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穿云
立足新課程,通過教學反思剖析自我,借鑒經驗揚長避短,并于教學實踐中磨合提煉,形成一套別具一格的教學思想與策略,實現教學過程的異彩紛呈,打造生動高效的歷史課堂。
一、轉變觀念——反思歷史教學的內容
在新課程背景之下,歷史教師需要認真反思傳統的教學觀念,改變片面追求學科的專業性的做法,找出傳統教學與新課標之間存在的差距,通過學習他人先進的經驗,理解新課程的性質與基本理念。從知識能力、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
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在教學時就要從歷史人物、事件等表象中走出,把課文內在蘊含的深層知識凸顯出來,帶領學生逐步深入,分析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學生自讀大禹治水,思考為什么他能建立第一個王朝?他大公無私治水有功,所以被舜選中,認識堯舜禹之間的禪讓制形成過程。從禪讓到世襲,啟取得世襲王權主要依靠了什么?而要維護這一制度采取了哪些措施?他利用父親禹的威望,變傳賢為傳子,實現了“家天下”的制度變革。商代借助天意和占卜,使人民服從世襲制度。閱讀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了解商代相的權力。西周為何要實行分封制?其目的和內容是怎樣的?為了鞏固周的統治,分封親戚建立諸侯國,以達到蕃護周朝的目的。歸納出分封的詳細內容、特點。后來諸侯強大,增加了宗法制,保障統治者內部的團結穩定。
對于歷史的學習,要經歷從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課文,從人物故事出發,層層抽絲剝繭,逐步加深對歷史的理解。我國早期政治制度的變革,初學起來抽象枯燥。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引導學生深入淺出,由易到難,條分縷析地得出三種政治制度的形成、演變、內容和特點,建立深刻的印象。
二、尊重學生——反思歷史教學的方法
課堂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歷史新課改成敗的關鍵在于學生能否積極投入學習中來。因此歷史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轉變自身觀念,教會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設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要創新教學方法,關注學生的個性體驗,提倡學生自主與合作,發揮創新精神,生動直觀地學習歷史。
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一《鴉片戰爭》一課,按照學生為主體的原則,精心設計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之進行自主探究。上課前,教師創設問題情境:1840年的清政府為什么會衰敗?和當時的英國進行對比,分析鴉片戰爭爆發前中國、英國形勢。學生閱讀材料,提出問題:中國與英國相隔天涯,怎么會爆發戰爭呢?其發生的導火線又是什么?學生分組調查中、英兩國的情況,并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得出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面對英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反應是怎樣的?并引出林則徐和虎門銷煙,隨之展示林則徐的圖片,結合文字材料,理解他在禁煙運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虎門銷煙不僅給了侵略者迎頭痛擊,也鼓舞了中國人的昂揚斗志。作為鴉片戰爭的直接原因,虎門銷煙到底值不值得?引發學生辯論,摒除錯誤認識,得出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和影響。
反思本課教學,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問題引領下,通過閱讀教材,主動思考探究,一步一步解決問題,獲得知識的過程。在探究鴉片戰爭的相關問題中,學生逐步學會客觀、全面地分析歷史現象,提高了邏輯思維與辯證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認清歷史、熱愛祖國的責任意識。
三、創新標準——反思歷史教學的評價
歷史教師,要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把握課堂教學評價改革的精神,改變傳統意義上的評價標準,努力創新評價形式,使之發揮診斷、導向和發展的功能。提倡師生、生生互評,通過靈活互動、激勵的評價策略,呵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
如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教師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主發表見解,激活課堂氣氛,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面臨的問題是什么?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學生閱讀材料得出,美國和西歐發生經濟停滯或下降,出現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閱讀材料思考凱恩斯經濟政策,了解羅斯福新政的內容,為何要加大國家干預經濟力度?由于加強國家干預,經濟恢復發展,社會秩序得以穩定。學生自己總結得出,經濟理論的變化導致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認識福利國家產生的原因,圍繞福利國家的利與弊展開正反方討論,理解福利國家的含義,好處是享受福利、緩和矛盾和縮小貧富差距,弊端是培養懶漢、財政經濟困難。了解第三產業的概念及其迅猛發展,正是第三產業的繁榮,帶動了新經濟的出現。這堂課采取不同方式,引領學生學習、思考和討論,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給予評價分析。通過閱讀文字圖片,分析概括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變化,以辯論形式理解福利國家的優勢弊端,培養辯證觀察與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結合課堂師生的教學活動,進行細致入微的反思,從中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動性,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創新評價標準,靈活運用教學評價。一隅三反,深度咀嚼,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打造高效歷史課堂,提高學科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