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瑾郡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低年級寫話的要求是:“不必過于強調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的差異,應鼓勵學生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消除寫作的神秘感,讓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心態。”這就是常說的“我手寫我心”。那么,怎么做才能讓學生輕松有趣地達到“我手寫我心”呢?記得作家秦牧曾說過:“繪畫可以說是用線條和顏色來表現的文學,文學也可以說是用文字來表現的繪畫。”于是在教學中,我嘗試把“繪畫日記”作為寫作教學的一種渠道,這種訓練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下面談一談我在實踐中的具體做法。
一、激發興趣 明確意義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是人們從事某種活動的強大動力。”在“繪畫日記”的實踐一開始,我就注意聯系實際,激發學生我想說、我想畫、我要寫的興趣。教師如果能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點,因勢利導,就會激發學生說的興趣。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想要表現的想法,讓學生喜歡說。
有一次,語文口語交際課,我把學生們領到盛開著的月季花前,微笑著望著每一位學生,他們不知道我要干什么,好奇地看著花兒,我問:“大家喜歡這月季花么?她長得怎樣?”然后引導學生按順序觀察花的外形(按照莖、葉、花)、顏色,聞一聞它的味道。學生的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紛紛發言,我盡量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練說的機會,鼓勵學生自由表達,把句子說完整。最后引導學生按照色、形、味的順序說一段話。我又問:“你們能不能把美麗的花畫出來,讓它的美永遠留住。”學生們不約而同地拿出畫筆在本上畫起來,在學生基本畫好之后,我要求他們在繪畫的旁邊寫上剛才所說的話。然后問:“今天是幾月幾日?星期幾?天氣怎樣?”讓學生在文字的上邊寫好日期,天氣情況。最后,我總結說:“像這樣有日期、天氣情況,有畫的畫,同時寫幾句話,就是繪畫日記,你們一年級就學會了繪畫日記真了不起。”學生在初次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也就明白了“繪畫日記”就是用畫繪出自己喜歡的事物,同時寫出自己要說的話和想表達的感情。學生有了這樣的認識之后,就愛說愛畫愛寫了。
二、豐富生活 開闊視野
學生明確了繪畫日記的意義,產生了創作繪畫日記的興趣,我抓住機會幫助學生廣泛地攫取創作的源泉,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用繪畫日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讓學生有繪畫的材料,有物可畫,解決“畫什么”的問題;通過繪畫激發學生寫出要想說的話,解決“怎么寫”的問題。如在春天,組織學生去尋找眼中的春天。在夏天,組織學生觀察湖光山色,引導學生把愛祖國愛家鄉愛自然的思想感情貫注在繪畫日記之中。在秋天,觀察農田豐收的景象。在冬天,觀察第一場雪,感受打雪仗、堆雪人的快樂。再如根據學校組織的活動,如拔河比賽,講故事比賽,跳繩活動等拋出創作范圍,在活動中抓住機會指導觀察方法,讓學生說話、繪畫、寫話自然水到渠成了。
三、加強指導 量中求質
學生有了生活材料,有了生活體驗,如何使學生的繪畫日記收到量中有質的效果,達到圖文并茂的程度?為此,我注意上好“繪畫日記”的指導課,每人必備一本簡筆畫,繪畫時圖形弄不準,自己在簡筆畫上找。兒童的繪畫色彩大多純凈,這里指導好基本的色彩搭配,如紅與黃,綠與紫,黃和綠……這些色的搭配,從美學角度講是最佳的效果。一年級說話寫話著眼于句子完整(這里應用的六個基本句式:①誰怎么樣②誰是什么③什么怎么樣④什么是什么⑤什么地方怎么樣⑥什么地方是什么),意思清楚,語句連貫。二年級時說話寫話著眼于把一件事說寫完整,做到內容具體,寫出自己對周圍的認識和感想。
四、批改講評 激趣鼓勵
喜愛表現自己,自己要比別人強是每個兒童的天性。根據這一心理特點,讓兒童在“繪畫日記”中充分表現出來。在批改講評中,指出其中不平凡的地方,目的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越畫越有信心。學生們在創作中,有時為某一地方景物的繪畫,常湊在一起進行揣摩,甚至爭得面紅耳赤,這實質是無形的互相批改,應多鼓勵。在批改、講評、修改中,抓住典型,好差對比,使學生對寫什么、怎樣寫等印象深刻,受到啟發。肯定優等生,展覽其作品,或讓他們用彩色粉筆在黑板表演,大家給評論,指出不足。對中等生,指出某些地方不足,鼓勵其繼續努力。對學困生,注意某一物形的繪畫,詞的運用是否準確,句子是否完整,讓其感到自己有進步。在批改講評修改中,應激趣鼓勵,實踐證明,這一措施的實施效果很好。
以兒童感興趣的繪畫入手,喚起學生興趣,繪畫能力增強了,說寫能力也逐步提高了。由說寫一句完整的話,到能說寫幾句連貫的話,再過渡到能說寫一段話。學生觀察事物的興趣增強了,能把事物的主要部分看清并說寫明白,能把一件事說寫完整,內容具體,語句通順,達到甚至超過《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寫話,口語交際”的要求。有學生的愛繪畫做前提,說寫就自然變成了一種輕松的充滿樂趣的練筆活動,學生的智力、思維也隨之加速,縮短了學習進程,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江蘇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