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維琳
摘 要:專業課程的有效性開展需要對課堂形式進行適當的創新,“翻轉課堂”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思路,它是教師創建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并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
關鍵詞:分段培養;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277-01
一、發展背景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 “到 2020 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隨著高端制造業的發展和第三產業的發展,職業結構也產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對高技能人才和服務業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刺激了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從 2012 年起,江蘇省以中高職銜接為突破,將職業教育向本科層次高等教育領域延伸。在原有綜合高中、五年一貫制、對口單招、專升本、專接本、專轉本等中高職銜接模式基礎上,利用三年制中職中的優勢專業,積極努力與本科院校的四年制對應本科專業相銜接,分段培養具有高學歷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二、概念界定
專業課程的有效性開展需要對課堂形式進行適當的創新,增強教育的適應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在學習期間的理論專業知識的吸收與學術研究。“翻轉課堂”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思路,它是教師創建教學視頻等教學資源,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并完成作業的一種教學形態。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完全改變了以往教師課上講解,學生課后練習的傳統模式,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有利于塑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理念。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很好的實現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換,增強了課堂的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是當前最熱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創新話題之一。國外對翻轉課堂的研究,起源于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園”高中。該校的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認為: 如果把課堂傳授知識和課外內化知識的結構翻轉過來,形成“學習知識在課外,內化知識在課堂”的新型教學結構,學習的有效性也隨之改變。之后J.韋斯利·貝克以及杰里米·斯特雷耶等學者都對翻轉課堂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為翻轉課堂真正浮出水面、風靡全球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12年,可汗學院備受關注,利用微課程進行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開始受到全球教育研究者的追捧。
在國內,2012年8月,南山實驗教育集團率先在全國進行了“翻轉課堂”的實驗,《云計算環境下的“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申報了國家“十二五”規劃課題。 2013 年 10 月26 日,華東師范大學慕課中心和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合作,舉辦了全國首次翻轉課堂教學觀摩會。 可以說,翻轉課堂正改變著傳統教育教學模式。
四、研究價值
1、理論價值
現階段,我國傳統教育培養崗位需要的高級技師、工程師之類專業型的人才缺乏現象越來越嚴重,分段培養就是對學生從素質、知識、能力、技能等四個方面提出了要求,目標就是培養社會所需的高技術、高專業層次人才。中職階段對專業課課堂的有序及高效開展,是培養中職技術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翻轉課堂作為一種人性化的課堂策略,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機會,促進對知識的理解,重視學習方法與學習過程,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實踐探索能力,利于學生的長久發展。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學習空間和多種學習途徑,實現了資源共享,無形中擴大教學信息量。協作交流等活動的開展使師生互動和生生合作成為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課堂參與度和有效性。本課題進行翻轉課堂模型構建和教學設計,補充并發展基于混合學習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力求為我國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新思路。
2、實踐意義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更加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高。新技術讓知識的傳授變得更加便捷,教師應把重心放在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吸收上。而翻轉課堂的出現,正是順應了這一趨勢。在這種新型教學模型下,根據“3+4”分段培養的目標,對電工技術課程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對其中重點章節進行詳細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旨在改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
分段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向本科層次高等教育領域延伸的過程,是現代教育體系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實現職業教育多元化,使職業教育具有終身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這種培養模式下的學生補充并開展新的教學策略,旨在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改善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