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仕廷 宋志鵬
[收稿日期] 2016-08-05
[作者簡介] 管仕廷(1966-),
男,湖北武漢人,中共湖北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教研部教授,主要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紅色文化研究;宋志鵬(1992-),男,湖北武漢人,湖北省委黨校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紅色文化在思想內涵與核心精神方面有著高度契合性、一致性與融通性;紅色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寶貴資源、有效路徑與重要平臺;紅色文化具有有利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與特點。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視角來看,不斷推進紅色文化的整體創新是有效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這些創新包括:注重培育紅色文化的創新思維與意識,激發創新動力;創新紅色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打造紅色文化精品;加強紅色資源整合,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機制與方式,豐富載體渠道;多形式、廣覆蓋開展紅色文化活動,重視隱性教育。
[關鍵詞] 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機制;文化創新;文化產業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8129(2016)09-0069-09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95年的歷史中,領導人民群眾創造了獨特的紅色文化。紅色文化以其鮮明的政治立場、堅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價值取向、深厚的群眾基礎,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理想追求和中華民族奮斗精神內涵最生動的詮釋。文化傳遞價值,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內涵與核心精神方面一脈相承、高度契合、內在融通,二者之間能夠實現有機融合與深度對接。
在多元文化融生碰撞的文化潮流中,紅色文化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與價值。依托紅色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創新,是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與重要形式。近些年來,紅色文化不斷升溫,紅色文化熱潮已經成為我國精神文化領域的獨特風景,表現為紅色短信越傳越廣,紅色旅游越走越寬,紅色歌曲越唱越響,紅色影視催人奮發昂揚。可以說,紅色文化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向實踐轉化的重要資源與有效載體。而以紅色文化為載體推廣傳播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一直是我們黨的一貫傳統與政治優勢。
一、紅色文化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質資源和有效載體
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凝聚而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紅色文化”是指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黨的領導下由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一種文化類型,它是物質文化(如革命遺址、舊址等)、制度文化(如革命綱領、路線等)和精神文化(如革命精神、道德、傳統等)三者的有機統一體。具體而言,“紅色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包括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遺址、遺物、紀念物等;制度文化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革命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等;精神文化則是指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革命精神、革命道德、優秀傳統等。“紅色文化資源”即紅色文化物質形態的客觀存在以及體現紅色文化內涵的非物質存在(或精神存在)。紅色文化是中國先進文化的有機構成,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脈相承,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優質資源,是我們開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和優秀載體。在今天文化多元化的時代,依托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模式和現實路徑。
(一)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關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與靈魂,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概括與高度凝練,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凸顯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體現了國家、社會和個人價值追求的統一,是人民群眾高度認同的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更是興國之魂、民族精神之鈣和文化軟實力。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源頭與文化母體,紅色文化是內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核心價值觀的文化體系。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深度融匯、高度契合,二者都具有先進性和民族性等共同特質。二者的內在關系表現為:第一,紅色文化蘊涵并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蘊含著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彰顯著開拓進取、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時代精神,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度契合與內在一致的。紅色文化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與堅定信仰,印證著共產黨人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民主、社會和諧的理想不懈奮斗與使命擔當,這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價值追求即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內容一脈相承。第二,紅色文化作為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留存于世的一種寶貴的精神文化資源,凸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魂魄與價值追求,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勇于犧牲和無私奉獻的群體品格。共產黨人對人民自由解放和以人為本目標的追求與奮斗,對社會公平正義的崇尚與維護,對法治社會的倡揚與踐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目標內在統一。第三紅色文化蘊含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情懷,特別是共產黨人先進性與純潔性的行為示范,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即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弘揚與踐行。同時,共產黨人的核心價值觀既內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高于核心價值觀。第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引領文化前行,統攝當今紅色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也貫穿著紅色文化在新的時代傳承創新的整個過程。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紅色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與重要目標。第五,紅色文化是培育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黨員干部“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教育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人民群眾愛國主義與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資源以及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與三觀培養的天然平臺。紅色文化有利于提升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政治認同,強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引導公民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良好的道德風尚。弘揚紅色文化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二)紅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與特點
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思想內涵與核心精神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一致性與融通性。紅色文化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經濟價值、精神價值和社會價值等,具有培育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勢與特色。第一,紅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利條件與獨特優勢表現在:紅色文化具有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的濡化功能,在黨的歷史上有良好傳統與成功經驗,有契合時代的要求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的需要;紅色文化是具有深厚歷史底蘊、民族特性、契合大眾文化心理與精神需求的文化;紅色文化是有廣泛社會群眾基礎的文化,兼具大眾文化的特性,它是接受者眾、傳播面廣、滲透性強的主流文化;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質資源、良好載體和重要平臺;紅色文化具有娛樂消費的功能,兼有隱形教育的特性,能豐富和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傳承紅色文化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目的趨同,價值重疊,功能耦合。第二,紅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特點表現在:一是直接性與顯性效應,即具有將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植入紅色文化的主題中而直接對人們進行灌輸的滲透力;二是間接性與隱性效應,紅色文化的思想精神本身內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們通過紅色文化主題的文藝表演、旅游觀光、娛樂休閑、文化消費等形式實現其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精神的認同內化。
二、以紅色文化創新為依托有效培育與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強調指出:“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紅色文化既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的重要成果與文化結晶,也是培育當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資源與良好載體,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媒介、橋梁與紐帶。傳承與創新紅色文化是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踐行的有效路徑和重要形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普及與推廣有利于促進紅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賦予紅色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特征,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從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視角來看,不斷推進紅色文化的整體創新是有效培育和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這些創新包括:培育紅色文化的創新思維與意識,激發創新動力;創新紅色文化內涵和表現形式,打造紅色文化精品;加強紅色資源整合,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機制與方式,豐富載體渠道;多形式、廣覆蓋開展紅色文化活動,重視隱性教育。
(一)注重培育紅色文化的創新思維與意識,激發創新動力
紅色文化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文化創新是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的重要內容。創新紅色文化首要是注重培養紅色文化的創新思維與意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社會的轉型,人們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觀念正發生著變化,對紅色文化的認知也有了新的理解與多維的審視,當下,一元思維、“革命文化”思維已漸行漸遠,而具有時代特征與全新視域的新的思維、意識已嵌入紅色文化的認知體系,成為紅色文化創新的內在要求,其中最核心的當是對紅色文化的創新思維、意識、觀念的轉換與重構,如以多元的視野來審視紅色文化的主題變換,以歷史演進的維度來探尋紅色文化的內涵延伸,以更宏闊的視域來考察紅色文化的生態環境變化。從這一思維與意識出發,我們可以發現紅色文化的核心內涵與精神意蘊具有時代的超越性與發展空間的廣闊性,并有利于發掘出紅色文化的時代精神與當代意蘊,正確認識與把握紅色文化的歷史人文價值、藝術審美價值、經濟價值、精神教育價值等。運用紅色文化的新思維全面發掘紅色文化的傳統精神寶庫,深度提煉紅色文化中的當代紅色基因、紅色譜系、紅色元素、紅色主題以及現代“紅色”精神,準確把握與深入拓展紅色文化中的新意境與新內涵。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和新的文化生態環境中,紅色文化也需要新的話語表達、價值建構、意蘊闡釋、內涵拓展,也就是說,紅色文化需要新的思維、新的面貌與新的精神氣質。同時,創新紅色文化的思維與意識觀念必須建立在及時反映時代變幻與社會變遷、關切人民大眾的切實利益與現實需要的基點之上,如此,紅色文化才能回應社會的變化與人民大眾在當下的精神需要,在推動時代的前行中煥發出蓬勃而持久的生命活力。
(二)創新紅色文化的內涵和表現形式,打造紅色文化精品
紅色文化展現了中國革命的風雨歷程與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與民族風骨,彰顯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愛國情感、價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在新的時代,應該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以關注人民群眾的現實需要為切入點,以實現人們群眾的根本利益與公民權利為價值追求,梳理、探尋、提煉紅色文化的時代內涵,高度凝練、概括紅色文化所蘊含的核心價值與觀念,在不斷創新紅色文化的內涵與時代意蘊中把握紅色文化的思想精髓與精神走向。在紅色文化的內涵中,張揚人的個性,關注人的價值及其實現,倡導高尚道德與人文關懷,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性、能動性,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政治倫理主題,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培育社會團結、合作、誠信、友善,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等,都應構成現時代紅色文化的鮮明主題與深厚內涵。
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關鍵在于創新形式,讓紅色文化加入更多的時尚元素,更有時代氣息,必須立足于精神文明建設的現實需要,努力建設高品質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開發豐富多樣的紅色文化產品。“各種文藝形式以全新的視角重構紅色歷史,重建關于戰爭和英雄的民族記憶,以更加貼近現代生活、更加符合人性深度的立場對‘紅色文化進行嶄新的表達[1],從而更好地回應時代變化與社會轉型帶來的社會大眾情感與心理的嬗變,契合社會精神領域的新氣象,既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要,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同與喜愛,又有效地倡揚紅色文化及其精神,彰顯紅色文化新的生命活力。
打造紅色文化精品是紅色文化創新的內在要求。要更好地發掘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制作弘揚紅色文化的歌曲、影視劇、電腦游戲、網站,出版紅色文化書籍,創作紅色文化題材藝術作品,用紅色文化產品來豐富文化市場,讓紅色文化娛樂消費成為人們的精神生活方式。第一,要在相關財政經費中對紅色文化題材劇目給予適當傾斜,積極開發紅色影視業,創新藝術形式,采用能夠生動體現紅色文化精神與內涵的、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表現手段,引導群眾的紅色文化興趣,培育大眾的紅色文化情結,使廣大群眾在紅色文化精品的熏陶中受到革命傳統教育。第二,要實施紅色文化精品工程,鼓勵創作紅色文化精品力作,打造紅色文化的新的經典作品,塑造社會大眾喜愛的、具有親和力的“紅色人物”形象,讓紅色文化作品與人物立足于現實的土壤,彰顯時代特性,展現當代中國人民的精神風貌與道德追求,使紅色文化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注入不竭的精神動力與思想源泉。第三,要凈化紅色文化的生態環境,自覺抵制文化領域中的“三俗”現象,以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紅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的走向,不斷提升大眾文化的內在品質。不斷挖掘紅色文化的豐厚資源,為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與傳播創造好的文化生態與人文環境。
(三)加強紅色資源整合,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
紅色文化不僅是寶貴的政治、教育資源,更是得天獨厚的物質資源、經濟資源、社會資源。在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以紅色文化為主要資源與核心要素的文化產業大有可為,前景廣闊。為此,必須加強紅色資源整合,創新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模式,構建紅色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第一,堅持可持續開發的原則。克服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盲目的甚至破壞性的開發,避免造成對物質形態資源的損毀與破壞,開發不能以破壞文物資源為代價,不能造成這一資源的形態變化與價值流失,堅持有效保護、科學開發和實現永續利用、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同時不能一味強調“保護至上”,而限制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因為紅色文化資源只有經過開發才能成為現實的紅色文化,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活化”與傳承。第二,堅持系統化開發的原則。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整體、系統開發,實現有序、合理、高效開發利用,反對從眾媚俗的心態和經濟至上的作法,抵制無序開發、低效開發、庸俗化開發以及短期開發等行為,保持其系統性與長效性,發揮整體效應。第三,堅持立體動態開發模式與思路。不僅要充分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還要把與紅色資源相伴生的其他資源如綠色資源、古色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立體開發與動態開發,將靜態性狀的紅色資源轉換為活化動態的紅色文化產品,拓展、創新一體化開發的新思路。第四,堅持綜合開發的原則。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優勢互補、有效整合與綜合利用,構建布局科學合理、產業鏈條完善、適宜市場運行的新型紅色文化產業體系。具體而言,就是要“以紅色文化資源整合為基礎,以紅色文化產業屬性分類為前提,科學構建紅色文化開發、紅色精神產品研制、紅色文化媒體傳播、紅色基地觀光旅游四大產業支撐體系”[2]。
全國各地推出的紅色文化旅游及其精品線路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與追捧,紅色旅游成為旅游項目的熱點與亮點,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良好的社會效益。新型紅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和推出,已成為許多革命老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把紅色文化資源、綠色生態資源、歷史人文古跡結合起來,實施紅、綠、古相結合的立體化開發模式,既能借助于旅游觀光實現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也有利于把紅色文化資源轉變為經濟資源,推動革命老區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近年來,許多地區大力挖掘、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精心推出紅色影視作品,鼓勵人們創作、傳遞紅色短信,獲得了社會的廣泛參與和響應。政府要積極引導、扶持和鼓勵紅色文化創新,為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各種支持。其一,政府應在政策與資金上加大對紅色文化產業特別是紅色旅游業的扶持,通過對紅色基地進行統籌規劃,開發出多樣化的紅色文化旅游娛樂消費形態,提升紅色旅游基地的自然景觀層次與人文氛圍,實現紅色文化與現代大眾消費娛樂文化的對接,實現革命傳統教育與休閑娛樂旅游的有機結合。其二,鼓勵社會組織、民間力量參與到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保護及開發利用中來,參與到紅色文化產業與產品的投入和創造中來,激發民營企業投資紅色文化產業的積極性。其三,注重建設紅色文化產業基地,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文化產業,延伸產業鏈,培育紅色文化產業骨干企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紅色文化產品和紅色文化品牌,壯大我國紅色文化產業的規模。
(四)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機制與方式,豐富載體,拓寬渠道
文化的創新力決定其傳播力,而傳播力又決定著文化的影響力。因此,擴大紅色文化的影響力與滲透性,需要拓寬和創新紅色文化傳播途徑,創新紅色文化的傳播機制與傳播方式,擴大紅色文化傳播的信息量,增強紅色文化傳播的穿透力,豐富傳播載體,拓寬滲透渠道。
積極探索依托紅色文化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的長效機制,不斷創新和完善紅色文化教育傳播的體制機制,這包括紅色文化作品創作體制機制、推廣與傳播機制、效果反饋機制。創新紅色文化創作的體制機制,加大對紅色文化創作的投入,鼓勵多層次社會主體和力量創作紅色文化作品,推動紅色文化創作主體的大眾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紅色文化創新人才隊伍,吸引更多人才積極參與紅色文化藝術作品與產品的創作。紅色文化的傳播與滲透,一定要摒棄強行灌輸和枯燥宣傳,從人們的心理需求、情感需要及認知共性出發,以鮮活的事實、生動的材料、豐富多樣的形式傳播紅色文化,使群眾自覺認同、接受并主動受到思想熏陶與精神陶冶,不斷創新紅色文化的滲透與融入機制。民族化語言和通俗化表達是紅色文化大眾化的重要條件,要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來傳播紅色文化;重視機構建設,建立紅色文化傳播的網絡化機構。建立紅色文化傳播效果與反饋機制,實現紅色文化傳播主體的大眾化,強化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充分貫徹通俗化與藝術化的方針;以紅色文化引領大眾文化的健康發展,實現紅色文化對于社會大眾的隱性教育功能。樹立紅色文化的世界營銷國際傳播觀念,紅色文化也需要包裝與營銷。具體說應立足于文化全球化的時代潮流,從國際傳播的視角推進紅色文化與世界其他各種文化的溝通與交流,增強紅色文化的開放性與滲透性,加強紅色文化產品的輸出,并以此彰顯紅色文化的先進性與核心價值,擴大中國紅色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華文化的軟實力與競爭力。
隨著網絡社會的普及,充分利用網絡等新媒體是當代思想文化傳播的一大特點。同樣,紅色文化的發展、傳播也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著力構建紅色文化網絡宣傳和教育平臺,建立立體化的紅色文化傳播網絡。打造紅色文化主題網站,如“中國紅色旅游網”“中國紅歌在線”“紅色故事在讀”“紅色人物傳奇”等,開辟紅色文化專欄、專題,為群眾拓寬接受紅色文化的新渠道;豐富傳播載體,利用手機、微博傳遞“紅段子”,推動“紅段子”的快速流行,“如制作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網絡游戲、網絡視頻、網絡音樂和播客,或以紅色文化題材為原型創作網絡文學,或組織宣傳、文化、教育等部門的專職人員撰寫博客、微客等,以營造具有濃厚‘紅色氛圍的網絡文化”[3]。特別是以手機作為新媒體傳播紅色文化,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閱讀形式和傳遞內容豐富、意蘊深厚的紅色文化及其精神,打造中國紅色文化閱讀第一門戶,無疑是紅色文化在傳播方式上的一大創新。要擯棄把紅色文化作為商業促銷的噱頭,造成傳播的庸俗化。由于市場經濟發展中商業利益的驅使,往往導致紅色文化的宏大主題在很大程度上被世俗的功利需求所消解。當代各種形式的紅歌會運用市場化的營銷手段,進行新的包裝、元素組合與再創造,把優秀的紅色文化以人民群眾喜愛的唱紅歌表演活動呈現出來,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歌唱形式來宣傳紅色精神。創新紅色文化的展示方式,各種紅色展館也能成為留住紅色記憶的有效載體,如以井岡山為代表的許多革命老區建立紅色文化展示場館,運用高科技現代化設備,精心利用舞美技術、三維造型和聲、光、電等技術手段生動再現紅色歷史、革命故事與英雄事跡,給觀眾以強烈的視覺、聽覺、觸覺沖擊力和感染力,彰顯了“紅色經典、現代表述”的開發展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