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376-01
靈感是人類認識外界事物、活動的一種奇妙的思維反應,它的內涵是創新,它的特點是璀璨后的思維火花的融會貫通與曲徑通幽。考場作文寫作由于其特殊的環境、限定的時間、思維的緊張等多層面的制約,就更加需要考生抓住考場靈感思維火花的瞬間迸發與閃耀,然后進入文思泉涌、痛快淋漓、一瀉千里的寫作狀態。那么如何才能在考試狀態下迅速調整寫作心態, 獲得寫作的靈感、進入寫作狀態呢?
一、充分理解考試題目的內涵,抓住與主題相關的靈感火花
所謂靈感的火花,就是對所思考問題的一種瞬間的感悟和思路的清晰定位。這種靈感猶如電石火花,稍縱即逝,這份思維的精靈,往往是突然來臨,又倏然逝去;常常是不由自主地在無意識之時涌上心頭 ,這就需要我們在打開試卷閱讀作文要求的同時,及時捕捉腦海中閃現的與主題相關的素材,迅速整合這種瞬間而來的寫作的靈感,進入最佳的寫作情景和狀態 。例如,2014年的山東考生傅全說:“我看到作文命題《開窗看問題》時,下意識覺得這個命題很新穎, 卻一時不知從何處下筆。腦子里時而像海浪涌現太多的浪花,瞬間又從腦海里消失得無影無蹤。我清晰地感覺到了自己的緊張和無助,更多地是鋪天蓋地的壓力……當時我閉著眼睛讓自己的大腦冷靜下來,并理清自己的思緒,憑記憶用很短的語句逐條記下剛才瞬間一晃而過的靈感火花,寫作思路就呈現出來,文章寫起來也就得心應手了。傅全的體會告訴我們,特別是考場緊張的環境下,一定要沉著、冷靜,努力抓住倏然而過的靈感,抓住了這份靈感,寫起作文來思路自然就有了。
二、寫作中間巧妙利用“轉移法”
“轉移法” 是指考生拿到試卷后,先審視作文題,題目和要求清楚了,如果沒有特別的思路和寫作靈感,就應該將其放置,在動手解答前面的各類基礎試題的同時,腦子應適當兼顧并構思作文內容。往往,前面的各種基礎題可能給自己某些啟發,一旦腦海中靈感瞬間閃現,包括點滴的想法、思路、感觸等,都應記下來,作為作文時的參考和思路。采用這種“轉移法”,可以延長構思的時間,也容易在無意中引發和捕捉到更多的寫作靈感, 使文章構思更趨嚴密,語句更加流暢,奇思妙語也會接踵而至,這樣就可以順理成章了;或者在解答其他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有些材料正是作文所需要的時 , 自然會觸類旁通,于是應試寫作也會更加順暢,甚至一氣呵成。例如,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憂天》 , 如果考生選擇寫議論文,第一大題 3小題調整層次的內容,三大題 1 小題的文言文閱讀及三大題 2 小題的現代文閱讀中的一些材料和語句 , 就很有啟發意義 ,如果知識積累豐富,做到瞬間的心有 “靈犀”,便可引發寫作靈感 ,文章的立意和論據便呼之欲出。
三、融入情境并寫出自己真實的感想
寫作需要激情,當寫作的情緒被調動和激發,常常會有不吐不快的感覺。那么,在考場作文中如何才能進入這種境界呢?辦法就是將自己的身心全部融入作文構思的情景中,不僅身心要投入,思想和感情更要完全投入。方法就是首先要專心致志,心無旁騖,完全放松自己,深入領會命題內容 、要求和意圖 ,隨著自己的構思的深入,讓往昔的文字積累和情感體驗浮現于腦海,使那些或可憎或可愛、或可惡或可泣的感想一齊涌上心頭,這時胸中便會產生強烈的寫作沖動,此時只要審慎地布局謀篇,即可下筆如有神;如果能夠一氣呵成,定然是一篇情文并茂的上乘作文。
四、廣泛涉獵各種題材的作品、豐厚生活,做到厚積薄發
1、臨陣沉穩,從容應對
我們知道,語文考試時間是兩個半小時,除了基礎知識的答題,留給作文的時間一般在50到70分鐘之間,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將一篇作文從構思到完成,顯然對每個考生都是一種考驗,這就需要考生必須具備快速的寫作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生在平時的考試中有意強化鍛煉自己,方能做到臨陣不慌、沉穩應對,這樣才不至于臨場慌張,也更容易引發寫作靈感,從而在規定的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寫作任務。因此,考生應有意識地訓練快速準確的審題能力、構思能力和必要的寫作技巧,每個考生需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逐步鍛煉、提升自己,當然,也有待于平時的知識的積累和持之以恒的作文練習。
2、大量閱讀 ,充實自己
古語道:功夫在詩外。誠哉斯言!這句簡單的話語說明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要臨場寫出自己稱心的作文必須建立在文字知識儲備豐厚的基礎上,方法就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文藝作品,做到厚積薄發,方能在考場上做到文思泉涌,下筆如有神。就當前高中學生來說,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并在閱讀中細細品味作者的謀篇布局的“匠心”以及遣詞造句的煞費苦心,從而給自己以寫作的啟迪;另外,閱讀還可以幫助學生達到對生活、事物的感性認識的升華,而這些都是高中學生作文寫作的基本素質。
3、感悟生活,有感而發
靈感的出現,不是憑空而來,說到底,靈感是在知識的累積、特別是在感悟生活的基礎上心靈產生了共鳴從而有感而發,這就是我們稱之為靈感的東西。在考場上,由于環境及寫作時間制約,考生更要在緊張的情境中,全身心地進入自己設計的作文場景中,通過對生活的感悟的反芻和思索,靈感的火花才會閃耀在腦海中。這就要求考生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要在廣泛涉獵語文知識的同時,還要熱愛生活,以自己的眼睛去發現、感受生活的美,從而在心中產生沉淀,這些感受和想法慢慢便成為了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觀點,臨場作文時才會如藝海拾貝一樣隨手拈來,成為自己作文的最佳素材,從而培養自己“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的作文能力。
總之,高中作文的考試題目,考生在充分理解其內涵及命題要求的基礎上,巧妙運用上述方法展開豐富的思維想象,整合腦海中閃現的靈感思維,一篇符合題目要求、說理獨到深刻、或情文并茂的作文,便洋洋灑灑地在考生筆下誕生了。這其中,作文中靈感思維和考試題目的整合,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