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瑋
【摘 要】在音樂這一學科門類中,聲樂是一朵絢麗多彩的奇葩。而聲樂最本質的發聲器官是聲帶,它是最簡單的樂器,簡單到只要在生理上聲帶可以震動,就可以發出聲音。它也是最難演奏的樂器,不像其他實體樂器那樣直觀,難點就在于此。在如今的課堂上,有很多學生只會聽老師說,自己卻不與教師進行交流,使聲樂的道路顯得更加艱難而漫長。
【關鍵詞】聲樂;交流;互動;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J616-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8-0227-01
一、交流的重要性
(一)為什么要交流。學習聲樂的道路是漫長而又坎坷的,需要學生以及老師的共同努力。[1]筆者在學習聲樂的數年時間里,見過很多學生平時在琴房里練習聲樂非常努力,每天下來如果嗓子不沙啞,便覺得自己今天還可以再唱,還沒有用功到位。努力練習固然重要,然而,若練習方法不當將導致很多努力都徒勞無功,甚至適得其反。這時,教師存在的意義就彰顯出來了。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一定要理解老師想要表達的意思,找到教師指點學習道路的方向。
(二)課堂交流現狀。筆者在調查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存在這樣一種現狀:學生之間交流頻繁,但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的交流很少。學生在課下交流可能會覺得沒有拘束,因為這里的環境與課堂上嚴肅的學習氛圍完全不同。在課堂上學生會顧及種種原因從而導致“只唱不說”,原因可能是怕自己的理解與老師實際想要表達的意思不同而擔心被指責,也有可能擔心自己說多了老師會感到厭煩。又或者由于學生本身性格的原因導致其不愿在課堂與老師進行交流。
(三)學習聲樂要有及時性。課堂的時間是寶貴的,學生如果想學好聲樂,必須有效地把握課堂時間。我們平常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主要由學生演唱,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當場提出并給予改正意見。當學生接收到教師的反饋意見時,應當對自己的演唱方法進行思考并加以改正。然而,聲樂的學習是抽象的,并不是教師指點后學生馬上就能做對的,而是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當學生產生困惑時,應當場提出,與老師及時交流,這樣才能對老師的話語理解得更加充分,思路逐漸向老師靠攏。而不是只知道聽而不知道問,這樣就可能對教師的話理解不透徹或者存有誤解,下課后針對聲樂的練習就沒有明確的方向,聲樂進步的速度就會放緩,因此聲樂的學習一定要有及時性。
(四)課堂應有高效性。如果學生不與教師交流,教師就不知道學生是否理解,再次演唱時沒有改正,老師再指點,又沒有改正,這樣學習就會止步不前,不單單學生受挫,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教師的積極性。學生在課堂上應當態度積極,情緒興奮,以積極的心理狀態去上課。這樣才能有效地反應教師的指導意見,大腦才能有效地加工課堂上的知識內容,從而促使自己進行有效的自我調控,早日“開竅”。
二、如何促進課堂交流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是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的必要手段。教師與學生關系的拉近可以自然的從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學習的焦慮。而思想的溝通,可以與學生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使教師的教育行為得到學生的認同而產生更加積極的影響。[2]當學生上課情緒不積極時,教師可以對其生活或其它學習困難加以關懷,努力打造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
學生在與老師相處時,需要向其表達自己學好聲樂的愿望,也可以不拘泥于課堂時間,在平時課下主動向老師闡述自己的各種問題以及看法,從而良好地促進師生關系。
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不是被動地演唱。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巨大,可以使其對課堂學習的知識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加工、主動思考。這樣從被動到主動,自然而然地就會增強學生的自信,提高學習效率。
(二)師生互相傾聽。筆者在調查研究中還發現一種現象,當教師話音剛落時,學生迫不急待地就開始演唱,或者當教師范唱還未結束時,學生就已經急著張口起音了。這種現象往往意味著學生在進行無腦模仿,大腦并未進行信息加工,沒有將教師所指出的問題進行思考就已經開唱了,導致教師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問題,降低了課堂效率。當老師發現問題、指出問題時,學生應該靜下心來思考,想著老師表達了什么、希望自己怎樣做,而不是老師一說完自己立馬就唱。教師應當注意當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時,不要急于打斷,更不要急于嘲笑和否定,而是要等學生完全將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后進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看待現有的課堂問題,從中找到閃光點或錯誤,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建議。
(三)教師多鼓勵學生。贊揚有利于培養和加強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教師應該不吝嗇贊揚與鼓勵的話語,在教學過程中多一些耐心與誠心。越是重視聲樂課堂的學生,教師消極的打擊對他們的影響就越大。當然,筆者并不是說學生不可以批評,而是教師在批評時,應當以學生“不努力,方法不恰當”等主觀能動方面為重點,避免指責其嗓音條件差、智力和能力低下等客觀條件,從而避免學生極其消極地自我否定。當學生受到老師的表揚與肯定時,自信心會逐漸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自然而然也會提高。
參考文獻:
[1]于貴祥.學聲樂的人應如何用功[J].歌唱世界,2015(03).
[2]常若松.教育心理學[M].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