消極情緒的反應時和中性情緒的反應時有顯著差異,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的反應時沒有顯著差異。
人類情緒啟動速度極為快速、又極為微妙。所以,本研究中通過實驗室實驗來精確控制刺激呈現的時間,來探討OH卡對情緒的啟動的效應。
根據實驗一的結果,閾上呈現刺激,當以反應正確率為因變量時,沒有檢測到情緒啟動效應。當以反應時為因變量時,積極刺激的反應時顯著小于中性刺激和消極刺激,而消極刺激與中性刺激無顯著差異。即積極情緒效價的刺激啟動了被試的情緒,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張欽平(2011)在其研究中發現,積極情緒組的情緒啟動效應強于消極情緒組,他從進化論的角度對此現象做了解釋,人們為了在世界上更好的生存,更愿意去接受那些能夠帶給個體積極情緒的事物,而不愿意去接受或者感受帶給個體消極情緒的事物(張欽平,2011)。
鄭希付(2003)研究了不同情緒模式的圖片刺激的啟動效應,結果表明通過圖片產生的情緒啟動效應是明顯的,實驗組的愉快情緒與控制組差異顯著(鄭希付,2003)。另外,鄭希付(2004)研究了不同情緒被啟動后隨時間發生的不同變化的現象,結果表明,當個體的積極情緒被啟動后,在接下來較短的時間內,個體的情緒強度有增長的趨勢,而當個體的消極情緒被啟動后,其啟動效應只是暫時的,并且在接下來較短的時間內就會恢復正常的水平。這一研究結果也可以解釋本研究所得出的結論,隨著時間逐漸延長,積極情緒被啟動后有增強的趨勢,因此在積極情緒效價的圖片或詞匯為啟動刺激的條件下,被試的積極情緒被調動,對靶刺激的判斷加快,反應時更短。
實驗二結果顯示:閾下呈現OH卡能啟動被試的情緒。根據實驗二的結果,當以反應正確率為因變量,不同情緒效價的材料作為啟動刺激,被試判斷靶刺激情緒效價的正確率有顯著差異。進一步比較可知,消極材料與中性材料的正確率有顯著差異,而積極材料則與其他材料沒有顯著差異。由此可知,在閾下啟動實驗中,消極材料啟動了被試的情緒,而積極材料并沒有啟動情緒,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呂勇等(2010)在其研究中發現,低愉悅度情緒啟動的條件下,被試更傾向于將中性靶刺激的情緒判斷為不愉快的(呂勇,張偉娜,沈德利,2010)。黃瓊,謝騰(2015)的研究結果也得出,在消極啟動符號水平上,對消極目標詞的反應顯著地快于對積極目標詞的反應,說明消極啟動符號存在情緒啟動效應。另有研究結果顯示,刺激以知覺閾下水平呈現時,被試的心情“被染上”情緒色彩,用投射問卷能夠很好地檢測出情緒啟動效應(周萍,李蘭,2008)。呂勇等(2010)的研究也證實了被試在對靶刺激進行情緒性判斷時出現與啟動刺激愉悅度趨于一致的啟動效應。
當以反應時為因變量,不同情緒效價的材料作為啟動刺激,被試判斷靶刺激情緒效價的反應時有顯著差異。進一步比較可知,消極情緒材料的反應時與積極情緒和中性情緒材料的反應時有顯著差異,被試對于消極材料的反應時明顯大于積極和中性材料。表明消極材料對于被試的影響更大,即消極材料可以啟動情緒。此結論與分析正確率所得出的結論一致,即都表示消極材料啟動了被試的消極情緒,而積極情材料并沒有啟動被試的積極情緒。由于刺激材料是在無意識水平上呈現的,被試對圖卡和詞匯的進行認知加工較少,可能對情緒抑制作用較少。本實驗中,僅有消極情緒效價的材料啟動了情緒,可能是由于積極情緒的啟動效果沒有消極情緒啟動效果好,即消極情緒啟動速度更快,也證實了閾下情緒啟動中存在“負性偏向”的現象。實驗一、二的結果都顯示,OH投射卡的圖片與詞匯的啟動效應并無顯著差異。
閾上、閾下實驗在情緒啟動效果上存在不同。閾上實驗顯示,積極情緒效價的材料啟動了被試的情緒。但閾下實驗結果顯示,消極情緒效價的材料啟動了被試的情緒。有學者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解釋,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意識層面的情緒啟動機制不同于無意識情境下的情緒啟動機制(程九清,高湘萍,2004))。在無意識水平下,刺激通過自動加工喚起情緒。結合本實驗,當閾下呈現刺激時,被試在意識層面上并沒有意識到,所以不能進行更多的深層次加工,而是通過自動加工,從而喚起了被試的情緒。之所以在閾下實驗中喚起了消極情緒,可能跟“負性偏向”現象有關。“負性偏向”是在動物和人類身上普遍存在的偏向負性實體的傾向(朱永澤,毛偉賓,王蕊,2014)。負性情緒是人類的基本情緒,這是一類會使人們感到緊張和焦慮的情緒(Paul Ekman,2005)。但是,從功能觀點來說,負性情緒對于人們的生存是必須的,因為它讓人們對潛在的威脅進行反應。為了能夠感知,反應的迅速一些,大腦演變了自動的通道,使得自動的、閾下的以及無意識的負性刺激在沒有知覺參與的情況下能夠被處理。
而在意識層面,因為個體能夠清楚意識到刺激,所以能夠對刺激進行更深的認知加工。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從進化的角度講,個體對積極刺激會給予更多關注,并且當啟動被試的積極情緒時,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積極情緒呈增強的趨勢,因此,盡管是閾上呈現,積極情緒效價的啟動材料還是啟動了被試的積極情緒,但被試能夠在意識層面進行調節,因此并沒有影響到被試對于靶刺激判斷的正確率。
綜上所述,OH卡無論在閾上呈現還是閾下呈現,都能夠啟動被試的情緒。閾上呈現時,能夠啟動被試的積極情緒;閾下呈現時,能夠啟動被試的消極情緒。這也可以解釋,人們在有意識參與的條件下,傾向于關注積極的、正向的事物,而在潛意識層面,還是會受到消極事物的影響。
目前國內外并沒有以OH卡進行相關的認知實驗研究。本研究嘗試用認知實驗的方法,采用情緒啟動研究范式,讓被試對88張牌卡進行評定和分類,以了解、評估不同的OH卡是否能夠引發被試的不同情緒反應,為以后的研究者將OH卡運用到團體心理輔導和個體的心理咨詢等實踐過程中,提供了理論基礎。將OH卡運用在咨詢過程中,更多是為了探索來訪者的潛意識,透過意識層面了解其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根據本研究結果,在咨詢過程中使用OH卡,在一定程度可以幫助來訪者深入思考自我,提高自我覺察。這也表明,OH投射卡作為探討個體內在無意識狀態下的工具具有重要作用,對深入挖掘個體內在情緒具有重要價值。
本實驗以OH投射卡作為啟動刺激,采用閾上/閾下呈現的方式進行實驗,研究OH投射卡是否能夠啟動情緒。結論如下:
閾上呈現OH投射卡,OH卡中的積極情緒效價的圖片和詞匯能夠啟動情緒。
閾下呈現OH投射卡,OH卡中的消極情緒效價的圖片和詞匯能夠啟動情緒。
白露,馬慧,黃宇霞,羅躍嘉.(2005).中國情緒圖片系統的編制——在46名中國大學生中的試用.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11),719-722.
程九清,高湘萍.(2004).不同意識水平下的情緒啟動.心理科學,27(6),1506-1508.
蔡成后,李瓊,余萌,申荷永,方杰.(2014).羅夏測驗的情結激活效應.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8(11),853-858.
豆桂平.(2012).投射測驗的發展及前景瞻望.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6(2),101-102.
黃瓊,謝騰.(2015).閾上/閾下呈現網絡表情符號的情緒啟動效應研究.牡丹江師范學院報(哲社版),2(186),120-122.
廖聲立,陶德清.(2004).無意識情緒啟動研究新進展.心理科學,27(3),701-704.
劉宇.(2008).兒童主題統覺測驗(CAT)試用研究.碩士論文.華東師范大學.
呂勇,張偉娜,沈德利.(2010).不同愉悅度面孔閾下情緒啟動效應:來自ERP的證據.心理學報,42(9),929-938.
張欽平.(2011).不同類型材料的情緒啟動效應研究.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8(1),28-30.
鄭希付.(2003).不同情緒模式的圖片刺激啟動效應.心理學報,35(3),352-357.
鄭希付.(2004).不同情緒模式圖片的和詞語刺激啟動的時間效應.心理學報,36(5),545-549.
周萍,李蘭.(2008).情緒啟動:一次閾上與閾下啟動研究的實驗報告.心理科學,31(5),1272-1273.
朱永澤,毛偉賓,王蕊.(2014).負性偏向的神經機制.心理科學進展,9(22),1393-1403.
Fons & van de Vijver.(1999).Projective Testing.EuropeanJournalofPsychologicalAssessment,15(1),63.
Mary,A.C.,Wilfred,A.,Cassell,B.L.,Dubey,P,Ann,M.,et al.(1999).A Video Projective Technique for PTSD in Women.SIS J.Proj.Psy.& Ment.Health,6,3-28.
Murphy,S.T.,& Zajonc,R.B.(1993).Affect,cognition,and awareness:Affective priming with optimal and suboptimal stimulus exposur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64(5),723-739.
Pascal,R.,Mathilde,D.,& Camila,S.(2011).Projective Kit for Early Childhood(P.K.E.C.)A Projective Tool for Research and Clinical Assessment.Rorschachiana,32,223-251.
Paul Ekman,E.L.R.(2005).WhattheFaceReveals:BasicandAppliedStudiesofSpontaneousExpressionUsingtheFacialActionCodingSystem(FACS).Oxford University.
Waiswol & Niva,M.A.(1995).Projective Techniques as Psychotherapy.AmericanJournalofPsychotherapy,49(2),244-259.
A Study On The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 About Threshold Priming And Subthreshold Priming Stimulated By The OH Cards
Zhang Jiazhen1,Jiang Huan1,Li Guangmin1,Zhang Minqiang1,2,Huo Ziying2
(1.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Mental Health and Cognitive Science,Center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School of Psychology,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1;2.Guangdong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Guangzhou 510631)
Using The OH Cards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hreshold and subthreshold,respectively,to explore whether The OH Cards could produce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s.30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threshold priming,26 participants attended the subthreshold priming.Using the error rates and reaction time for dependent variables,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In threshold priming,positive material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ction time with negative and neutral materials,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rror rates.In subthreshold priming,negative materials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oth reaction time and error rates.The result showed:in threshold priming,the positive materials of The OH Cards produce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s.In subthreshold priming,the negative materials of The OH Cards produce affective priming.
The OH Cards;affective priming;threshold/subthreshold
廣州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重大課題(120141141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二五”規劃教育學一般課題(BHA130053),2016年廣州市中小學教育質量陽光評價項目第二期(GZJY2051S/YD16G0510)研究成果。通訊作者:張敏強,E-mail:zhangmq1117@qq.com。
B842.5
A
1003-5184(2016)04-03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