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兵

摘 要: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以教學實習酒店為基礎,以翻轉式課堂教學為手段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進行培養。該模式讓學生在完成校內理論學習、校內實驗室實踐后,將課堂轉到實習教學酒店,在真正的酒店一線工作環境中訓練實踐中鞏固和提高酒店專業綜合能力,以此彌補在“校內教學+校外實習”的傳統酒店管理專業實驗教學育人模式中, 學生直接從校內實訓室的實訓轉換到酒店企業實習過程的不適應。
關鍵詞:實踐教學模式;酒店管理專業;翻轉課堂
一、引言
2015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引入瑞升.芭富麗酒店作為實習教學酒店,該酒店是國內首家由學院教師任總經理直接管理的教學實習酒店,標志我院酒店管理系正式將理論教學融入行業教學。該酒店主要為教學服務,有助于酒店管理專業大量開展實景模擬教學,填補學生理論與實踐教學之間的空檔,變校內培養為開放式培養,在學生擁有平臺能力之后進行專業基礎能力培養過渡,以便能更好培養職業發展能力。
酒店管理專業創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是以教學實習酒店為基礎,以翻轉式課堂教學為手段對學生專業綜合能力進行培養。此模式讓學生在完成校內理論學習、校內實驗室實踐后,將課堂轉到實習教學酒店,在真正的酒店一線工作環境中(包括前廳、餐飲、客房)訓練實踐中鞏固和提高酒店專業綜合能力,以彌補“校內教學+校外實習”的傳統酒店管理專業實驗教學育人模式中,學生直接從校內實訓室的實訓轉換到酒店企業實習過程中的不適應。
二、主要解決的教學問題
實踐教學引入學生全程參與,變被動授課為主動參與。翻轉教學的課堂模式解決了學生從被動到主動的學習過程,學生全程參與教學,使其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更加內驅化,加速學生行業融入度。
該模式將教學場景轉變為實際工作環境,以實景教學環節為主,提高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即:在實踐教學酒店中進行為期8周實景化實踐教學,讓學生熟悉未來工作環境,了解企業需求,明白企業對人才評判標準,同時將校內模擬實踐教學內容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增加實踐技能,提高酒店綜合能力,為到酒店企業實習增加實踐經驗。
該模式通過在理論學習與專業實習之間增加依托于實踐教學酒店的實景模擬教學階段,填補學生理論與實踐教學之間空檔,變校內培養為開放式培養,使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更加專業化。
三、學生實踐能力大幅提高,教學效果顯著
以《前廳服務與管理(實踐)》課程為例,在進入教學酒店前,通過分解課程要求培養的專業綜合能力,結合教學酒店實際要求和實際完成教學時間(前廳部門學習時間為2~4周不等),制定能力考核指標,分為三大板塊:第一板塊為前廳問詢服務;第二板塊為前廳預訂服務;第三板塊為前廳禮賓服務。前廳接待服務及大堂副理服務主要以觀察學習為主,暫不設為學前考評指標。以下所涉數據(均換算為百分制),以第1批完成翻轉教學模式學習的30名同學為例,經學前考評,這30名同學針對第一板塊“前廳問詢服務”的測試平均僅占百分總值的46%;在第二板塊“前廳預訂服務”的測試中,學生平均分占百分總值的35.29%;在第三板塊“前廳禮賓服務”中,學生平均成績為占百分總值的43.85%。通過學前測評,學生對于前廳部的專業綜合技能均掌握較差,所有板塊成績平均分均連百分總值的一半都不到。
這批學生在實踐該教學模式后,在學后測評(即期末考核)中,其成績有了大幅改觀。其中,第一板塊“前廳問詢服務”平均成績為百分總值的80.66%,第二板塊平均成績值為71%,第三板塊平均成績值為85%;而在學前測評中未做測評指標的“前廳接待服務”(涉及前臺職能中最重要的兩大板塊:入住辦理和離店退房服務),其學后測評成績平均值達87%;以培養應用型管理人才為主要測試目標的“大堂副理服務”的學后測評成績平均值為79%。其綜合職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達到良好。對比圖如下:
根據上圖可以明確看出,第1批實驗翻轉教學模式的學生在學后其酒店專業綜合能力(以前廳課程為例)較學前得到了極大提升:其中,問詢技能較學前測評提高了34.66%,預訂技能提高了35.71%,接待技能提高了41.15%,教學效果明顯。
四、結語
基于教學實習酒店的專業綜合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注重前廳、餐飲、客房的基礎知識、操作技能、實戰應用等能力的培養。學生在完成校內課堂后,進入教學實習酒店,接觸酒店一線工作,在具體實踐中學習前廳、客房、餐飲的標準操作流程以及服務技能,將學校課堂學習中的酒店模擬情景真正運用于酒店實際操作,在導師的指導下發現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在實踐中改進、提高服務技能。通過采用翻轉式課堂教學,讓學生由最初的“要我學”主動轉變為“我要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同時,提前感受實習氛圍,初步了解實習環境,為畢業實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