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曉丹
小班區域游戲情景化創設探幽
文 羅曉丹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活動形式,為了更好地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作用,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持久性,我們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情景化創設,關注幼兒的興趣點、年齡特點,創設游戲情境,激發興趣滿足幼兒游戲的需要。另外,還綜合自然資源,有效融合本土特色,創設游戲情境,使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獲得有益身心發展的經驗。
小班幼兒 區域活動 情景化創設
區域活動也稱活動區活動或區角活動,即把一個活動室劃分成若干個區域,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并以與材料和人(同伴、教師和其他人員)互動的方式,組織和實施的教育活動。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活動形式,是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小范圍的游戲形式,也是對幼兒進行全面和諧發展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師作為小班幼兒區域游戲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要以小班幼兒的興趣為源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準備充分的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選擇活動方式,讓幼兒通過操作、探索、發現、討論等形式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為了更好地發揮區域活動的教育性作用,提高幼兒參加活動的積極性和持久性,我們在區域活動中進行情景化創設。特別是小班的幼兒,在區域游戲的空間里會擁有較寬松的心理氛圍,容易獲得交往、合作、語言表達等能力,有效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情景化創設因為興趣而有生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創設幼兒感興趣的游戲情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會因其年齡較小、缺乏生活經驗、初涉學習活動等,使得他們的自控力、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堅持性等各方面較弱,興趣容易轉移、自信心不足,各方面的發展受限制。教師應做一個細心的觀察者,隨時關注幼兒的需求,比如:在娃娃家中,我發現幼兒很喜歡扮演爸爸媽媽的角色,于是,我在娃娃家現有材料的基礎上,又準備了不同的角色道具讓幼兒更好地扮演角色,如爸爸的胡子和眼鏡,媽媽的圍裙等,幼兒有了這些小道具,扮演的熱情更加高漲,玩得更加開心了。
材料的投放是情境創設的有效實施的關鍵。區域游戲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講,是個相對自由的時間段。這段時間里,他們可以玩自己喜歡的游戲,但是由于他們的年齡特征,很容易對單一的游戲材料產生疲倦,注意力在游戲過程中也容易分散。而區域游戲中材料是兒童區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尤其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興趣來自于材料,幼兒的發展更依賴于對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幼兒活動中的“無形教師”,小班幼兒在其特殊的發展階段,更趨向于依賴材料來建構活動。然而,區域材料的設計必須是在區域情境之下的,沒有情境的材料得不到幼兒的持續關注,情境的最主要的作用是吸引幼兒來操作材料,并且能讓幼兒的活動興趣延續下去,幼兒總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的。小班幼兒進行區域活動時缺乏以物代物的能力,更多依賴真實的玩具。如:用“娃娃家”中的仿真水果蔬菜、小沙發、餐具、小圓桌等營造溫馨、自然的家庭氛圍。

1.關注幼兒年齡特征,提供指導性、生活化的材料
區域活動中,孩子可以自由、自主地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老師要積極地關注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的興趣、需求,創設適宜的情景模式,引導幼兒積極自主地探索、擺弄材料,指引幼兒進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不斷地促進幼兒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來解決問題。同時進行有效關注,不斷調整活動中的環境材料,以達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和諧發展的目的。
小班幼兒的活動范圍較窄,對自己周邊發生的事情比較感興趣。所以當教師選擇內容時,需要貼近幼兒的生活,用幼兒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面對自己擺弄的材料,幼兒更有親切感,從而能促進幼兒更大膽地操作、探索、發現。
2.關注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提供層次性材料
每個幼兒的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域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適于其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我們在區域活動中,特別注意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有的放矢。在每一個區角中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供幼兒選擇,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使材料“細化”,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而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更便于老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如“喂瓶娃娃吃飯”這個區域中,為了配合不同層次孩子得到發展,老師在提供材料時,選擇了不同類型的豆類,有小的綠豆、赤豆,大的白扁豆、蠶豆等。而對于用具也有一定的選擇性,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及能力進行選擇。
區域的情景化創設要讓讓游戲回歸生活。我國教育家陶行知、陳鶴琴十分提倡生活化教育,特別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從生活實踐中選取教學內容,使幼兒感到親切、自然,并獲得必要的生活經驗。小班幼兒在游戲的時候隨意性較大,他們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表現得很有耐心,而對一些枯燥的指令沒有興趣,注意力容易分散和轉移,創設幼兒熟悉的、生活化的情景,將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區域游戲中,會使幼兒更主動、積極地投入游戲,享受游戲的快樂。幼兒每天能實際接觸和感受到的教育莫過于生活,將區域活動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便于幼兒接受。因此,從幼兒自身及其周圍生活環境包括家庭、社區中尋求素材,用于幼兒的區域活動,易于幼兒理解和接受,能促進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如:娃娃家中的客廳、廚房、臥室的溫馨布置,還有幼兒熟悉的餐具、衣物等游戲材料,充滿家的味道的全家福等;閱讀區里,教師經常擺放了有關五官和四肢方面的書籍、圖片,讓幼兒操作、閱讀。總之,用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內容和材料,能幫助幼兒融入情景,更好地投入游戲。
(江蘇省連云港市灌南縣小紅花幼兒園)
[1]王曉菊.小班區域活動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11)
[2]景麗麗.在小班區域活動中,對生活區材料投放的研究[J],新課程研究(學前教育),2011(02)
[3]教師在幼兒區域游戲中的指導策略[j],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