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光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245-01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為學生提供了最自主能動的實踐活動形式,為學生創造了在親身經歷和體驗中獲得知識與技能、激發興趣、培養科學精神的生動的學習情境。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化學對于初三學生來講是一門新學科。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較強,對于變幻莫測的化學實驗現象,往往有濃厚的興趣.新教材中正是通過“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聯想與啟示”、“拓展視野”、“練習與實踐”等欄目來體現以實驗為基礎的教學觀。新課程中對實驗內容的選擇注重實驗探究活動,如對化學物質組成的實驗探究,對化學物質性質的實驗探究,對化學物質變化的實驗探究。
一、要認真做好每一個演示實驗
興趣盎然的觀察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思考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學到化學知識。講催化劑概念、氧氣、氫氣、酸堿鹽性質時,演示實驗尤為重要。如在講氧氣的鑒別時,我沒有先講鑒別方法,而是用一個帶火星的木條,分別插進兩個集氣瓶中,讓學生由觀察到的現象得出鑒別氧氣的方法。再如在講實驗室制氫氣是用鋅而不是用鎂或鐵的原因時,增加了這樣一個演示實驗:分別用鋅、鎂、鐵三種金屬與稀硫酸反應,讓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再由學生得出為何不用鎂、鐵而用鋅的原因。這也為以后學習金屬活動性順序表打下了基礎,其次是指導學生做好每一個學生實驗。學生自已實驗時,興趣較高,為了避免學生動手的盲目性,教師要因勢利導,把單純的興趣轉化成對學習知識的樂趣,成為學習的動力。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操作方法,指導他們分析實驗現象,書寫實驗報告。
二、貼近學生,重視情感教育
新課標的實施需要我們轉變教育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居高臨下的態度,要走到學生中,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創造教學情景,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同時,注意學科體系要符合學生心理發展和認識的規律,實現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更注重情感、態度的升華。 教學中要善于用鼓勵性語言,如:“你已經知道為什么……”、“考慮并與同學討論”、“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嗎?”“你知道為什么嗎?”“你能得出什么結論?”“你是否試著……”。
三、正確的操作是順利完成化學實驗的基本保證
實驗技能訓練是化學實驗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唯一功能,應將實驗技能的訓練與培養置于實驗探究活動之中,使二者有機結合起來。換句話說,就是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注意力放在實驗探究活動上,在積極、主動的實驗探究活動中,形成化學實驗技能,使實驗技能的訓練成為實驗探究活動的結果之一。例:如何鑒別兩瓶同體積的飽和NaCl溶液和蒸餾水?
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結構考慮得到蒸發溶劑法,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多學科、多層次的分析,得到兩者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不同,得出許多鑒別的方法并通過實驗驗證。
四、聯系實際,貼近社會和生活
教學中把有關問題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啟發學生思考,可以使學生了解化學與社會、生活、科學技術等的密切關系。根據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本校實際,盡可能地做一些有意義的實驗學生答題中存在的問題,與他們平時沒有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關系,因而重視和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仍然是首要的實驗教學是最有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和學以致用。要創造條件開放實驗室,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實驗室中進行課外活動,鼓勵學生做家庭小實驗。
例1:家庭小實驗—制作無殼雞蛋
將白醋倒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雞蛋,通過觀察蛋的沉浮,培養學生興趣,并體驗化學與生活的內在聯系。
例2:家庭小實驗—自制簡易凈水器
用一個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帶導管的單孔膠塞、潔凈的膨松棉、紗布和活性炭即可制成。整個實驗取材方便,制作簡單。通過該活動,培育學生欣賞自我的能力和體驗成功的喜悅。又如某些家庭小實驗如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制作葉脈書簽等內容都貼近社會和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到親切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完善實驗教學
化學實驗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又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落實新課標需要我們善于從多方面的途徑獲取信息,如通過觀察實驗、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獲取信息;也可通過實地調查,訪問專家、學者得到信息。當然同學間討論、辯論也是獲取信息的途徑之一。另外,新教材中不少信息是以圖表的形式出現,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從圖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深刻領會圖表所要說明的化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