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云
用心“溝通孩子”
——新教師繪本教學“突圍”后的思考
文 唐云
前不久,鹽城市大豐區教師發展中心與南通市通州區發展中心聯合組織了一次“名師交流,成長之路”——同課異構繪本教學展評暨教學研討活動。為了能更好地展示我園骨干教師沈雪梅的公開課,針對兩家選擇的繪本內容是《天生一對》,我們精心構思,經歷了四五次試教,我們發現雖然制作的繪本課件是圖文配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但如何更好地發揮繪本的作用,讓孩子在輕松閱讀之下感悟故事背后的內涵卻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我們一次次嘗試,一次次反思……
在實踐中,不管是骨干教師上課還是聽新教師上課,由于經驗的缺乏和認識的偏差,我發現繪本閱讀卻往往沒有發揮其優勢,以致繪本教學陷入了種種誤區。
誤區一:視“繪本教材”為“看圖講述”
許多新教師在沒有認真審核繪本內容的情況下,跟風式地運用繪本教學,而且所選繪本畫面也不符合幼兒欣賞水平。在教學活動中,多數新老師只是把繪本當作一個看圖講述的內容去開展。如有的老師過分注重畫面,忽視了繪本文字的魅力,用隨意性的語言解說畫面,這使繪本教學看起來像是看圖講述,其實,他們僅僅只把握了教材的外在功能,忽略了繪本當中最重要的內涵價值,更忽略了利用繪本培養孩子閱讀能力的最主要的教育功能。
誤區二:視“繪本教學”為“多媒體展示”
在繪本教學活動中,繪本應該是最主要的載體。通過精美的圖畫、簡練的語言激起幼兒的閱讀興趣,激發幼兒的感知、觀察、注意、記憶、思維、想象等多項認知活動,使幼兒在繪本的互動中構建自己的知識經驗。然而,在我觀察的新教師繪本教學活動中,多媒體課件成為主角,而繪本卻成了配角,甚至壓根兒就沒有繪本。這種借助多媒體技術集體展示繪本內容的做法剝奪了孩子自主閱讀的機會,限制孩子的想象空間,無益于幼兒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很難真正實現繪本教學的價值。
誤區三:視“繪本閱讀”為“放任自由”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有著經久不衰的永恒的主題和深刻的內涵。在繪本教學的實踐中,一些新老師本著“繪本教學就是讀給孩子聽的”理念,在活動中,她們純粹以閱讀者的身份出現,閱讀完繪本故事就完事,讓幼兒自己看,自己說,不啟發、不點撥、不指導,使繪本教學意義缺失,活動效率低下。

(一)挖掘價值,把握功能
傳統的看圖講述與故事教學活動,單純強調畫面的觀察講述或是故事的理解表達,而繪本卻是融二為一。我們在繪本教學過程中,讓新教師以繪本為載體,在師幼有效的互動中,共同欣賞、解讀繪本、理解繪本。如在今年全區半日活動開發活動中,新教師張慧執教的大班繪本《艾瑪的化妝節》中,她運用五顏六色的大色塊來表現故事情節。這樣的展示能帶給孩子強烈的視覺沖擊。讓孩子們在理解繪本故事的過程中,感受色彩的絢麗斑斕,體驗色彩創造的美,這或許比故事本身更有教育價值。
(二)營造環境,培養習慣
正如有的老師指出:“閱讀是一種全身心的運動”。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視、聽、講、閱結合,充分保證幼兒的獨立閱讀、師幼互動、生生互動等環節的轉換按順序進行,千萬不能失去繪本教學閱讀之“本”。因此,要想開展行之有效的繪本教學活動,首先要培訓的不是孩子,也不是家長,而是我們的新老師。只有新老師深刻領悟到繪本教學的價值和特點,才有可能有效地組織繪本教學。為此,我園積極組織新教師開展繪本研討活動。通過專題講座、教學觀摩、集中研討等形式幫助教師系統地了解繪本,把握繪本閱讀的價值理念。讓老師們廣泛閱讀繪本、撰寫閱讀心得,用心體會繪本的內涵,捕捉繪本蘊含的教育價值,科學設計繪本教學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啟迪幼兒心智,陶冶幼兒情操。
(三)引導猜想,激發想象
好的繪本不僅僅在講述一個故事,同時也是在幫助孩子提升觀察力,豐富想象力,升華精神境界。簡明的文字與細膩浪漫的圖畫能讓孩子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自由馳騁。所以,在繪本教學過程中,我們重視孩子看圖能力與想象能力的培養。新教師們選擇最富想象、最動人的畫面引導孩子細細地觀賞:看看圖畫中的形象、色彩、細節,感受畫面所流露的情感、意蘊,遐想文字、圖畫以外的世界……
此外,還有一些繪本是靠重復的情節與句型來連接畫面。在這樣的繪本教學中,我們的小老師就充分利用重復式的結構,引導孩子們參與到表演情節的過程中,讓繪本故事在孩子充分想象的過程中完成。
(四)指導看圖,教給方法
繪本是用圖畫與文字共同敘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是圖文合奏的。一本好的繪本,能讓一個不識字的孩子僅看畫面也能“讀”出大意。此外,一般來說繪本都有一個精心設計的版式,封面、扉頁、環襯、正文以及封底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文字與圖畫相互依存,依靠翻頁推進情節……所以,在繪本閱讀教學中,千萬不要急著翻頁,要讓孩子仔仔細細地去看那些圖畫,引導孩子在看圖中讀懂故事、發現細節、感悟內涵。如:我們在閱讀《逃家小兔》繪本時,我們是這樣引導孩子關注彩圖的:首先出示第一幅彩圖,“小朋友仔細看看這幅圖圖,媽媽為什么用紅蘿卜來釣小兔子呢?”使孩子從中明白只有媽媽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然后出示第二彩圖引導孩子:媽媽為了找到小兔子,面對那么危險的山,做了哪些充分的準備?從中體會母愛腳下無艱險,母愛可到天涯海角……
(五)家園合作,共閱風氣
美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波羅·福克斯曾經說過:“當你念書給孩子聽,當你把一本書交到孩子手上時,你便帶給還真是無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為一個啟發者。”但是,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少、閱讀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對繪本的理解,這就容易挫傷孩子閱讀繪本的積極性。所以家長和教師應該在必要的時候給予幼兒適宜的指導,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如:在我園的“特色長廊——繪本閱讀區”,每天放學后,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圍坐在自制的小沙發上閱讀繪本、欣賞繪本,時不時地還發出小小的爭論,像是在探討什么問題或是發現什么新秘密呢!
家庭是幼兒成長的自然的生態環境,是幼兒園最重要的教育伙伴。失去了家庭環境的支撐,繪本閱讀教學就難以走向深入。所以只有營造一個園所倡導、家長配合的繪本閱讀氛圍,才能充分發揮繪本閱讀教學的真正價值。
(六)聯系生活,感悟內涵
繪本閱讀過程中的語言學習有多種方式:聽教師閱讀、相互討論等。在多種形式的學習中,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中,孩子們感受其語言的魅力。比如,在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教學活動中,許文艷老師先講述小兔子對媽媽說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看圖后,師生共同學習兔媽媽的話——“我愛你有這么多。”在此基礎上,許老師學說第二段小兔子的話:“我的手舉得有多高就有多愛你!”讓幼兒單獨學。通過聽老師說和表演的方式,幫助孩子感受語言,積累語言。在講完這個故事后,許老師便引導孩子來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繪本的價值和魅力在于:它沒有一句教條,卻能滿足孩子的成長需要;沒有一絲說理,卻能啟發孩子的深入思考;沒有一點喧鬧,卻能激起孩子的會心大笑。在教學中我們更多地聯系孩子的現實生活,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長輩的愛,也讓孩子明白友情就在身邊。為此,新教師必須從幼兒的實際出發,注重發揮繪本的功能性、興趣性和價值性。不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實踐,讓繪本教學煥發出新的、持久的生命力。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