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翔
摘 要:舞蹈是我國重要的藝術形式。其中傳統舞蹈是其中的一個分支,經過長期的演變,已經變得程序化和固定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題材選擇以及內容的表達。傳統舞蹈教學也面臨著改革和發展。本文將進行分析。
關鍵詞:傳統舞蹈;教學現狀;創新
1.前言
當前,傳統舞蹈大多千篇一律,這種形式對于舞蹈教學的內容和目標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傳統舞蹈的改革創新十分迫切。
2.傳統舞蹈教學現狀
2.1 傳統舞蹈強迫式教學分析
在傳統舞蹈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主體意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導致學生的思維被遏制,學生的創造力也得不到發展。其中“強迫式”的教學一度占據舞蹈教學領域。這種教學方式具有階級統治的味道,教師對學生的一舉一動都有嚴格的要求。似乎“不打不成才”、“嚴師出高徒”成為了每個教師的信條。“強迫式”教學中,教師經常對學生大聲呵斥。學生想要獲得教師的表揚幾乎是奢望,舞蹈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成為了一種負擔。這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厭學的情緒,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不利于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
2.2 傳統舞蹈注入式教學分析
注入式教學法,也是填鴨式教學,在各個學習段、各個學科都相當流行。因此也成為傳統舞蹈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傳統舞蹈教學中,教師無法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學生只是一味地模仿教師。而教師把衡量學生的標準定為會跳多少劇目、掌握多少技巧、身體的軟開度如何。學生長期地只是關注動作的學習,對舞蹈的理性認識不足。學生今后若是成為教師,也恐怕是周而復始的動作講授。很少有人去關注舞蹈中的內涵與情感,學生在舞蹈學習中身心不平衡。因此必須探究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舞蹈教學。
3.中國傳統舞蹈教學的創新策略
現代舞教學及現代教學在理念方面基本一致,其集中注意力于開發人的創造力。此外,現代舞除了傳授舞蹈基礎理論知識及技能,還注重開發舞者感知及創造舞蹈的能力。傳統舞蹈借鑒現代舞蹈,并非等同于變革原有教學方式,而是對整體教學理念的宏觀引導。
3.1 轉變教學內容及意識
現代舞由基訓、編舞技法、劇目排練三個部分構成。學習整套內容后,學生的肢體、創造能力皆會有所提高。近年來,“現代”的中國傳統舞蹈備受人們青睞。教學須結合時代發展,選用適宜的現代舞作為教學內容,以幫助學生理解、掌握動作語匯,并引導學生真切感知舞蹈動作,進而促使學生將真實情感融入舞蹈。現代舞所用音樂的理念較為先進,節奏千變萬化,能夠鍛煉、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傳統舞蹈教學須借鑒現代舞教學內容及意識。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學生思維及創造力。
3.2 合理運用教學方法
和諧教學法:當采用科學教學法時,傳統舞蹈教學由準備、導學、多元評價三個階段或身心準備、導入新課、出示目標、分組練習、激活練習等十個環節構成;情境熏陶法:其對培養學生個性、提高教學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情境熏陶法包含創設情境、參與活動、總結轉化三個程序;“羅杰斯”法: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實現自我,教師僅僅發揮著指導、促進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置教學目標時須堅持以“人”為本,著重培養、發展人的個性、創造力等,以達成塑造“完整的人”(具備知情合一、自由獨立特點)的最終目標;自學輔導法:此種教學法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學習、提高學生鑒賞力及藝術素養,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促進學生個性發展。自學輔導法包括提出自學要求、討論交流、練習總結等五個程序;合作教學法:合作教學法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師生關系屬于合作范疇,對學生良好個性培養具有正面影響。合作方式的選用,須以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及目標等為參考依據。
3.3 完善教學模式
完善教學模式可從模式訓練、創新考評體系、建立舞蹈數據庫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模式訓練。須建立具備規范式目標、高度代表性的模型,以組織、控制舞蹈練習;其次,創新考評體系。筆者建議傳統舞蹈教學采用“232”課堂教學質量考評體系。前個2代表著隨機與集中兩種考評方式;3代表著院級、系級、學生三個考評渠道;后個2代表著定量及定性兩周就歐諾個考評結果;最后,建立舞蹈數據庫:現今,數字化技術迅猛發展,其有利于存儲舞蹈作品及音樂。此外,計算機網絡可實現資源共享。舞蹈發展日益個性化、時尚化、現代化,轉變傳統教學模式尤為必要。
4. 中國傳統舞蹈文化的保護對策
4.1從“學院派”民間舞就可以看出,其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是“元素教學法”即“逐一結構動作元素的分解、裂變、合成過程,從而形成復臺文化軌跡的元素動律,體現文化走向的再造,提純出民間舞蹈動態的元素規律。”無疑,中國傳統舞蹈在教育理念上,主要在于符合社會功能的發展,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和娛人性。對于保護僅存在舞蹈動態的元素規律。這對于舞蹈職業的發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意義。但對于保護傳統舞蹈確不敢恭維。其實這些可以結合東方國家的有效經驗。例如日本,采取了業余傳承的舞蹈教育模式,他們直接傳授舞蹈劇目,韓國推行長組合的訓練方式,組合的編排必須按照傳統舞蹈的動作規律來編排;教學方法以言傳身教”讓學生自己去“悟”并且只能和一個老師進行學習。印度學習傳統舞蹈,首先要了解他們的宗教文化才有資格學舞蹈等等。為此,東方各國的傳統舞蹈能夠很完整的保留下來。2014年郭磊院長在北京舞蹈學院。。年校慶中曾指出要努力讓舞蹈教育成為傳承人類文明,傳播民族文化,促進社會和個人的進步的精神家園。既然舞蹈文化做為一種精神家園在建設,舞蹈教育的傳播方式包括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等都應該圍繞保護傳統舞蹈文化進行。
4.2挖掘新的傳統舞蹈文化。從舞蹈教育歷史現狀來看,高校的舞蹈教育內容大體延伸重復北京舞蹈學院、中央民族大學等教學體系。而地方普通高校卻一直在探素以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的發展思路。如今中國遼闊的土地、海洋上等眾多傳統舞蹈文化資源尚未被挖掘,就面臨著失傳。這責任重大確給保護地方傳統舞蹈文化提供了一個契機。應配合地方藝術館、文化館、民間藝人等進行有效的挖掘,進而科學整理傳承地方舞蹈文化。慰藉區域個人的精神家園和樹立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自豪感。
5.結束語
總之,傳統舞蹈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要提高創新意識,加強創新力度,改變固定模式,使得傳統舞蹈得到繼承和發揚。
參考文獻
[1]薛靜.對中國傳統舞蹈教學的創新的研究[J].科技資訊,2015,11:198.
[2]詹薇.中國傳統舞蹈教學規律與創新探析[J].大家,20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