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教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它直接關系到受教育者心智的開啟和道德的完善。毫無疑問,教師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面對性格各異、教育觀念差別很大的教師群體,如何發揮向心力的作用,將主要教育教學理念統一并不打折扣地灌輸給學生,學校的中層領導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一個比喻非常形象:學校中層領導是車輛的“減震器”,上托著學校主要領導的“重負”,下承受著教師向上的“反作用力”,中層領導在這種擠壓中既要起到緩沖作用,又要起到協調作用。不講究藝術,或方法單一,輕則處境尷尬,重則工作難以開展。因此,作為學校中層領導,除了具備強烈的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等基本素質外,歷練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準確定位是歷練的前提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有一個過程,除卻學識內容和能力培養,人生境界決定個人成敗。把自己當成大樹,便時時有被狂風刮倒的隱憂;把自己當作幼苗,卻時時有享受到雨露的自由。也許你青澀,但能慢慢成長;雖然你熟透,卻離腐爛不遠。因此,自我準確定位是歷練的前提,是進步的階梯。
(1)勤勉務實,讓上級的賞識成為自己健康成長的“助力器”。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任何人在成長過程中,如果能巧借外力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借外力,絕非行事時投機取巧,而應踏踏實實謀事。誰都明白,現行的干部任免機制決定領導對干部的人事任免具有決策權,如果沒有領導,干部健康成長的空間難免會變得狹窄。因此,年輕中層干部要踏實勤奮、躬身實干,靠干出成績,靠干獲信任,靠干顯能力,靠干得重視。有為才能有位,只有勤勉干事,才能讓領導發現你的優點,給你平臺,助你成長。同時,發揮好評判作用。學校中層要有極強的政治敏銳性,及時把國家大政方針的調整、行業領域的前沿信息、單位的重要言論傾向及思想動態等,去偽存真、準確的提供給學校校長,以做出有利于學校發展的決策。當校長的決策出現失誤或偏差時,中層領導要抱著對組織負責任的態度,亮明觀點,為校長分析利弊,但也應該注意方式方法。只有常懷敬上、尊上、助上的敬畏之心,才能最終獲得校長認可,才有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
(2)善于溝通,讓團隊的認可成為自己健康成長的“催化劑”。積極主動地投入工作,雖能體現中層管理者的主人翁責任感,但作為學校的中層,必須明確責權,擺正位置,把握分寸,堅持主動而不越權的原則,杜絕不明責權的亂拍板、瞎拍板,防止給學校領導和全局工作造成被動,甚至要收拾殘局的尷尬局面。作為學校中層管理者,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順利達成目標,要有效借助外力。因為目標的達成是團隊高效工作換來的,自己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在工作中,只有懂得溝通,善于溝通,才會獲得團隊的認可,才會擰成一股繩,朝著明確共同的合理目標努力,才容易把事辦成、辦好。正如《做最好的中層》一書所說,“不要省略走向成功的每一個步驟”。盡管有時候我們處在一個很高的起點,能力能及時的被領導認可而委以重用,但我們仍需摒棄夜郎自大思想,低調地融入團隊,能做到這樣,不但能獲得更多認可,自己的人生境界也能得到提升,在這種狀態下工作,其效率不言自喻。
(3)換位思考,讓同事的支持成為自己健康成長的“潤滑油”。古人說,“為政在人,得人者昌,失人者亡。”學校管理中也是如此,高明的管理者,懂得管人管心。抓住了人心,也就抓住了管理的精髓。在管理中要讓原則性和人性化水乳交融。首先對人要有信任感、期望感、同情心、寬容心,要相信人、鼓勵人、關心人、體貼人、理解人、成就人,考慮問題,決定事情,一定要以人為本,為教職工雪中送炭、雨中送傘,創造條件為教職工謀福利。當然,人性化并非是只講感情并且無限度地寬容,如果這樣,就會滋生惰性,心理需求會膨脹,索取欲望會更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會減弱,工作隨之失去干勁,這不是人性化管理的本質。其次要學會換位思考,對教職工要做到表揚用喇叭,批評用電話,使教職工有溫暖感、成就感、歸屬感。讓人感到這是真正的在幫助他,讓他自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心里理解自己、支持自己。
二、勇于自省是歷練的基礎
空袋子難以直立。學校中層管理者在學校必須找準自己成長的支撐點,助力自己成長。簡單的說,就是學校中層管理者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以下幾種素質。
(1)駕輕就熟的管理水平。教育改革的速度越來越快,學校管理亦隨之出現許多變革。這要求學校管理者學習新理論,產生新思想,形成新的創新能力。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對學校的資源配置、起點認定、師資力量、學生素質,人文環境以及經濟發展形勢進行全面了解和把握。然后,對學校的現實狀況進行準確評估,因地制宜突出自己優勢,避開自己弱勢。這樣才能在管理中對癥下藥,駕輕就熟,實現自己的目標。其實,管理水平就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態度。
(2)虛懷若谷的學習態度。學校中層以上領導干部是學校發展的領軍人物,其思想素質、管理水平、領悟能力直接關系到學校的協調發展,關系到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就要求其不忘初心,立足好本職工作,尤其是教學工作,常懷進取之心。如此就需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知識更新日益加快,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如古人所言,“士三日不讀書,便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一個不愛學習、不愛讀書的人,就會缺少靈氣,迷迷糊糊,就難以適應教學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們經過的事情越多,越感到“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的深刻含義。一是學習別人先進的管理經驗。借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提高自己實際操作能力。二是拓寬自己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不斷提高自我素質,提高自己的決斷能力。三是加強本專業業務知識的學習。豐富自己專業學養,提高自己執行能力。否則,就不足以協調學科之間的輕重得失,就無法正確決策,就不可能獲得專業領域話語權。
(3)勇于負責的擔當精神。擔當精神就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既堅持個性獨立,不站隊,不搞團團伙伙,又能團結同事一起干事創業,把學校的事當成本人的事,真抓實干,不和稀泥,堅持原則。每一個中層領導都要對自己承擔的或分管工作負責,這是由自身所處的崗位職責決定的。工作出現失誤要勇于承擔責任,而不是找托辭、借口。這事關個人品格和思想道德素質水平。“責任心鑄造高品質”這是一句很普通的廣告語,但它卻道出了強烈的責任感。不敷衍塞責的中層管理者是一個學校團隊的中堅力量。當下屬犯了錯的時候,如果中層管理者能勇敢地承擔責任,視責任如生命,對集體負責、對工作負責,對上級和下屬負責,其實恰恰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就能為自己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簡言之,就是要揚長而避鋒,不與領導爭鋒,不與同級爭寵,不與下級爭功。
(4)海納百川的高雅氣量。所謂成長,就是逼著一個人,踉踉蹌蹌地受傷,跌跌撞撞地堅強。作為中層管理者,工作中本身就有“眼不見睫”的感覺,避免不了出現各種意料之外的事。如果工作中出現摩擦和誤會,如何解決?作為中層管理者要做到“四力一心”:承受工作帶來的壓力、抵抗各種風言風語的打擊力、對抗工作中失誤的挫折力、在榮譽面前的穩定力和一顆平常心。不要輕言放棄,也不要急于申辯,要通過實際行動做出業績。此外,身為中層管理層,有時就很難聽到不同的聲音,一味的“諱疾忌醫”,只會讓自己的成長止步不前。只有善聽不同的聲音,才能讓自己洞察實情,助力自己更健康的成長。
三、果敢抉擇是歷練的保障
孔子說,君子有終身之憂。孟子也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里的“憂”,是指正確看待自己的責任、認識自己優劣的態度及長遠發展的眼光。人天生都有惰性。“差不多”的思想有時會貫穿我們人生的始終,會成為我們人生成長的硬傷。學校中層管理干部如何突破成長思想瓶頸,有效實現自我價值呢?
(1)與安逸文化道別。有人說,寧愿跑起來被拌倒無數次,也不愿規規矩矩走一輩子。這其實是對安逸文化的宣戰。成長本身就是一個和過去說再見,和未來相約的過程。一個人始終留戀過去,很可能就錯過了前面更美麗的風景。對于一名學校中層管理者來說,如果解決不好這個問題,也就難以健康成長。而健康成長最重要的途征就是不斷解決問題。善于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端,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首先是睿智的,能準確分析判斷問題走向,能快速有效制定方案,迅速解決有關問題,而不是碰到問題繞著走。發現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就是向安逸文化宣戰的過程。
(2)與昨天的自我道別。“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永遠守住它,否則將一事無成。”這話不無道理。正確對待榮譽,超越昨天自己的“優秀”,讓昨天優秀“歸零”,是對自己的成長負責,也是對自己所負責的事業負責。頑石成“佛”的過程,就是不斷超越自己,不斷超越“敲打”,不斷成功的過程。作為學校中層管理者應每日“三省吾身”,不能固守已有成績。有人說,眼界的高度決定思想的深度。能站在上級的高度去考慮問題,你就會慢慢地擁有這個位置的思想。站在下級的位置去解決問題,你就不斷豐富自己處理問題的經驗,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一個人,只有理性看待成功,不斷挑戰自我,才能實現更大的超越,取得巨大成功。
(3)與功利主義道別。不想當校長的中層領導不是好領導,對學校中層領導來說,能實現華麗轉身,成為一校之長,自然是好事,一來能踐行自己教育理念,實現自我價值。二來能更好磨礪自己,提升自己能力。但是,機遇并不一定等人,有些學校中層領導終其一生可能也無緣校長,對此,我們應坦然面對,拋棄急切功利思想,以入世之心做出世之事,工作中,如果我們教育理念、教育經驗能被校長接受并貫徹施行,這何嘗不是一件美事,何嘗不是一種成功,能達此境界,自然是“驀然回首,成功卻在燈火闌珊處”。
總之,學校的工作就像一盤棋,大大小小的旗子都應發揮其各自的作用,中層干部像是“車、馬、炮”,各有自己的功能,每個中層干部只有不斷歷練自我,實現人品和學養的雙重提高,才能實現自己更高的人生抱負和價值。
(作者單位:湖南省瀘溪縣白沙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