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郝旭娟
走進混齡區域活動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文 郝旭娟
在重視培養社會性發展及合作能力的時代,幼兒混齡區域活動作為一種新的區域活動形式,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需要,又是與我園開展蒙氏教育的初衷相互吻合的。隨著對混齡活動價值的認識,我們班通過在幼兒園內開展混齡活動的實踐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促進了幼兒們的親社會力的發展;促進了幼兒自信心的發展;促進了幼兒規則意識的萌發;促進了幼兒的交往技能的提高。本文將從重要性、異齡幼兒之間的表現和混齡區域活動優勢三個方面對混齡區域活動幼兒社會性發展進行分析。
社會性發展異齡之間表現混齡區域活動優勢



社會性發展的理論流派繁多,個人比較認同的是社會學習理論,由班杜拉創立的人格和社會性發展的學說,他通過對兒童的攻擊性行為、言行一致、抗拒誘惑、親社會行為等研究,闡明了人是怎樣在親身的社會實踐中通過觀察榜樣而獲得一定行為及發展人格和社會性。人總是通過觀察學習和自我調節的作用改變自己的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觀念、能力、人格和社會性,觀察學習主要是依靠替代強化,替代強化不斷鞏固就能轉化為兒童內在的標準,以自己能支配的報酬來增強和維持自己的行為的過程就是自我強化。如何利用幼兒園集體教育環境,幫助幼兒克服成長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促進幼兒健康成長,是當今幼兒園教育的重要任務。鑒于這點,我們幼兒園經過努力探索,尋求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教育的途徑,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開展混齡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條很好的途徑。
案例1:早上8點半左右,小舟進班后尋找工作。他看見生活區有個小班妹妹在做蛋糕,于是跑過去想跟他一起做。妹妹同意了,妹妹現將雞蛋打進碗中攪拌,然后將蛋糕粉放進去,這時小舟跟她商量:剛剛雞蛋是你攪拌的,這下應該輪到我來攪拌了。妹妹同意了,這樣兩人相互交替并且完成工作。做完后拿著盛著蛋糕的盤子和叉子離開了生活區,去請別人吃蛋糕。
分析:小舟剛開始的時候表現出了一種合作的意識和大帶小的愿望,與妹妹合作制作蛋糕非常默契,達到了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的目標。《指南》社會領域中指出,大班幼兒有高興的或有趣的事情愿意與大家分享的典型表現。蛋糕制作完后,小舟想通過分享蛋糕來與同學進行交流,希望得到小朋友的贊美。小舟在自由的生活區環境中愿意與人交往。
案例2:小班的小晉在閱讀區看到大班的小志在看繪本《遇到你真好》,他在旁邊站了一會說:“我也想看!”小志看了看他說:“那好吧!我們一起來看吧!你不認識字,我讀給你聽。”于是小志就帶著小晉一起看起來。小志給小晉講著書中的故事情節,當看到小晉知道的情節,他也會用手指著講給大班哥哥聽。
分析:在閱讀的活動中,小晉是后來到閱讀區的小朋友,當遇到別人拿了自己喜歡的書以后,能友好地提出請求并進行合作閱讀。《指南》指出,大班幼兒能關注別人的情緒和需求,并能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的表現。大班幼兒小志在活動中能友好地接納并帶領弟弟進行閱讀的表現,充分證明他有很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閱讀的過程中非常專心地帶領弟弟也是非常好的表現。
案例3:在角色游戲時,小澤飾演的是餐廳的老板,小寶則是餐廳的廚師兼服務員,小寶不知道怎么穿那個圍裙,老板小澤在遠處看見了,跑到小寶身邊說:“別動,我來幫你穿!”小寶說:“謝謝。”小澤說:“那你可要把菜燒燒好哦,多接點客人進來,店里的生意就靠你了,以后就給你多發點工資!”“好好好,我知道了老板。”小寶樂呵地開始叫喊客人:“快來吃飯咯!”
分析:《指南》中指出,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幼兒以積極的情緒狀態,投入到而角色游戲的過程中。因此角色游戲成為幼兒一日生活的重要活動之一,而角色游戲又是最具有游戲的典型特征:主動性、趣味性、社會性、虛構性。角色游戲正好滿足幼兒的這種需要。教師只有把握幼兒的身心特點,解讀其角色游戲的行為特征,才能開展適合幼兒的角色游戲,施以積極有效的游戲支持,滿足幼兒的游戲需要。這樣促進了幼兒與他人的社會交往能力,能與同伴友好相處,懂得關心尊重幫助他人。活動中大班的小澤看見小寶不會系圍裙就主動幫忙。我園大班幼兒在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解決,達到了能與同伴友好相處的目標。
1.對幼兒,充分調動幼兒社會性增長的積極性
在區域活動中實施混齡教育,全面開放的空間對天性喜歡新鮮的幼兒來說無疑是件興奮的事,他們的自由程度又大大增加了,他們會和同伴一起在全班范圍內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區域去進行活動。小的孩子喜歡和大孩子玩,大孩子喜歡照顧弟弟妹妹,我覺得在班里區域活動以大帶小的形式來進行,既能滿足大孩子的需要樹立自信,也可以給小班的孩子開拓眼界,增長豐富的知識,在共同的玩耍、游戲中建立起友誼,成為朋友。
2.對老師,混齡區域活動是挑戰和探索
教師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把教育內容物化為幼兒可以操作的環境和材料,在與環境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引導幼兒主動發展。只有這樣,混齡形式的區域活動才能不但促進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也一定能為孩子將來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適應生存和發展打下扎實的基礎。
混齡活動能培養幼兒相互尊重、相互謙讓的良好品質,提高社會交往能力。開展混齡活動不僅能提供給孩子相互交往的機會,而且還能解決同齡兒童間的沖突,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江蘇省省級機關第一幼兒園)
[1]阿爾波特·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
[3]張文新.《兒童社會性發展》〔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33
[4]陳衛紅.《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的探索》〔J),教育評論,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