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056-01
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比較穩定的、內在的、良好的品質和素養,促使學生身心素質結構的完善和提高。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已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所共識 。 作為基礎學科的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根據學科的性質特點及時與素質教育接軌,是目前廣大語文教學工作者研究、探討的熱點問題,下面談談我對改革小學語文教學, 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認識:
一、挖掘教材中的素質教育因素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新編教材內容豐富充實。有的謳歌了革命傳統、表現先烈獻身精神;有的贊頌祖國河山壯美、文化燦爛;有的表現鉆研科學、熱愛自然;還有的弘揚誠實善良團結友愛。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語文學科工具性和思想性的辯證關系,堅持文道統一的原則,使學生在知識學習和智能訓練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注重雙基訓練,即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它們是語文學習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小語教學里主要包括理解、表達、觀察、思維四項基本功,如何訓練是知識,一旦學會即成技能。知識可以憑借教師傳授獲得,能力卻必須讓學生經過鍛煉才能形成,二者緊密聯系,相互促進。 掌握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而能力的發展又成為自覺獲取知識的前提。比知:查字典教師指導學生怎樣查屬予知識的范疇,當學生掌握了査字典的方法,并能運用它去解決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這時知識便轉化成了技能。所以,我們一定要依照教材要求,訂出階段具體訓練計劃,有步驟合理安排、由淺入深 ,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反復訓練,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使各種語文綜合能力的形成。
二、高德育于教學之中,擴大語文教學的內涵
課本中的每一課都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只教書面上的一點遠遠不夠.,還需要教師指導學生作更進一步更深一層的“淘金”。如在講《倔強的小紅軍》一課時,講了長征時過草地、爬雪山等艱苦的戰斗生活,就進一步挖掘、啟發學生思考在那艱苦的歲月里,為什么小紅軍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而不愿去吃陳庚送給的青裸面?從而使主題更加深化、內涵更加豐實。在講《登山》時,講.了列寧為了革命幾次被流放,不畏艱險、不怕挫折的斗爭精神。諸如此類,每講一課不僅使學生掌握了必要的字詞,也擴展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情操,提高了學生的素質。
三、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科學的教學方法,其實質是科學的運用教學規律及科學地認識學生,用合理的教育措施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提高。首先,學生是一個個充滿生機的人,在一切活動中都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獨特的個性,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尊重學生的人格、把學生當成教師的朋友,互相理解、教學相長。因此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智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一環。要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認識學習的過程,在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的學法。在這一過程中,要使學生逐步地循.序漸進地形成學習的技能與技巧。語文教學中通過對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使用,達到聽、說、讀、寫融會貫通。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自學能力。
四、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建立備課新模式
建立“備--說--評”一體化備課新模式、規范備課活動,提高備課的可操作性、全面性、科學性。舊的備課方法是教師單獨備課、思路狹窄、重難點不易突出,受思維定勢影響而不能靈活運用教法、教學水平沒有進一步提高的源泉。新的備課模式克服了應試教育中備課的缺點。在個人充分備課的基礎上開展說課活動、用教育心理理論作為指導備課的原則,通過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活動等,充分展現備課過程中教師的思維活動。一人說課、大家評課、集思廣益、達到優化教學活動的目的,使備課活動真正成為實施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的主戰場。
五、重視閱讀課外書,開拓廣闊的學習渠道
小學語文除了課堂教學外還要重視課外閱讀能力的培養。這也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途徑。首先要根據教材、教程規定大致的閱讀范圍,選擇知識性、思想性品位比較高的課外讀物介紹給學生,教師根據該書的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或讓學生們自己提出問題,大家各抒己見,發表不同的見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在辨別事物,認識事物中獲取知識。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其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起來感到趣味無窮。
總之,小學語文素質教學勢在必行,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共同努力、開創素質教育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