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蘭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41-02
一、個案緣由:
妹妹有一個男孩,今年6歲了。很乖,也很可愛,喜歡看書,計算思維能力也特別強。就這樣,妹妹還是發愁。因為妹妹的孩子有便秘的毛病,已經三年了,她試了很多辦法都無濟于事。妹妹就想到了做姐姐的我,希望我能幫幫她,我欣然同意,決定今年暑假去烏市幫她一下。
二、個案背景
1、孩子基本情況:凡凡,男,六歲,個子比同齡人矮,偏瘦。在幼兒園大班。
2、家庭基本情況:爸爸在工地上開大車拉土方,已經六年了,早出晚歸的,凡凡幾乎見不到爸爸(爸爸經常上夜班)。媽媽是預算員,四歲以前有爺爺奶奶帶,四歲送幼兒園以后由媽媽帶。爸爸媽媽均是家里的老小,缺乏照顧孩子的經驗,很少在家里做飯,經常買外賣吃。
三、個案主要問題
觀察片段一:第一天中午,因為相聚我為妹妹一家做了豐盛的一桌飯菜,滿以為凡凡會吃的狼吞虎咽,結果喊了半天凡凡才磨磨唧唧上桌旁坐下。吃飯的時候,剛坐在飯桌旁,他就叫喊著飯太多了吃不完,其實飯不多,三歲的小朋友都能吃完。妹妹沒有辦法,只好提議用比賽的形式看誰先吃完,誰就是第一名,誰就能出去玩。孩子同意了,飯也能很快吃完。但是到了晚上,再用這個辦法就不靈了。一天里,我們哄著孩子吃了那么多的飯,可是孩子一天了都沒解大便的意思,睡在床上看著熟睡的孩子,我很擔心地對妹妹說,:“孩子沒有食欲,可能與孩子便秘有關,宿便不排出孩子怎么會有食欲,怎么會長個子呢,我們一定要好好想出辦法才行?!泵妹媒箲]地點點頭。
觀察片段二:第三天晚上,凡凡終于叫急了,我發現凡凡并不往衛生間里跑,而是在客廳里打轉轉,我生怕孩子把那個大便拉在褲襠里,就讓妹妹帶孩子去衛生間,孩子去了,沒有蹲下大便就急急站起身來,說是放了一個屁,舒服了,不用蹲了。無論我們怎么勸,他都不愿意進去了,好像解大便是個多么痛苦的事情。孩子比較聽我的話,我拉著他的小手再一次走進衛生間,陪著他他就愿意了。我發現他似乎特別不愿意蹲下來,那姿勢好像是鞠躬的姿勢。我問他你為什么不蹲下來呢,半蹲著容易拉到褲襠里。孩子憋紅著臉說:蹲下來的話我很難受。我接過話茬問哪里難受?孩子說肚肚難受。我一下子明白了,因為四歲那年孩子曾做了疝氣手術,也許是手術的緣故?醫生說過手術后建議孩子不要長時間地蹲下來,否則不利于道口恢復,反而再次復發。孩子是不是刀口還有點疼,腹部用不上勁?再想想爺爺奶奶每天給他的就是痰盂,或者坐便池(馬桶),而妹妹家里的不是坐便池,而是蹲便池,所以孩子不喜歡用用妹妹家的便池。我就走出衛生間找妹妹,請妹妹找一個痰盂來,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妹妹,妹妹很快找來了痰盂,請孩子坐在上面,孩子不一會兒就拉下來,把我們這些成年人高興壞了,多不容易?。∥铱戳丝创蟊?,大便不成條,就像一個一個放大了的“羊糞蛋子”,硬硬的,干干的。我對妹妹說你看他拉的“羊糞蛋子”一個一個的,像不像這三天吃的頓數,一頓一個疙瘩?妹妹點點頭,我接著說你的孩子每次吃得太少了,如果吃得多根本就不會攢下這些“羊糞蛋子”。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吃飯,而且多吃些水果,夏天到了要多吃一些西瓜,可以幫助孩子瀉瀉火,多吃蘋果,排毒好。妹妹點點頭。
孩子拉完了,人一下子精神了起來,有說有笑,判若兩人。我看他很高興就對孩子說,我和你聊一會可以嗎?他說可以呀。我問他拉完了,感覺如何?他夸張著表情說太爽了!你在幼兒園結果大便嗎?沒有。你在幼兒園吃得多嗎?凡凡搖搖頭。我對他說大便必須每天解決一次,因為大便是不好的細菌,是毒便,必須排出來,否則個子長不高,還會得很多病的。
四、個案原因分析:
環境(例如幼兒園)上廁所而強忍便意,但回家時卻又沒有排便的感覺。如果有這樣的問題,父母需要與老師溝通,慢慢引導孩子接受在幼兒園也能如廁。1、在幼兒園,凡凡由于挑選廁所緣故,不習慣在家里以外的
2、在家里,父母由于工作忙,生活忙碌,每天早上趕早出門,晚上又很晚才回家,孩子因為配合家長的生活作息,沒有養成固定時間排便的好習慣。
3、由于家長自身飲食習慣的影響,一日三餐安排不合理,饑一頓飽一頓,常常早餐喝一包奶子,吃幾塊餅干就算吃飯,中午一家人都各自解決中飯問題,晚上就啃一小塊馕就算完事。只有足夠的飯量,才足以刺激腸蠕動,使糞便正常通行和排出體外。特別是早飯要吃飽,吃飽后能引起胃結腸反射,有利排糞運動。水分不足 幼兒活動量大,需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可是孩子往往是等到口渴了才會主動喝水。因此,水分不足也是造成大便干硬的原因。
4、吃飯的時候不要看電視,邊吃邊看,飯涼了不說,還延長了吃飯時間,結果到了吃下一頓飯的時候就沒有食欲了。
5、父母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少,造成孩子經常宅在家里,運動量少,不便于大腸、小腸蠕動。
6、沒有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也可能發生便秘。
五、教育措施
1、父母要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吃正餐,不要總叫外賣,應該親自下廚,為孩子做可口的飯菜,幫助孩子形成家常飯的味道,如“媽媽的味道”“爸爸的味道”,便于引起孩子食欲。應該控制寶寶對肉類、油炸、甜點等食物的攝取。
2、安排固定排便時間。每天早上讓孩子先大口喝一杯溫水,隔一會兒,讓他去廁所培養便意,以養成固定時間上廁所的習慣。如果早上總是匆忙趕著上幼兒園,也可把固定上廁所時間改成放學后或是睡前。原則上,應該每天安排一段沒有壓力的時間,讓孩子固定上廁所。
3、提供足夠的纖維素,多吃蔬菜水果。孩子每天應攝取新鮮蔬菜水果,媽媽可以將水果切成小塊狀裝盤,讓孩子把水果當成零食來吃。
4、喝足夠的水。多喝水,有利于防止便秘。孩子隔幾個小時都會排尿,觀察小便顏色,如果尿液清淡,則表示水分補充還可以。如果小便的顏色發黃,就表示缺水了,父母要及時提醒寶寶喝水。
5、腹部按摩
每天幫孩子洗澡以后,媽媽可以在手上涂上乳液,幫孩子進行腹部按摩。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按摩3~5分鐘,可以有效增加腸胃的蠕動,讓排便更順暢。
6、加大運動量
運動可以增加身體的循環代謝,幫助腸胃蠕動?,F在孩子 每天都宅在家里,動得少,多半都只進行室內活動,活動量明顯不足。建議每天帶孩子去附近的公園跑跑跳跳或者飯后一起去散步,以增加運動量。
7、鑒于孩子做了疝氣手術的原因,父母還是應該在衛生間給孩子提供坐便器,等孩子形成一定的排便習慣時,再改為蹲便池的方法。
8、多看健康教育方面的書籍,增長科學育兒知識,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六、教育效果
自從親自指導到今年秋季開學,凡凡父母告訴我,他們在衛生間給孩子準備了一個坐便器,孩子坐在上面之后,不再說難受和不舒服了,每天晚上讓他坐在上面排便他也愿意,而且每次都能排出便來。凡凡父母都開始在家里親自下廚做飯,由于每天都能排便的緣故,孩子臉上的紅潤了,個子也長高了一些,吃飯也吃得多,戶外活動也參加了許多,短短的時間里還學會了騎自行車、玩滑輪鞋、滑板車等,爸爸還在休息日帶著一家人去郊外去放風箏,現在一家人快樂融融的。中秋節時凡凡給我打電話,第一句話就是“我每天都拉一次大便,每天吃好多飯”的話,我聽了心里別提有多美呢。
七、結論與反思
我為凡凡的進步感到驕傲,也為自己能幫助妹妹妹夫找到解決孩子排便的方法并達到了一定的教育效果而自豪。通過這件事情我領悟到現在的70后,80后、90后的年輕父母,智商高情商低,大多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喜歡把孩子委托給老人帶,特別缺乏家庭育兒的理念。問題孩子的產生主要源于問題家長。凡凡沒有排便習慣、吃飯沒有食欲身體矮于同齡人等問題根源還是出在父母身上,如果他們早早關注孩子、引導孩子,從點點滴滴做起,不至于讓孩子受那么多年的苦,遭那么多年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