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萬喜+袁微+黃時忠
摘要:分析了山羊重癥貧血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營養性因素、應激因素、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上述病因與種群調整和引進,季節和氣候變化,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交替作用等。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山羊;重癥貧血;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6-0037-03
山羊重癥貧血,不同于一般情況下需經血液學檢查血紅蛋白含量才能顯示的指標性貧血,而是指由一系列因素導致臨床上出現的貧血性“惡病質”。養殖中,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常常會導致羊大批死亡,從而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經多年的臨床實踐研究發現,此類貧血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營養性因素、應激因素、傳染病、寄生蟲病以及上述病因與種群調整和引進、季節和氣候變化、飼養管理不當等因素交替作用等。通常在引進羊只的新養殖戶中,應激和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第一大危害因素,其后有可能暴發寄生蟲?。粚Ω嵫騺碚f羊口瘡常常會成為主要的病因;而對于多年的養殖大戶而言,寄生蟲病又成為了羊群的主要危害因素。
1 病例介紹
在山羊養殖過程中,特別是群體飼養的羊群,有的羊逐漸脫群,哀叫;有的羊拉稀,被毛凌亂無光澤,抗生素治療無效;大多數羊表現眼結膜蒼白直至水腫,逐步消瘦死亡。
1.1 病例一
養羊戶程某2015年年前淘汰了200余只土雜羊,之后在原地新建羊舍,于5月下旬引進種羊60只,羊群中先后有5~8只羊表現咳嗽、發熱,流涕,消瘦,經用土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療,基本穩定控制了病情;之后因6月多雨潮濕悶熱,羊群逐步毛色枯黃、凌亂,羊體消瘦,有的開始拉稀,抗生素治療無效,一只重約20 kg的公羊死亡,剖檢有捻轉血茅線蟲和絳蟲,緊急分別采用吡喹酮和伊維菌素驅蟲,仍有4只瘦弱羊死亡,剖檢其中2只見其真胃黏膜上仍留有許多捻轉血矛線蟲的蟲蝕潰瘍灶,但蟲體已被消化,胃內食糜黑褐色;一周后,羊群逐步恢復膘情。
1.2 病例二
養羊戶胡某引進羊只80只,先后有15只羊表現咳嗽、發熱、流涕、消瘦。其中1只于引進第5天時消瘦死亡,剖檢瘤胃黏膜大面積脫落,真胃見捻轉血矛線蟲。全群用伊維菌素驅蟲,病羊用土霉素/左氧氟沙星治療,仍有6只羊先后死亡,剖檢以急性和慢性傳染性胸膜肺炎病變為主。
1.3 病例三
養羊戶周某引進羊460只,其中3~6月齡羊約400只,發病死亡20余只后方請獸醫治療,此時羊群中已有傳染性結膜角膜炎、羊口瘡、羊痘、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等疫情。由于未按獸醫提出的方案采取措施,一個月后有1/3死亡。同時在剖檢的羊真胃中亦檢出了捻轉血矛線蟲。
1.4 病例四
黃某養羊多年,常年存欄羊100~200只,其常規防疫齊全,但羊群經常有拉稀、消瘦乃至死羊現象,特別是在多雨季節更易出現拉稀、消瘦、死羊情況,剖檢檢出絳蟲、捻轉血矛線蟲,之后縮短了驅蟲周期,在多雨季節每月驅蟲一次以保障羊群安全。
1.5 病例五
某專業種羊場在多年的羊病防治和對消瘦、貧血死亡羊只的診療剖檢實踐中,逐步摸清了傳染病因素主要有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羊口瘡、羊痘;寄生蟲病因素有前后盤吸蟲和絳蟲。但所采取的措施始終未能有效控制貧血的危害。后由華中農業大學動物寄生蟲病專家趙俊龍博導帶領學生采取了多份牛、羊血,分別進行了鏡檢和PCR檢測,雖然檢測出了附紅細胞體和泰勒焦蟲等,但感染率均不超過25%,感染程度為“+”,并未達到發病狀態。此后,在趙俊龍博導的指導下,首次從一群羊(200只)中剖檢查出了捻轉血矛線蟲,通過對癥驅蟲基本控制了貧血對羊群的危害。但由于草場放牧密度高,羊群是邊放牧邊排便,導致草場污染嚴重,后來又多次剖檢查出了捻轉血矛線蟲,采取縮短驅蟲周期的辦法進行控制。
1.6 病例六
某場引進的種公羊,73 kg,強壯,活潑,經2 d長途運輸到場后,第二天中午死亡,剖檢胃內容物中有少量玉米粒未消化,胃黏膜層廣泛脫落,胃壁蒼白,肺輕度塌陷,淺藍色,其余未見異常;另一引進種公羊2周后拉稀、消瘦、眼瞼貧血,雖經驅蟲和多日輸液治療仍然死亡,剖檢查出了大量捻轉血矛線蟲。
1.7 病例七
養羊戶鄭某臨時在某專業羊場飼養湖羊400只,后羊群逐步出現消瘦、貧血現象,羊只常在行走中倒地后掙扎死亡,體溫、呼吸無顯著異常。
1.8 病例八
某專業養殖場在冬季3個月內先后購進羊只630余只,由于發生羊口瘡、羊傳染性胸膜肺炎以及感染寄生蟲病和應激因素的影響,先后死亡70余只,經采取多種措施才趨于穩定。
某種羊場于2011年先后向羅田、英山、黃梅、新洲、枝江、浠水、紅安、鄂州等地供給種羊,每批次少則50只,多則200只,另外供給種公羊60余只。由于該場羊只都采取了充分的防疫、驅蟲、整群等措施,輸出的羊群除新洲反映一例斷奶羔羊死亡以外,其余均沒有發生死亡情況。說明良好的飼養管理措施能有效地防止疾病的發生。
2 病因分析
2.1 營養性因素
山羊食性雜,食譜廣,健康羊正常放牧幾乎不會發生營養缺乏;但如果新引進羊只草料準備不足或冬季、早春季節草料缺乏,或連雨不適于放牧等,可導致營養缺乏,長期則導致貧血。
對大規模羊場,礦物質的缺乏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2.2 應激性因素
由于長途運輸,賣方過度飼喂,飼養環境突然改變,不同羊群的合群打斗(重新確立領頭羊)等對于羊只來說都是不良刺激因素。從死亡羊只看,常見強壯羊的極速死亡或來自小群的相對弱勢的頭羊死亡,臨床和病理解剖所見主要是貧血表現,瘤胃黏膜大量脫落,胃壁蒼白。其原因是應激導致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從而導致胃壁平滑肌缺血乃至黏膜層壞死。
此外,應激刺激也是導致后續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易發的主要誘因。
2.3 傳染病因素
(1)羊口瘡。在引進羊只過程中,成年羊可能因口瘡影響采食和健康,但不會是引起貧血的主要因素。而對羔羊而言,口瘡除直接導致部分羔羊死亡外,還易導致貧血和僵羔的出現。
(2)羊傳染性胸膜肺炎。引羊過程中,常常伴隨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的暴發,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會導致其大批死亡,致使引種失敗。積極治療仍會有部分轉為慢性,逐步消瘦乃至死亡。
(3)羊痘。臨床也可見羊痘引起的死亡和僵羊現象。
(4)羊傳染性角膜結膜炎。引羊時易發生,易致短期失明,影響采食。
2.4 寄生蟲病因素
是群養羊和多年養殖羊場的主要危害因素,特別是在潮濕多雨季節和斷奶羔羊更易受侵襲。
(1)羊疥螨。一旦侵入羊群就易遷延不絕,影響羊群生長甚至導致死亡。
(2)吸蟲。前后盤吸蟲、肝片吸蟲、血吸蟲(沿江疫區應高度戒備)。
(3)絳蟲。羊群中一旦出現就需經常驅蟲,斷奶羔羊受危害大。
(4)捻轉血矛線蟲。即羊仰口線蟲、食道口線蟲、毛首線蟲等。各種年齡的羊均易受感染。
其他危害較大的還有蜱蟲、焦蟲、蚊、蠓、細頸囊尾蚴和腦包蟲等。
2.5 管理因素
包括選址和建筑不科學,沒有合理分群,不能均衡供給營養,弱羊得不到特殊保護,夏不防暑淋陣雨,冬不保溫吹賊風等。
3 防治措施
鑒于以上多個病例中各自不同的病因和病理過程,實踐中必須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綜合性輔助措施,才能達到有效的防治效果。
3.1 營養性因素
必須保障充足的草料供給,適當補充精料,礦物質可用羊舔磚讓羊自由舔食。
3.2 應激因素
如果能去專業種羊場引進防疫全面、合理調群的羊群是最理想的。如若達不到,則要盡力減少選種、運輸刺激(如上車時給羊灌服霍香正氣水,電解多維飲水一周;多觀察照看以減少其打斗,供給充足的營養和飲水等),選擇適宜的季節就近引種。
3.3 傳染性因素
(1)羊口瘡。目前還沒有真正有效的疫苗,用瘡痂接種也沒有確實的保護效果,對發病羔羊只能采取對癥效法,局部可涂擦碘酊或紫藥水。
(2)羊傳染性胸膜肺炎。是引種過程中主要的傳染病,常導致引種失敗。在專業場或自繁自養的大戶,做好基礎防疫,完全可以杜絕其危害。
防疫宜使用羊傳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用前升到常溫,搖勻,頸部皮下注射,大羊(半歲以上)每只5 mL;6月齡以下、2周以上每只3 mL;種羊可間隔一個月至一個半月再加強免疫一次。治療可用土霉素、泰樂菌素、左氧氟沙星等。
(3)羊痘。是近來發生較多的羊傳染病,無特異治療方法。不論羊只大小,采用羊痘疫苗在股內側或尾根內側皮下(皮內)注射0.5 mL,4~5 d后產生免疫力。若羊群染疫需緊急預防接種。
(4)羊傳染性結膜角膜炎。治療時宜擦洗干凈,滴抗生素或將地塞米松+慶大霉素噴眼;亦可采用自血療法。
3.4 寄生蟲因素
小群體羊發生少,大群羊和多年養殖的羊場受害嚴重。由于羊的排糞特性,草場特別是濕地草場受到嚴重污染,常使驅蟲周期在溫暖多雨時節大為縮短。有條件的應降低草場放養密度,或盡量采取間隔35 d的輪牧制度。驅蟲時既要用驅線蟲藥,也要用驅吸蟲和絳蟲藥,而且同一類藥不要長期使用而應變換用藥。
(1)羊疥螨病。羊群一旦感染需花很長時間才能清除,因為疥螨污染了羊欄、草場,極難清除。治療上可用除癩靈或硫軟膏,在除去癩皮后,充分涂擦,同時對除下的癩皮徹底清消殺蟲,并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皮下注射,對傳染較重的羊場需每周一次,連用5~7周。
(2)吸蟲病。臨床上剖檢出了前后盤吸蟲,此外還要防止肝片吸蟲的侵襲;在沿江血吸蟲疫區也要嚴防血吸蟲的侵害。藥物可選用吡喹酮、芬苯達唑、丙硫咪唑等??筛鶕煌募竟?、羊群的感染情況選擇合適的用藥時機。
(3)絳蟲病(驅蟲易見蟲體)。以溫暖多雨季節的斷奶羊最易感,有時羊自動排整團的蟲球糞或其節片以米粒狀粘附于糞粒上排出體外,污染環境。驅蟲可用吡喹酮驅蟲,最好是午后,這樣羊晚上可把蟲體排在羊欄內,減少對草場的污染。
(4)捻轉血矛線蟲(驅蟲不見排蟲)。這一類寄生蟲主要有羊仰口線蟲、食道口線蟲、夏伯特線蟲、毛首線蟲、肺線蟲等。驅蟲藥可選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丙硫咪唑等;對感染較重的用左旋咪唑效果更快更確實。筆者從多地多來源(鄂、湘、川、魯、豫)的羊體中剖檢出多例捻轉血矛線蟲,足以說明其危害之烈。
(5)蜱蟲和焦蟲。有的牧場蜱蟲污染很嚴重,羊身上布滿蜱蟲,除了其本身大量吸血外,還可能傳播焦蟲病??梢曄x情用敵百蟲精噴灑羊體,同時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有較好效果。因蜱蟲多生活在野外環境中,因此要勤于觀察、及時用藥。
(6)蚊及蠓。蚊會大量吸血,蠓讓羊恐慌、不能安心吃草和休息,可定期使用敵敵畏、氰菊脂類。皮下注射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也有一定作用。
(7)細頸囊尾蚴病(多例)和腦包蟲病(1例)。不具治療意義,主要是控制羊采食導致新的感染。
對于羊場來說,要減少寄生蟲的危害,最好采取凈化措施。一是長期使用兩大類的驅蟲藥物;二是實現草場的有效間隔期的輪牧。
在驅蟲上還要走出一個誤區,不要以為“驅過蟲了”就萬事大吉。事實上,針對線蟲和針對吸蟲、絳蟲的兩大類藥物雖然針對不同的寄生蟲有效,但要根據羊場實際情況同時或分別間隔使用。
總之重癥貧血是多種疾病的一個重要癥狀,亦是多因素作用的綜合表現。臨床上必須綜合多種因素、找出主要發病原因,及時采取應對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