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芹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93-01
偉大的平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給我們留下這樣一個經典故事:
一天,他在校園里看見一男生王友正想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他立即制止了他,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辦公室。
放學后,陶行知來到辦公室時,王友已經等在了門口。看到王友那惶恐又叛逆的樣子,陶行知并沒有板起臉孔訓他,而是從兜里拿出一塊糖果,笑著遞給王友,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的接過糖果。
隨后,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塊糖果遞給他,說:“這也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王友眼睛睜得大大的,瞪視著手中糖果。
接著,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再次把它塞到王友的手中,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打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遵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打他們說明你正直善良,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我應該獎勵你啊!”
握著手中的三塊糖果,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后悔說到:“陶校長,你打我兩巴掌吧!我錯了,我打得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他們再不對,我也不能采取這種方式啊!……”
這時,陶校長滿意的笑了,隨即又掏出第四塊糖果遞過去,說:“為你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我再獎勵你一塊糖果。可惜我只有這一塊了,我的糖沒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說完,陶行知就走出了校長室,留在身后的是王友那感激的目光和敬佩的眼神!
沒有呵斥和訓話,沒有體罰和變相的體罰,但烙刻在學生身上的卻是永久的難以忘記的清晰一幕。這就是陶行知之所以高明的地方所在。而在今天,面對犯錯誤的學生,如遲到,曠課,上課睡覺、說話等違反紀律問題,我們該怎樣向陶先生學習呢?
一是要尊重信任學生。沒有尊重和信任就沒有教育,學生不是產品,他們都有自尊心,渴望老師能走進他的心靈。可即時再頑劣的學生,他們的內心都有一個弱點,這個弱點就是我們教育的突破口。教師發自內心的呵護與信任,來自靈魂深處的尊重與信任,會讓學生在一種健康、自由、愉快的環境中接受你的教育,自覺改正自己的過失。偉大的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教育要堅持嚴格要求與尊重信任相結合的原則。”尊重絕不等于縱容,它可以喚醒人的良知,但在尊重的前提下,一定要對犯錯誤的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讓他知道勇于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這才能為自己贏得尊重!
二是用寬容懲罰他們。蘇霍姆林斯基說:“我們每一位教師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體現者,而是活生生的個性,他不僅幫助學生認識世界,而且還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本身。”懲罰學生的一個最根本的出發點與目的,無非是讓學生為自己的過失負責,從而讓他明白事理,改正錯誤。班里有個男生經常上課睡覺,我不想嚴厲懲罰他,于是我想出一招——背課文。找到他,不無遺憾的告訴他,我想讓你背課文,而且是一篇很長的文章,名字叫《琵琶行》,并且你得站在講臺上面對著全體同學流利的背誦下來,否則難看的不是我。給了他一定的時間,等我上課的時候,我點名讓他上講臺背誦,剛開始他背的還算流暢,全體同學報以熱烈掌聲,但接下來就開始停頓不止,盡管下面有同學給他提示,但看得出,汗水已經開始涔涔的從額頭上流了下來,臉也開始發紅。怎么辦?讓他下來,還是讓他備受煎熬多點時間背下來?我想到教育只有連續性才會有效,于是一聲不肯的背手踱著。而我就讓他體會到什么是“熱鍋里的螞蟻”,別怪老師狠,誰讓你屢教不改呢?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他們抵擋誘惑和戰勝誘惑的能力。”
三是用平等交流的姿態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的建立,不是靠“教師”這個稱謂帶來的,更不是靠說教和體罰學生建立的,而是靠你的人格滲透建立起來的。對待犯錯誤的同學,尤其是成績不好的學生,老師往往想痛快的嚴懲一下而后快。但沖動的后果可能是讓學生對你失去敬仰,丟掉威信。班級里有個男生經常早上遲到,怎么辦呢?沒有懲罰就沒有教育,這是我一直追求的教育理念。只有把懲罰變成加法才會是卓有成效的。
想到這里,我沒有再埋怨他的不是,而是讓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我找到一張小紙條,在上面寫下了一段話——
XX同學:
老師知道你遲到可能是因為自己晚上學習時間太晚了,可當你沉浸在早上夢鄉里的時候,你可知道你的同桌早已經在教室里讀了很長時間的書了。你是個積極上進的好孩子,咱可不能在學習時間上落后于其他同學呀。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班主任 即日
四是要有一顆善于等待的心。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當學生犯錯誤時,很多老師習慣于用批評教育的辦法,但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專家所言:“當你滔滔不絕而孩子沉默不語或點頭稱是時,并不意味著問題的解決,這只不過是孩子想盡快逃脫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種手段而已。”因此,在懲罰學生時,我們需要的僅僅是等待罷了。一次閱讀課,有個學生不知為什么沒有去上課,要知道閱讀課也是正課的,這怎么得了,當我一生不吭的走進教室,然后又一生不吭的走出教室后,留在身后的是什么呢?下午,他寫了一張紙條悄悄的夾在我的備課本里:
從來沒有見您這樣嚴肅,一言不發,對我失望透頂了。即使有一萬個理由也不能彌補我的過錯,讀書是對我們有益的事情,而現在好像您求著我們似的,求著我們去做對我們有益的事,而我們卻不以為然。這實在是一種罪過,簡直就是犯罪,再好的理由不過是一個借口,我總是太自由,自由的可以無紀律,無制度。我想,下次,xx這個名字會永遠在那張白紙上絕跡。望老師原諒我那顆貪玩的心。 XX x月x日
沒有諄諄告誡,沒有滔滔說教,但同樣可以達到教育的效果。原來,教育有時候僅僅需要“等待”二字,這就是陶行知告訴我的教育境界。
學會尊重,用尊重學生激起他的自尊心和上進心;學會寬容,用寬容包容他的錯誤,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學會平等,用平等的心態去叩開學生敏感的心靈;學會等待,用等待來喚醒學生對自我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