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燕
?
漢語兒童六類實詞習得順序和習得偏誤的個案研究
○劉 燕
摘 要:通過自然觀察法跟蹤研究一名兒童語言早期六類實詞的習得順序,并與之前的相關研究結論進行對照,說明各類實詞及其小類呈現特定習得順序的認知原因。研究發現被試六類實詞的習得順序是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數詞、量詞。每一類實詞中的小類又會呈現不同的習得順序。影響被試實詞習得順序的因素主要是詞義抽象性引起的認知加工難度的區別,此外還有兒童活動范圍和語言習得環境的影響。另外,根據觀察得來的語料來分析被試使用各類實詞時出現的偏誤,并從認知角度解釋原因。結果發現被試呈現的語言偏誤有的符合一般規律,有的又呈現出個性特點。
關鍵詞:實詞 習得 偏誤 認知
本研究采取自然觀察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跟蹤觀察和記錄一名簡稱為YJY的男孩兒的語言發展狀況。該男孩的母親為教育工作者,父親為公司職員,父母平時與YJY的對話使用普通話。被試相較于其他同齡兒童語言產生較晚,21個月時才進入獨詞句階段。本研究每周對YJY與照看者(母親)在自然狀態下的言語進行錄音,每次錄音時間在30分左右,之后將錄音轉寫為語料進行分析。錄音從被試21個月開始,持續到36個月結束。本研究著重分析被試語言中六種實詞詞類自主產出的首現時間(“自主產出”指的是幼兒自主使用某一詞類,不包括模仿、凍結型結構、回答問題等)和各類實詞的習得偏誤,并對觀察到的上述現象做出解釋。
(一)名詞的出現及偏誤類型
1.具體名詞
YJY在21個月時,語言中首先出現了具體名詞,如“爸爸”“媽媽”“寶寶”等。此前被試也會發[papa]和[mama]的音,但不與具體的人相對應,因此不認為被試是使用言語進行交流。23個月時,YJY掌握名詞的量迅速擴大,結構也從以前單一的重疊式復合詞拓展到雙音節和三音節復合詞。從語義上看被試此時掌握的名詞仍屬于具體名詞,只是類別上從稱謂語擴展到了身邊的事物如“蘋果”“貓咪”“汽車”“鼻子”等等。被試在使用具體名詞時會出現語義范圍不清的情況。比如一次他看到學校的草坪上跑過去一只貓,就指著它大聲地叫“狗!狗!”在一次爬山的時候看到一個小朋友拎著一個小籠子,里面有兩只豚鼠,他說是“企鵝”。去動物園的時候把豹子叫做“貓”,把狼叫做“狗”。這種現象的出現跟被試認知能力的發展有關。心理語言學認為,兒童語言早期會詞義界限不明顯,會出現延伸過度和延伸不足兩種情況,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兒童的知覺范疇和成人不同。例如他們可能把四條腿的動物都看成同一范疇,或是他們知道“狗”和“狼”的區別而不知道該怎么稱呼他們。
2.方位名詞
YJY的方位名詞產出較晚,25個月開始出現方位名詞。第一個出現的方位名詞是“里”。其次是方位名詞“上”和“下”。媽媽問“哪兒有巧克力啊?”,YJY說“冰箱里”。方位名詞的偏誤主要表現為回避。如去超市要買飲料,媽媽說不買,他就說“家有,不用買”,回避使用方位名詞“里”。根據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幼兒是通過自身的移動來獲取空間概念的,兩歲左右兒童的認知尚處于感知運動水平,雖然已形成了初步的空間概念,但空間維度還不清晰,方向感不強,在使用表示靜態空間方位的方位名詞時存在困難。
3.時間名詞
時間概念比空間概念更抽象,幼兒時間名詞的產生也比方位名詞要晚一些。30個月的時候YJY的語言中出現時間名詞“現在”“今天”“冬天”等。YJY喜歡一件帶小熊的衣服,媽媽說這是冬天穿的,他就經常問:“媽媽,現在到冬天了嗎?”36個月以前被試始終搞不懂“明天”和“星期一”等時間名詞的概念。直到36個月他開始上幼兒園才開始使用“星期一”等時間名詞。時間名詞的偏誤有回避和誤用兩種情況。使用時間名詞時,“今天”出現的次數較多,長時間不使用“昨天”和“明天”。這也不難解釋,因為嬰兒的認知早期是只能理解“當時當地”的活動的,所以對于幼兒來說“今天”這個時間概念的認知處理最為簡單,“昨天”次之,“明天”最難。另外YJY在使用某些時間名詞時,其實并不確切知道這些詞的含義。比如,一個星期六,YJY對媽媽說:“今天星期六,不用上幼兒園。媽媽,你們學校今天星期幾呀?”通過以上案例可以推知YJY在使用時間名詞時尚未完全理解時間的概念。
(二)動詞的出現及偏誤類型
1.動作動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與事物之間聯系的詞。對于YJY來說,動詞是緊接著名詞出現的一種詞類。被試22個月時開始出現動詞,最早出現的都是單音節動作動詞。如“哭”“來”“抱”“吃”“走”等等。YJY在路上看到有一個小女孩哭了,就指著她大聲喊“哭!”有的時候他會一邊做動作一邊用動詞來描述這個動作。比如他坐到沙發上說“沙發坐”,下過雨后踩著水坑里的水說“水踩”。幼兒早期是靠動作認知世界的,因此動作動詞發展得很快,而且理解得也比較準確。
2.存現動詞
YJY在23個月的時候出來了存在動詞“有”。習得了“有”之后,YJY會頻繁使用“有”字句。如:外公給他一個硬幣,他就說“有錢,買糖?!钡匠虚T口,指著超市喊“有糖。”從抽屜中翻出一盒藥,媽媽說:“這是藥,不能動,快放回去”。YJY放回去并說:“媽媽有用?!?/p>
3.心理動詞
YJY在24個月產生了心理動詞“喜歡”。一天YJY反復說“喜歡,喜歡”,媽媽問“喜歡誰?”YJY回答“喜歡哥哥”。被試心理動詞前期發展緩慢,到了32個月后有了較大的進展,開始使用“怕”“愛”“討厭”等心理動詞。
4.能愿動詞
25個月時YJY開始使用能愿動詞。一天晚上YJY自己爬上電視柜,按開關打開了電視并說“看電視”,緊接著又說“能看懂”。YJY的能愿動詞雖然產生較早,但發展緩慢,被試在首次出現能愿動詞后曾較長時間不使用能愿動詞。31個月以后,能愿動詞的使用頻率增加,但僅限于“能”和“會”兩個能愿動詞。
5.趨向動詞
27個月時開始產生趨向動詞,但是偏誤率較高。趨向動詞做補語時常出現回避和誤用的情況。YJY跟媽媽做游戲時想讓媽媽蹲下,之前他會說“媽媽蹲”,回避使用趨向動詞“下”。27個月時會說成“蹲起來”,出現誤用趨向動詞的情況。YJY拿著玩具往床頭和墻壁的縫隙里塞,他想說“塞不進去”,卻說成“塞不著”。拿著手鐲給媽媽戴,戴不進去的時候也說“戴不著”。趨向動詞的基本含義是表示移動的趨向,跟空間概念有關,但趨向動詞表示的是動態的空間概念,其認知難度要高于方位名詞所表示的靜態的空間概念。
6.判斷動詞
YJY最后習得的動詞小類是判斷動詞。他在習得動詞的初期?;乇苁褂门袛鄤釉~“是”。比如當被試26個月時,媽媽問:“誰是搗蛋鬼?”YJY回答:“毛頭[1]搗蛋鬼”。33個月以后被試才開始逐漸使用判斷動詞。
(三)形容詞的出現及偏誤類型
被試23個月時開始出現形容詞。早期使用的形容詞數量非常少,都是單音節性質形容詞。僅有“好”“壞”“臭”等少數幾個。形容詞的使用最早出現的是做謂語的用法,然后才是做定、狀語的用法。23個月時YJY出現了形容詞做謂語的句子如“汽車壞”“寶寶餓”等。24個月時YJY使用了形容詞做狀語的句子,如“真好吃”。表示外形的形容詞如“大”“小”“長”“短”等出現的稍晚一些,25個月時才出現。YJY語言中形容詞的發展與動詞、名詞的發展呈現出了不同的特點。動詞和名詞的發展,在YJY開始說話后的幾個月內進入到了一個爆發期,詞匯量迅速擴大。而形容詞雖然出現的較早,但發展緩慢。從23個月到36個月,YJY掌握的形容詞基本都是單音節性質形容詞,不會使用形容詞的重疊形式,也不會使用狀態形容詞,甚至雙音節性質形容詞都極少出現,只有“生氣”“淘氣”“美麗”等少數幾個。
(四)代詞的出現及偏誤類型
1.人稱代詞
代詞是實詞當中抽象性相當高的一種詞類。人稱代詞是在主體中心意識產生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指稱方式,用來指稱交際雙方或交際雙方以外的第三方。人稱代詞的使用要求使用者具有較高的認知能力和語義運算能力。當理解人稱代詞的指代言語角色這一作用后才有可能正確使用它。YJY在24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人稱代詞。最先出現“你”,但是并沒掌握“你”的正確用法,然后出現“你”“我”混用,最后出現“他”。人稱代詞出現以前,YJY都是用直稱來指人的。例如:媽媽問:“怎么滿地都是水,誰弄的?”YJY:“毛頭弄?!?/p>
YJY最先出現的是第二人稱代詞“你”。這與此前學者的研究結論不太一致。多數研究都認為兒童早期人稱代詞出現的順序是“我”“你”“他”。因為第一人稱永遠都指自己,而第二人稱要指說話的對方,其指代對象是隨著聽話人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你”的認知加工難度要高于“我”。YJY習得人稱代詞與此前研究得出的習得順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被試首先認知和理解的仍然是第一人稱的概念,但卻從一開始就將此所指對應為“你”這一能指。這既有語境原因也有認知原因。父母對YJY的稱呼有直稱和“你”兩種,YJY就將“你”理解成自己的另一個名字,所以YJY最初使用“你”時并不是將它當成代詞使用的,而是當成表直稱的名詞使用的。YJY第一次出現人稱代詞是在這樣的語境下:媽媽:“誰是壞蛋?”YJY:“你是壞蛋?!币郧皨寢寙枴罢l是壞蛋?”他會回答“毛頭壞蛋?!币虼舜颂幍摹澳恪敝傅牟皇菋寢?,而是YJY自己。他后來長期都將“你”理解成“我”。比如YJY在澡盆里玩了很長時間,媽媽想要將他抱出來,他會緊張地搖著手說“不管你,不管你?!备鶕敃r的語境,他想表達的意思是“別管我”。當YJY的語言中出現了“我”以后,就長期將“你”“我”混用。他跟媽媽玩游戲的時候,會故意把蹲在地上的媽媽推倒,并邊推邊說:“推我”,實際上他是在描述當時的動作,他想表達的是“推你”。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比較長,直到YJY35個月的時候才能在大部分情況下分清“你”“我”這兩個代詞的指代對象,但有時還用“你”來指代自己,尤其是重復大人的話的時候。指稱自己的時候還會有“YJY”和“我”交替使用的情況。“他”是最后出現的人稱代詞。但是YJY在使用“他”時會出現一個問題:對于成年漢語使用者來說,如果三人甲、乙、丙在一起,甲在跟乙說話時提到丙,一般是不用“他”的,因為第三人稱不用于面稱。在跟爸爸媽媽在一起時,YJY犯了錯誤,爸爸批評他,他會拉著媽媽說:“不要他吧”,“我不認識他,我只認識你?!?6個月時能夠分清“你、我、他”,還會用復數“們”。
2.疑問代詞
25個月的時候開始出現疑問代詞。出現最早的是疑問代詞“什么”。然后就頻繁使用靠“什么”來提問的特指疑問句。比如,YJY進到媽媽的房間,看到媽媽背對著他,就問“干什么?”他的意思是想問“媽媽你在干什么?”或者拉開抽屜、翻開媽媽的包說“有什么?”爸爸說帶他去超市,他問“買什么?”拿著一瓶媽媽剛買回來的洗發水問:“洗什么?”27個月開始出現疑問代詞“哪”和“怎么”。如“爸爸哪去?”“怎么辦?”
(五)數詞的出現及偏誤類型
YJY25個月的時候語言中第一次出現數詞和量詞,媽媽拿著維C對YJY說“一天只能吃一個?!彼貜驼f:“吃一個?!钡鞘窃谀7鲁扇说脑?,所以不能看成是被試自發使用數詞和量詞。被試26個月的時候開始會數數,能從1數到20多,但并不理解數字的確切含義。我們不能因為兒童口頭上會計數就認為他們懂得數量的概念了。在兒童的心中,數的計量是長期地同成分的空間排列聯系在一起的。例如,給YJY A、B兩組蠟筆,每組都是5個。如果A組蠟筆排列的間隔比B組大些,那么被試會認為A組的蠟筆比B組多。YJY習得數詞的用法與對數量的認知基本是同步的。他最初只能識別具體的個數,而不能理解抽象的數的概念。比如拿出一個蘋果給他,他能說出“一個蘋果”,再拿出一個蘋果放在一起,他能說出“兩個蘋果”。但如果問他“一個加一個是幾個?”他卻不能回答,這說明被試這個時候還依賴于形象思維。
(六)量詞的出現及偏誤類型
量詞跟數詞關系十分密切,YJY也是在出現了數詞以后才出現量詞的。26個月時YJY開始主動使用量詞。第一個出現的量詞是名量詞“個”。從YJY量詞習得的情況來看,他早期習得的量詞以名量詞為主,動量詞僅有一個“下”。YJY的量詞數量發展緩慢,而且偏誤較多,直到36個月被試的語言中也很少能夠觀察到使用正確的量詞。
YJY知道在數詞和名詞之間應該出現量詞,但他不會根據名詞的變化而選擇相應的量詞,而是將他熟悉的幾個量詞類推到其他的數名結構之間,造成過度泛化。這可能跟漢語本身的復雜性有關。漢語中的量詞與名詞的搭配雖有一定的規律性,但又不是完全固定的,有很大的靈活性,而且決定名、量搭配規則的因素也比較復雜,這給兒童掌握量詞帶來了困難。YJY過度使用的量詞有“個”“塊”“根兒”“板兒”“只”等。例如“還唱一塊(首)吧”“你戴一張(眼鏡)”“奇怪,怎么有一根兒老虎呀?”“那只小朋友怎么坐(飛機)了?”“回來了一個海馬”(一輛海馬車)??梢姳辉囋谔崛×吭~語義特征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差。由于受到空間思維能力發展的限制,被試對具有形狀特征的空間知覺性量詞的認知比較混亂。
兒童語言習得順序和習得過程中出現的偏誤均與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所處語言環境密切相關,兩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動了兒童的語言發展。兒童早期習得的詞匯都是生活中常接觸到的表示具體事物和動作的名詞和動詞,其抽象性低,認知加工難度較小。而抽象名詞、時間方位名詞、心理動詞、判斷動詞、人稱代詞、量詞等均由于抽象性提高而增加了認知難度,兒童習得較晚,使用時產生的偏誤也較多。被試的實詞習得順序和習得偏誤從宏觀上看符合兒童的一般習得規律,但微觀上也體現出了豐富的個性特點。
注釋:
[1]“毛頭”是被試的昵稱。
參考文獻:
[1]皮亞杰.發生認識論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2]孔令達.漢族兒童實詞習得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4.
[3]許政援,閡瑞芳.漢語兒童人稱代詞的獲得[J].心理學報,1992,(4).
[4]郭翔飛.兒童語言習得與兒童一般認知發展規律[J].外語學刊,2012,(4).
[5]穆亞婷,鄧永紅.說漢語兒童早期動詞習得個案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劉燕 云南麗江 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文學與新聞系 674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