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茂鴻,張 紅,張 瓊(郫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四川成都610000)
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療效分析
劉茂鴻,張紅,張瓊(郫縣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四川成都610000)
目的探討乙酰半胱氨酸對特發性肺纖維化(IPF)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入院治療的60例IPF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潑尼松片,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服用N-乙酰半胱氨酸片,比較兩組患者總體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Brog呼吸困難評分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生活質量評估問卷評分情況等。結果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水平、Brog評分與CAT評分分別較治療前顯著上升,且研究組較對照組上升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乙酰半胱氨酸治療IPF的臨床療效顯著,具有借鑒性。
乙酰半胱氨酸;肺纖維化;肺/生理學;治療結果
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由間質性肺炎所導致的一類慢性炎癥損傷性病變,占全部特發性間質肺炎的50%以上,至今病因尚不明確[1]。目前臨床上仍以糖皮質激素治療為主,具有一定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為探討乙酰半胱氨酸對IPF患者的臨床療效,現將本院60例患者采用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的臨床觀察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10月入本
院治療的60例IPF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在急性加重期入院,并滿足2002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分會制訂的IPF診斷標準,同時排除:(1)藥物禁忌證患者;(2)近期抗凝藥物干預或出血傾向患者;(3)合并骨質疏松或消化性潰瘍患者等[2]。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協會同意并在患者知曉條件下進行前瞻性研究。研究組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44~79歲,平均(60.2±7.6)歲。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5~80歲,平均(60.4±7.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吸氧、解痙、抗感染、平喘與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并給予肌內注射甲基潑尼松龍(哈藥集團制藥總廠,批號:136012)0.2 g/d、靜脈滴注阿奇霉素(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40412)0.25 g/d、靜脈滴注血栓通(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批號:14010408)0.25 g/d,療程為10 d。待患者進入穩定期后,對照組患者口服波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40424)0.5mg/kg維持12周,再以0.25mg/kg維持8周,最后以0.125mg/kg治療至6個月。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加服N-乙酰半胱氨酸片(海南贊邦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30235)600mg/d,療程為6個月。
1.2.2評價標準(1)總體臨床治療效果評價:參考IPF診斷標準,規定每天咳嗽達10次以下,活動后氣喘、velcro啰音消失,肺功能提升10%以上為顯效;每天咳嗽達10~20次,輕度勞作后可見氣喘,深吸氣可見velcro啰音,肺功能略有提升,但不超過10%為有效;每天咳嗽達20次以上,靜息可見氣喘與velcro啰音,肺功能未見改善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治療前后呼吸困難與生活質量情況判定:呼吸困難程度采用Brog呼吸困難評分表進行測定,共10分,分數越高代表呼吸困難越嚴重;生活質量情況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AT)生活質量評估問卷進行測定,共包含8項,總計40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差。(3)治療前后肺功能變化情況:常規肺通氣功能檢測治療前后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VC% pred)與用力肺活量占預計值百分比(FVC%pred),比值越高代表肺功能越好。
1.3統計學處理采用 Epidata3.1錄入數據,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總體臨床治療效果比較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3.60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總體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og評分與CAT評分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og評分與CAT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Brog評分與CAT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上升,且研究組較對照組上升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og評分與CAT評分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rog評分與CAT評分情況比較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n Brog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t t CAT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30 30 3.34±0.86 3.42±0.75 0.384 >0.05 5.16±1.12 4.34±0.95 3.058 <0.01 7.059 4.163 <0.01 <0.01 7.167 3.451 <0.01 <0.01 tP ------P 27.46±3.68 27.12±3.39 0.372 >0.05 20.76±3.56 24.09±3.41 3.700 <0.01 ----P
2.3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VC%pred、FVC%pred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VC%pred、FVC%pred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上升,且研究組較對照組上升更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情況比較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情況比較
注:-表示無此項。
組別n VC%pred治療前 治療后t t FVC%pred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30 30 10.081 6.554 <0.01 <0.01 11.532 7.439 <0.01 <0.01 tP --61.57±5.34 61.38±5.41 0.137 >0.05 77.24±6.63 71.38±6.37 3.491 <0.01 ----P 62.57±5.49 62.28±5.44 0.206 >0.05 79.96±6.17 73.36±6.08 4.173 <0.01 ----P
IPF病程較慢且成漸進性,因該病需臨床、實驗室、影像與肺功能全方面檢查方可確診,因此,入院后的患者均處于急性加重期,造成預后較差,存活率僅為50%左右,中位生存期僅為3~5年,且因該病發病隱匿,流行病學資料無法準確判斷其發病率與患病率,但可確定其發病趨勢逐年上升,形勢不容樂觀[3-5]。IPF主要病理改變為炎癥細胞浸潤與成纖維細胞聚合,且局限于肺部,較為獨立,因此,抗感染治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方案的原則,糖皮質激素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6]。目前已有學者提出,IPF病程特殊,在急性加重期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后,其穩定期的維持療法則更為重要,目前臨床上回顧性研究資料顯示,約42%的患者單用糖皮質激素即可發揮作用,但將近一半以上患者效果并不明顯[6]。N-乙酰半胱氨酸屬于抗氧化劑,可在體內轉化為谷胱甘肽前體,提高谷胱甘肽水平,抑制與逆轉間質纖維化程度,還可清除羥自由基與過氧化氫,保護未纖維化肺組織[7-9]。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治療后VC%pred、FVC%pred水平、Brog評分與CAT評分均較治療前顯著上升,且研究組較對照組上升明顯,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糖皮質激素可明顯提高整體治療效果,顯著性提高肺功能水平,減輕呼吸困難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其效果優于在穩定期內單獨應用糖皮質激素。
綜上所述,乙酰半胱氨酸治療IPF的臨床療效顯著,具有借鑒性。
[1]吳玉華,萬樂樂.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療效探討[J].江西醫藥,2014,49(6):485-487.
[2]蔡后榮.2011年特發性肺纖維化診斷和治療循證新指南解讀[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1,10(4):313-316.
[3]付松泉,王琎,閆亞男,等.乙酰半胱氨酸聯合潑尼松治療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療效[J].臨床薈萃,2015,30(1):38-40.
[4]熊方,林潔如,葉閑偉.N-乙酰半胱氨酸聯合糖皮質激素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41例臨床分析[J].貴州醫藥,2015,39(1):30-31.
[5]付曉巍,童翔,劉思彤,等.乙酰半胱氨酸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Meta分析[J].中國循證醫學雜志,2014,14(4):449-455.
[6]羅紅敏.乙酰半胱氨酸不能改善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肺功能[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4,26(8):596.
[7]佟淑平,杜聞博,巴圖德力根,等.特發性肺纖維化急性加重10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5):1194-1195.
[8]胡小紅,夏淑嬌,吳巧珍.特發性肺纖維化合并胃食管返流患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24):2254-2255.
[9]古興宇,田林娟,吳允萍,等.丹參多酚酸鹽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23):5276-5277.
10.3969/j.issn.1009-5519.2016.02.042
B
1009-5519(2016)02-0266-03
20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