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潔
摘 要: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圖像閱讀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就是傳統的以閱讀為主的印刷物,圖像所占的比重急劇上升,這些圖像以無可抗拒的力量征服著讀者,以獨特的魅力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中小學語文作為人文性特征極強的基礎學科,顯然無法回避圖像閱讀對傳統文本閱讀的沖擊,以何種態度和方式去應對這種態勢,是語文教育教學領域面臨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圖像時代;語文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03-01
當今時代是一個被圖像充斥的時代。世界已經被構想和把握為圖像,理解世界的方式和經驗多被視覺化、形象化。教育做為社會文化系統的子系統,自然也受到圖像時代的影響。其中圖像給語文學科帶來的沖擊相比其他學科更多。我們必須對圖像時代下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進行新的思考探索。
在“讀圖時代”的背景下分析語文審美教育,就會發現圖像對文字空間的擠占和侵蝕成為不爭事實。當“文字”遇到“讀圖”,應該如何抓住“圖像”帶來的機遇?
一、圖像與語文審美教育
1、圖像在語文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圖像與文字都是符號,存在即合理,從趨近圖像到為圖像所圍的發展中,可以看出圖像有著不容忽視的優勢。我們在認知新的事物時,思維往往先到達的是它的外觀形象。人的審美活動是依靠感覺器官來進行的,而視覺比其他的感覺有更強的審美能力,所以圖像的形象性、逼真性、直觀性使其具有文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所以在語文教育中,利用圖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孩子們識圖是為了把圖像和文字對上號,便于具體形象與抽象思維的逐步銜接。這也是圖像的一大優勢。
2、圖像給語文審美教育帶來的消極影響
“欲思其利,必慮其害。”我們對圖像閱讀的局限性也要有清醒的認識。以圖為主,文字量比較少的“繪本書”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審美體驗,但是在圖像時代的大趨勢下,圖片已經成了主角,文字不過是輔助。影視、圖像正在持續消解著語文學科之美。但是,很多語文教師自己都沒有注意到圖像的危害,沒有注意到與文無關的圖在侵蝕著美的真諦。
二、“讀圖”背景下語文審美教育的狀態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美的忽視
教師的素質決定著教育的質量。進入讀圖時代,語文教學對圖片的運用也掀起了熱潮,要表現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進行的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思想、專業素養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問題,是實施語文教育的關鍵。我國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有的地方的語文教師的審美素養不夠深厚,圖像時代的到來也有一定的影響,知識傳播渠道擴寬,學生知識和經驗的缺乏,無意識中更增加了語文教師的學習惰性,課件、教案統統從網上來,知識依然是在載體之中,而非教師心中。把生動的藝術形象化成簡單的圖畫、視頻,學生一目了然,那么無論多么有韻味的藝術形象也會變得索然無味。這大概就是本雅明所說的復制時代的韻味消失。
2、浮躁情緒影響著審美教育
圖像時代還帶來另一個特點從靜觀到震驚,靜觀帶有理性的特征,主體與對象保持距離,而震驚是短暫的動感狀態。從具體的閱讀體驗上來說,對文字的閱讀需要對文字符號進行意義解讀,以及進行邏輯思維。“讀圖”較多地使用人類形象思維,文字成為了圖像的注解,圖像存在已經威脅到了文字,讀圖滋長了教師及學生的浮躁情緒。如果要求學生讀名著,學生大部分選擇去看電影劇。人們都越來越依賴快餐式的閱讀,讓尼采的《悲劇的誕生》陪我們度過一個愉快的周末晚上的這種休閑方式已經不復存在。語言是高級文明形式,圖像是初級文明形式。與賈島的“推敲”相比,現代人對語言的輕慢,非常的讓人震驚。
三、在“圖”與“文”中尋求語文教學的契機
1、在“圖文對話”中進行語文審美教育
在讀圖時代,加強對學生讀圖方法的指導及讀圖能力的培養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語文應該是審美教育,而不是應試教育。美是抽象、晦澀的,審美教育就必須具備美的因素即情感因素和形象因素,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感知、動情、移性,獲得美的陶冶。圖像可以帶來更直接的美,對語文審美教育有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必須把主次關系分清楚,文為主,圖為輔,而不是全以圖為主,文字被圖所覆蓋。“讀圖”的概念開始泛化,對閱讀形成的干擾也越來越明顯,對文字的意義也造成了一定的消解。語文教育也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沐浴在圖片的光輝下才可以發展得更好。
2、充分利用圖像的直觀性
利用圖像的直觀性,教師可以進行詩意的教學,豐富學生的思維和認知,使其具有多維性和多樣性。利用讀圖豐富學生的表象,彌補經驗的空白。直觀性是教學的一大原則。教學直觀性原則不僅適應于低年齡兒童,也適應于高年級學生。圖像可以調動學生的興趣,調節課堂節奏,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提高記憶效率。語文是語言文字的學習,需要我們在頭腦中翻譯為直觀的圖像,而幼兒學生要把文字演化為形象,有較大難度。像時代的帶來給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式。
四、在讀圖時代堅守語文審美教育
語文教育對于人類文明的傳承起著重要的作用,它的審美效應和深度一直都是不可動搖的。圖像作為一種平面、直觀化的藝術永遠都需要從精神層面和思維高度借助語文中語言文字得天獨厚的承載力和表達力。圖在語文審美教育中雖然能起到一些積極作用,但不能將二者本末倒置。在讀圖時代,語文教學中的圖像閱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對圖像閱讀的局限性也要有清醒的認識。在圖像時代的大環境中,要肯定圖像閱讀對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發揮優勢,又要明確圖像閱讀的輔助性地位,認清它的局限性,不能本末倒置,應該將二者結合共同增強語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叔成:《美學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2] 曹明海主編:《語文教學解釋學》,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