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庭友
生活教育理念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操作能力。筆者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生活教育理念設計和組織歷史教學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將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簡要分析。
一、聯系時事政治開展歷史教學工作
歷史就是一段漫長的生活,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當代,每一段歷史時期都有其獨特的背景。教師在歷史教學中一定要聯系學生的生活感知,特別是他們普遍關心的時事政治開展歷史教學,達到知古論今、古今對比,以深化理解加強教育。在《甲午中日戰爭》教學中,筆者帶領學生認真分析了甲午中日戰爭期間,清政府和日本之間的軍事實力對比,了解了當時的國際國內形勢,分析出這一場戰爭必敗的原因。接下來聯系到現在的中日關系,聯系到現在的中日經濟、軍事實力對比。從兩國綜合實力的巨大反差,到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軍事國防力量快速發展。結合時事政治,學生在這些方面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教育,特別是了解我國當前國防現代化和軍事實力,和抗日戰爭時期、清王朝時期已不可同日而語,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
二、發掘民間資源輔助歷史教學工作
歷史教學中的許多內容,在民間生活中還有著一絲一縷的痕跡,引導學生深入生活中,將這些殘存的資源匯聚起來,就能夠拼湊出一幅完整的歷史圖畫,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例如在《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教學之前,筆者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尋找一些帶有時代印記的生活痕跡,尋找與中國社會主義事業、改革開放等方面息息相關的資源,讓學生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所走過的不平凡之路具有更清楚的認識。學生可以詢問自己的家庭成員,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取得的成就,可以從小的方面了解對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產生的影響,這樣的生活感知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筆者還鼓勵學生搜集一些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講述,例如過去一些手工作坊式的工廠,到現在自動流水生產線,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正是我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內取得的顯著成就。這些生活中搜集的資料信息對比,可以為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極大的幫助。
三、自主搜集素材支撐歷史教學工作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要求學生深入社會中,深入生活中,不僅學習理論而且嘗試自己去分析研究,達到提高學習綜合能力的目標。筆者在教學工作中,鼓勵學生深入生活中感知生活,利用多種路徑搜集和教學相關的內容,依靠自己的努力拓展知識面、拓寬視野,加強學習方面的研究。在《外交事業的發展和國防建設成就》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去了解我國外交事業從新中國成立到如今經歷了怎樣的發展階段,每一階段呈現出什么樣的特點,我國的外交事業取得了哪些輝煌的成就,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以及了解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聯系當前軍隊深入改革的目標方向以及預期成效等。這些方面自主搜集的素材有些來源于生活中的渠道,有些來源于網絡、專業書籍等,只要認真搜集,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就能夠充分拓寬知識面,有助于加深對歷史學習內容的理解。這樣的學習方式源自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學生不再是直接接受歷史知識點,而是通過深入生活拓寬思路,自主搜集資料調查研究,這才取得了歷史學習豐碩的成果。
四、深入生活調研延伸歷史教學工作
高中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思維分析研究能力,如何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進行充分的拓展,特別是延伸到生活中彰顯生活教育理念,培養調查分析能力,這是廣大教師應當深入研究的重要內容。我在教學中重視讓學生深入生活去尋找資料,深入生活去研究世界,深入生活去揭示道理。例如《新中國社會生活變化調查》一課教學之后,我布置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查研究,調查的方向是“解放后、改革開放前、現在”三個時間節點,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從衣食住行等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這種調查研究既要著眼于本地區不同階段發展的現狀,從經濟數據、圖像資料的對比進行分析,也可以立足于學生的家庭、個體生活,從一滴水折射出太陽的光芒,較好地體現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揭示與認識。通過這樣的分析調查研究,學生從生活中的數據、案例進行梳理總結,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揭示了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等,這樣就充分彰顯了生活教育理念,也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升。
綜上所述,貫徹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對當今高中歷史教學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廣大教師要認真分析、深入研究,將生活教育理念貫穿落實到教學設計與教學組織以及教學拓展的每一個環節,更好地發揮其作用。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戴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