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研究了在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中運用概念地圖方法的教學模式。文中介紹了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方案、取得的教學效果和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實際教學效果表明,概念地圖教學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新知識,迅速提高聽力水平。
關鍵詞:對外漢語 聽力教學 概念地圖
一、引言
聽力教學一向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幾乎每次聽力考試的成績都與讀寫課和會話課的成績相差懸殊,這不僅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教課的漢語老師喪失信心,影響到教學時的情緒。
根據多年的聽力課教學經驗,我們發現,聽力考試成績過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具體到本課程而言,主要是因為生詞多而難,課文長且繁。
在生詞記憶方面,很多學生雖然學習了生詞,但是因為不夠熟練,所以考試時常常忘記生詞。因此影響了對聽力題目的理解與判斷。
在課文理解方面。由于詞匯、語法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同學即使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明白了課文的意思,課下和課后仍然可能不理解課文內容。所以在考試過程中即使聽清楚了某個短語或句子的發音,也不能明白其意思。
綜上所述,提高學生在詞匯記憶、課文理解方面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是聽力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二、教學理念
“概念地圖”教學法是一種理解型學習方法,我們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采取這種方法進行教學改革,希望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每課的生詞和課文。教育理念是希望學生通過概念地圖這種理解型學習方法,通過內省方式,能夠有意識地、主動地去理解生詞并挖掘課文的含義。
初級漢語聽力課是在留學生已經掌握基本漢語詞匯的基礎上,通過教授單句、會話和短文的語音、語調及語氣來提高留學生辨別理解能力、漢語感受能力和使用能力的一門漢語基礎課程。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當我們給留學生輸入一段新的句群或語篇時,學生聽不懂的一般是新出現的生詞,這些生詞通常是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學生遇到生詞時常常能夠聽清楚發音,但不明白什么意思,那是因為在學生的大腦中沒有把這些生詞的發音和概念關聯起來。因此我們認為聽力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對關鍵詞也就是“聽力詞匯”的掌握。傳統的機械式教學方式,一般以線性方式呈現這些關鍵詞,通過反復訓練達到記憶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由于關鍵詞間缺乏關聯性,學生難以快速理解并掌握全部詞匯。另外,復習環節中的課文復述內容,對學生來說缺乏趣味性,難以順利完成。
“概念地圖”教學法強調通過核心內容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圖進行理解式的教學。聽力課程的內容一般是經過精心挑選,通過關鍵詞匯來體現教學內容,因此在聽力教學中以關鍵詞為節點,以它們的關系為邊,建立教學內容的“概念地圖”,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掌握總體內容和關鍵詞的內在聯系,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學內容。隨著學生對這一教學方法的了解和熟悉,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概念地圖”,通過關鍵詞進行課文復述,從而進一步鞏固教學內容,最終實現提高留學生漢語聽力理解能力的教學目標。
通過“概念地圖”教學法,一方面可以給學生建立關鍵詞間的聯系,從而讓學生快速記憶新詞語;另一方面又能讓學生從整體上建立對課文的認識,達到快速牢記課文內容、提高聽力理解能力的目標。這一學習方法也可以應用于其他課程學習,對于提高留學生學知學能有很大的幫助。“概念地圖”教學法在漢語聽力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應加以實踐和應用。對外漢語教學其他相關課程,如:精讀、會話、泛讀等也可以借鑒此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改革實施過程
我們在對外漢語初級聽力課教學中,使用的教材是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漢語縱橫(聽力課本1)》(周奕編著),課程基本教學步驟是:
導入→學習生詞→學習課文及語言點→復習課文及語言點→練習重點、難點
我們根據以上教學環節,設計應用“概念地圖”教學法的教學方案,主要將其應用在復習課文這個環節。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概念預植入
讓學生在上課以前預習每課的生詞和重要的語言點,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己完成概念預植入環節。
(二)概念預植入效果檢查
在不講新課的前提下,通過導入環節提問課文相關內容,然后讓學生聽課文并提問或安排課后練習,檢查學生概念預植入的效果,從而及時發現問題,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三)概念植入
概念植入分兩部分,一部分是概念(結點)的植入,另一部分是聯結概念間的關系(邊)的植入。
1.在生詞講解環節將概念地圖中的概念植入學生大腦。
2.在課文及語言點講解環節將概念間的關系植入學生大腦,為學生構建概念地圖打好基礎。
(四)構建概念地圖
在對學生進行基本概念植入完成后,我們開始著手每一篇課文的概念地圖的構建工作,應用“概念地圖”教學方法的過程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初始階段,在復習學過的課文及語言點這一環節,由教師本人構建好該課的概念地圖并用專業軟件畫出,呈現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根據概念地圖中的概念以及概念間的關系復述課文。
2.過渡階段,可以讓學生自己構建所學課文中某一段的概念地圖,然后根據自己構建的概念地圖復述該段課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將學生制作的概念地圖與教師制作的概念地圖進行對比,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構建全部課文的概念地圖做好準備。
3.后續階段,在復習學過的課文及語言點這一環節,讓學生課后分小組制作每一課的概念地圖,通過電子郵件提交概念地圖,教師在上課前要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構建的概念地圖中的錯誤。在確保概念地圖準確無誤的前提下,鼓勵學生根據概念地圖復述課文。在這一階段如果學生計算機水平比較高,可以讓學生使用專業軟件Cmap①構建每一課的概念地圖。
(五)概念植入效果檢查
利用概念地圖復習完每一課的課文及語言點后,安排相關的練習,內容形式一般是判斷題和選擇題。做完相關練習后,通過統計分析學生練習中的錯誤,發現學生學習過程和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再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
四、教學效果
目前,“概念地圖”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很少有人使用。在教學實踐中,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在期中考試以后開始使用。“概念地圖”教學法的最大特色在于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理解性學習,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和運用所學知識,會使其記憶更加深刻,運用更加自如。事實證明,運用這種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不僅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提高了聽力水平,而且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也大大增加。
聽力課程期中和期末的考試方法相同,4道大題全部為選擇和判斷類的客觀性試題,具體題型分別為:聽句子選擇正確答案;聽對話選擇正確答案;聽句子判斷對錯;聽短文選擇正確答案。共50道小題,每題2分,題目內容都是本學期學過的生詞和語法點。下面從幾個方面對比一下學生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的成績。首先來看兩次考試中不同分數段的人數和比例,詳見表1和表2。
表1和表2是對學生期中和期末成績按不同分數段統計人數和比例所得結果。從中可以得出以下幾方面結論:
第一,期末考試中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數和人數比期中考試都有所提高。期末考試最高分為100分,而期中考試最高分為90分。最高分提高了10分。期中考試最低分52,期末考試最低分60,最低分提高了8分。期末考試有2人得100分,占10%,而期中考試得100分人數為0。期末考試60分以下人數為0,期中考試有2人,比例為10%。
第二,與期中考試相比,期末成績中高分數段人數有所增加,而低分數段人數有所降低。期末考試中得90~99分的人數為5人,比期中考試多了4人,比例上提高19%。期末考試中得80~89分的人數為7人,比期中考試多2人,比例上提高9%。而得70~79分的人數末考比中考少了3人,得60-69分的人數也減少了3人,比例均降低了14%。
第三,在期末考試中,學生成績中位數提高較大。期末考試中位數為88分,期中考試為74分,提高了14分。
總之,從不同分數段的詳細數據可知,本次期末考試最高分、最低分比期中考試都有較大幅度提高;高分數段人數增加,低分數段人數減少;中位數分數也大幅提高。學生成績整體呈上升趨勢。
下面從總體上對比一下兩次考試的最終結果,見表3.
從表3可以看出,與期中考試相比,有17位同學在期末考試中分數有所提高,其中提高分數最高的達22分;1位同學分數未變;另外還有3位同學分數有所下降,最多下降6分。進步和退步的原因都是多方面的,但通過個別訪談,絕大多數同學都反映,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輔助他們期末復習漢語聽力課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對生詞和語法的記憶就會更加深刻,聽到語音時會更加快速地反應出其含義,因此這種方法是讓他們取得進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三名成績下降的同學表示,他們在平時學習中雖然跟隨老師使用了“概念地圖”的方法,但在期末復習的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利用這種方法。
總體來看,本科一年級三班聽力課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題型相同,期末考試的考察范圍比期中考試廣,因此難度略高于期中考試。在期中考試中,班級平均成績為72.95,期末考試的平均成績為83.43,期末考試比期中考試平均成績提高了10.48分,比我們預期效果還要好。雖然成績進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認“概念地圖”的教學方法起到了很大作用。
五、學生評價
本次參加《初級漢語聽力(上)》課程的學生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留學生本科一年級三班,共21人。除1人外,都是孔子學院獎學金獲得者,學習非常刻苦、努力,授課期間幾乎無人遲到、請假,上課積極發言,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每一項作業,他們對“概念地圖”的學習方法也非常認真地貫徹和使用。學生國籍及性別見下表。
學期結束后,我們利用手機APP制作了調查問卷,對全部學生進行了“概念地圖”教學方法的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見,前面四個問題主要是調查概念地圖對學習漢語聽力課是否有幫助,這四個題目的調查中沒有學生選擇1-3分,選擇4分(比較滿意)的學生占比10%或以下,而選擇5分(非常滿意)的學生達到90%以上。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生詞、語法、課文及提高聽力水平都有很大幫助。第五個問題的結果與前面四個問題結果基本一致,可見學生也很喜歡這種學習方法。從這項調查可以看出,學生對運用“概念地圖”方法學習聽力課還是給予極大肯定的。
六、聽力課運用概念地圖的教學模式
在對外漢語初級聽力課中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進行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我們主要是在復習的環節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這個學期期中考試以前的聽力課中我們沒有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指導學生復習生詞和課文,學生的期中考試成績普遍不是很理想,比讀寫課和會話課成績平均低20分。通過對學生的課堂調查和課下訪談,并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們發現,學生普遍認為目前的教材對他們來說難度較大,生詞記憶和課文理解兩大環節是他們學習聽力課的瓶頸。另外,聽力考試與其他課程的考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考試時聽力錄音只放一遍,學生必須在聽到錄音時馬上得出答案,沒有反復思考琢磨的時間。總之,學生普遍認為初級漢語聽力課是幾門課中內容最難學、考試難度最大的課程。
“概念地圖”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理解型的學習方法,它啟發學生自己去挖掘和探索學習內容。因此,期中考試以后,我們針對學生在學習聽力課過程中出現的主要問題,引入了這種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復習學過的生詞和課文。
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我們一共進行了三課的聽力課復習,考慮到教學對象是初級水平、剛來中國的留學生,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將這三課分成了三個階段,形成三步走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第一課由老師來構建概念地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對概念地圖形成整體認知。學生在學完這一課的生詞、語法和課文后,先看著概念地圖聽課文,然后再看著概念地圖來復述課文。
第二步:第二課我們試著讓學生分組去制作某一部分的概念地圖,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整體認知的基礎上,從局部開始制作概念地圖。在學完第二課的全部內容后,我們讓學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部分并制作概念地圖,然后跟老師制作的概念地圖進行對比,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最后看著老師制作的概念地圖聽課文,然后進行這一段課文的復述。分組的過程中最好安排不同小組制作不同段落的概念地圖,最后的結果是全班制作出這一課的概念地圖。
第三步:第三課我們讓學生分組自己去制作出整一課的概念地圖,目的是在前面兩個階段的基礎上完成概念地圖的制作。學生完成概念地圖后要提前發到指定郵箱里,教師在課前就要檢查學生制作的概念地圖,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學生在課前修改。課堂上,教師讓學生看著自己完成的概念地圖聽課文,最后再按照自己制作的概念地圖去復述課文。關于第三課的內容安排我們制作了教學視頻,以后的課程都按第三課的模式進行。
七、結語
運用“概念地圖”的教學方法后,我們發現:
第一,在運用這個方法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強調讓學生運用課文里的生詞去構建概念地圖。這樣可以督促他們自己學習每個生詞的詞義。
第二,學生普遍反映很喜歡這種學習方法。因為為每一課課文畫出框架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和記住課文的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能夠幫助他們記憶生詞。這種方法讓他們覺得聽力課也是一門很有趣的課程。
第三,學生有能力快速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實際上在用“概念地圖”的方法進行第二課教學后,發現學生就已經把這種方法運用在了其他課型的復習當中。只是他們目前只會運用PPT或Word等軟件制作概念地圖,對于Cmap還不是很了解。因為這個學期是從期中考試以后才運用“概念地圖”的教學方法,所以沒來得及介紹這款軟件。以后如果有時間,可以向學生介紹它的用法,學生們一定會很快就掌握并能熟練運用這款軟件制作概念地圖,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漢語。
總之,這個學期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輔助留學生本科一年級對外漢語聽力課教學,不僅讓學生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很大進步,提高了學習成績,增加了學習熱情,也讓教師本人在此過程中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樂趣。
通過運用“概念地圖”的方法進行教學,我們發現學生能夠很快掌握這種方法,并在復習的時候恰當運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今后教學研究中仍需解決的問題:
1.學生在運用這種方法時,往往選擇從微觀的角度入手去構建每一課的概念地圖,常常忽略了宏觀的關系。具體到每一篇課文來看,他們往往比較注意句內的詞和詞之間的關系,而常常忽略了句群或段落之間的內在聯系。如何讓學生利用概念地圖在快速掌握句內意思的基礎上,快速理解和掌握句群或段落之間的聯系,這個問題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和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2.以往概念地圖都是運用在一些理論課程的學習中,如何在語言教學,特別是對外漢語教學當中運用這種方法,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另外,本學期只是將“概念地圖”教學法運用在對外漢語教學的初級聽力課教學中,其他水平、課型的課程是否適用以及怎樣運用,也值得進一步探討。
3.本學期應用“概念地圖”的教學方法是在期中考試以后,時間較短;研究對象只是一個班的學生,人數較少;課程類型為對外漢語聽力課,課型較單一。這幾個方面都屬客觀問題,希望在今后進一步研究中得到改善。
本文受北京師范大學教師發展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02500-311011111,項目名稱:概念地圖教學法在初級漢語聽力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本文同時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2014年度北京師范大學自主科研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海外中小學漢語教學研究,項目批準號:SKZZB2014003。
注釋:
①Cmap全稱為Concept Map,是一款專業制作概念地圖的電腦軟件。
參考文獻:
[1]曹榮.論微課內容之“微”與“不微”[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5,(12).
[2]郭睿.論中級漢語詞匯教學的“概念地圖”策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0,(3).
[3]梁蘊華.留學生漢語聽力的難點及對策[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3).
[4]者林,羅晨.構建對外漢語聽力自主學習課堂——基于元認知理論[J].海外華文教育,2011,(2).
(楊泉 北京師范大學漢語文化學院 1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