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盈 王尚志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及經濟水平的的快速提升,我國園林綠化面積越來越大,這種建設不僅美化了環境,更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進步。為此,本文主要對鄉土樹種的優勢、園林綠化應用中鄉土樹種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解決對策。
關鍵詞:鄉土樹種;園林綠化;優勢;問題
如今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越來越深,對生活的質量的追求及生活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得園林綠化工作也面臨更多的困難。但是目的在于保持生態平衡及創造較好經濟效益的園林綠化事業,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變成了單一的追求綠化的美感,而忽視了其本質的生態平衡,這是對于園林綠化工程意義的誤解。因此現代人們需要調整價值觀及審美觀,使園林綠化工程不僅僅停留在視覺表面上,而是從根本上將生態系統保持好,從根本意義上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1 鄉土樹種的優勢
1、環境適應性強
鄉土樹種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中磨練,對于當地各種自然環境已經十分適應,如水資源缺乏、溫度變化、光照條件、土壤肥力等,在條件十分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依舊可以存活,并具有明顯的特性,其也是自然環境在植物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做出的選擇。相比較之下,外來樹種作為當地環境的外來客,其對環境的適應性是不確定的,即使在移植的初期表現出良好的生長狀態,也還是需要自然長時間的選擇和馴化,才能判斷其是否能夠適應該地的生態系統,并達到預期的效果。
2、養護及管理簡單
鄉土樹種在于環境長期的融合過程中,早已對環境及其適應,也包括其周邊的生物環境,如土壤肥力的供應,在生長的過程中經歷了許多病蟲害的侵襲,歷練出了較強的抵抗能力,且生物界的平衡也使得有益的昆蟲與有害昆蟲處在微妙平衡的狀態,也對鄉土樹種的正常生長提供了一定的保護,因此鄉土樹種了可以在該環境中起到良好的保持水土、蒸騰降溫、防塵隔音等作用。在進行種植后,其依舊能夠能夠適應大的環境,無需過分養護,保持其自然特征。
3、成本低廉
鄉土樹種作為一種特殊的資源,其成本相較外來樹種,成本更低,更加經濟實惠,其具體表現有幾下幾種:(1)數量多。一般隨處可見,數量多,資源十分豐富,且不需要經過復雜的移栽及運輸,在中間的過程中節省了許多成本;(2)損耗少。鄉土樹種已經適應于當地復雜或惡劣的環境,因此易于栽培,成活率高;(3)養護成本低。鄉土樹種一般具有很強的病蟲害抵抗能力,不需要在養護工作中投入太多人力物力。
4、具有地方特色
鄉土樹種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已經與周邊環境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狀態,且其分布狀態及性質在具有很強的穩定性。每個城市的氣候、溫度、光照、土質等不一樣,適應每個城市的樹種均有所區別,因此很容易形成地方特色,具有十分明顯印象,也體現出一個城市的文化。
2 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鄉土植物苗源匱乏,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
由于對鄉土植物的科研較少,科研水平較低,鄉土植物得不到有效開發,導致鄉土植物種苗較少,再加上由于市場經濟的影響和人們認知的改變,過分發展速生植物,缺乏對鄉土植物的保護,其生存空間被外來植物和速生植物大量排擠,這是造成鄉土植物得不到有效應用和推廣的根本原因。
2、鄉土植物的規劃缺乏科學性
由于園林綠化規劃者“重洋輕土”思想嚴重,錯誤地認為外來的植物是新鮮事物,在不考慮當地實際的情況下,盲目引進大量外來植物,忽視鄉土植物。再加上規劃者對鄉土植物認知的缺乏,簡單地以為美觀的外來植物即是高檔樹種,從而忽視當地的生態因素,這就造成了在園林綠化中大量應用外來植物而忽視鄉土植物情況的發生。
3、鄉土樹種部分種類特點不突出
目前,園林綠化樹種普遍存在著秋季景觀平淡。自身特點不突出的問題,而且有些樹種由于引種檢疫不嚴格。長期無性繁殖造成抗性弱和管理不到位、病蟲害嚴重或者自身因素也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如毛白楊、垂柳春季飛絮,天牛蛀干嚴重;國槐尺蠖危害嚴重,葉、花、果色平淡;泡桐由于長期無性繁殖,植株出現退化現象,不少植株易得叢枝病,且其壽命較短;白蠟蛀干危害較重,使其表現欠佳。
3 園林綠化應用中鄉土樹種問題的解決對策分析
1、制定政策法規,明確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重要性
要從根本上改變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較低的應用率,需要先明確鄉土植物的重要性,大力宣傳鄉土植物的優勢,改變人們對鄉土植物的認識。一是主管綠化的行政部門要制定相應的地方政策,支持鄉土植物的應用與推廣,在園林綠化過程中要優先應用鄉土植物。二是加大對鄉土植物的宣傳力度,嚴格把關鄉土植物的應用和推廣情況,規范園林綠化行業鄉土植物的應用情況,從而落實到每一個細節。
2、加大開發鄉土樹種的研究力度
鄉土樹種的長期不受重視,其基本處于放任生長的野生階段,因此其良好的性能并沒得到充分的開發,對其的栽培、種植技術還處于空白狀態,不利于廣泛的推廣種植。針對該情況,對當地的植物種類及品種進行調查記錄,制定準確合理的評價標準,并對所調查的鄉土植物品種按照該標準分類,甄別、篩選出觀賞性高、適應性強,且經濟價值高的品種,開發出更多的立業資源,廣泛種植推廣。傳統樹種的培訓往往是在野外采集種子,不加篩選即直接培育,極易出現樹苗生長速度不均勻,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因此,需要先掌握鄉樹種的生長規律、特點,對樹種進行甄別、篩選,并科學培育,并反復進行馴化實驗,開發出優良的性能及配套的培育技術,為鄉土樹種的推廣提供基礎條件。
3、提高園林工作人員的技能
園林的設計者應對鄉土樹種的生長規律、習性、特點及功能喜好等有一定的了解,根據各種鄉土樹種的特殊習性,并按照一定的設計原則,選擇合理的排布方式進行種植,如對植、叢植、喬木灌木、樹群、孤植等,使植物資源利用及分配更加合理。在該生態環境中是較為重要的一部分,其在生態環境的作用遠遠大于人工植入的植被,因此在綠化建設過程中,應遵循保持原有植被的原則,盡量不破壞當地的原有植被環境,從根本上堅持園林綠化的生態意義。在后期進行養護的過程中,雖然鄉土樹種的養護較為簡單,但也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各個樹種的不同特性給予區別對待,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進行粗放型的養護。
4、建立鄉土樹種產業
在許多因素的影響下,鄉土樹種無法大面積推廣種植,在于沒有形成有體系的產業,開發其經濟價值。因此,應按照當期的具體樹種的數量、種類、自然景觀及經濟條件,將適合觀賞、適應性強易于管理的品種批量培育,使鄉土樹種轉變為獨特的資源,進行產業化運作。在實現其生態價值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而經濟價值也能夠刺激該類樹種的推廣,互相影響,相互作用,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既保證了生態平衡,又可以解決效益問題。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植物的覆蓋率對園林綠化和當地生態系統的改善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但在我國園林綠化的進程中,為了單純追求視覺效果和增加美感,外來植物被大量引進,而鄉土植物卻很少被應用,造成園林綠化的植物多樣性降低、綠化質量下降,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系統。因此,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應該加大鄉土植物的應用與推廣,從而構建一個生態、經濟、有效的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 龔建勇,史培行.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與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13):7049-7050.
[2] 尹士海.鄉土植物在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河南林業科技,2010(2):13-15.
[3] 蔡棟辰.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與分析[J].現代園藝,2011(22):123.
[4] 陸華東.鄉土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與分析[J].現代園藝,2012(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