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玲
思想品德課程存在的價值就是帶領小學生在深層次上完成知識的學習并能夠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感,從而達到影響他們行為的目的。而要實現這一教學的目的,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以事實和道理進行教學的輔佐。毫無疑問,這種教學的方式是枯燥乏味的,學生在課堂上很難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尤其是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講,思想品德課程更成為他們昏昏欲睡的科目之一。為了轉變這種情況,在小學生思想品德課程中引入了多媒體教學技術,以期提升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活力。
一、塑造活潑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有效地完成了視頻和音頻的結合,這種鮮明而生動的形式,相比較于傳統的思想品德課堂,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同時也能夠幫助小學生享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美麗。而且,小學生本身有著非?;顫姾脛拥男愿裉攸c, 教師在使用多媒體之后,能夠根據他們的這些特點進行相關教學計劃的設定,從而為他們營造輕松而自然的氛圍,使他們能暢享于道德知識的海洋。由此可見,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課程當中,教師必須積極使用多媒體教學技術, 以為小學生塑造活潑的教學氛圍,并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為,小學生有著好動而又富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就樂意利用他們的這一特點,在進行正式的思想道德課程學習時,設置音樂導入課程環節,以吸引學生的欲望。例如,在學習《勞動光榮》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播放關于“勞動光榮”的歌曲,并讓學生跟唱,在受到歌曲的感染之后,教師就可以以歌曲為依托進入正式的課程教學。這樣一來,小學生能夠以最佳的精神狀態進入到課程的學習當中,不僅讓他們感受到多媒體教學的樂趣,同時在濃厚的氛圍塑造中,激發出了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從而收獲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輔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享受學習快樂
在傳統的教學課程當中,教師是課程的主體,這種模式之下,固然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課本理論知識。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卻會造成他們對于課程的排斥情緒,更為嚴重的可能會直接扼殺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而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當中所常用的教學手段。它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當中學生排斥課堂學習的情緒,同時還能夠為學生創造出被他們所接受和喜愛的學習情境,這對于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內在學習興趣,以及幫助他們在深層次上完成知識的學習鉆研具有重要的意義。而有效的課堂輔助,還能夠培養小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具有深遠的意義。例如,在講授《我們為祖先而驕傲》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首先為學生布置使用計算機技術自主查詢關于孔子和司馬遷的知識。之后,教師綜合學生所收集的相關資料,并進行有效的補充,最終制作成課件,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來。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學生在自主的收集中,補充了自身對于祖先的了解。而且,本身教師所布置的這一個開放性的任務,就為學生根據自身的偏好進行資料搜集提供了機會。這能夠讓他們在快樂的情緒中學習到知識。而教師的進一步綜合和補充,又能夠幫助小學生以更深的層次學習到祖先為我們留下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由此可見,多媒體教學為小學生學習思想道德品質課程注入了生機與活力,并能夠讓小學生感受到這一課程學習的快樂,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另外,多媒體教學,還能夠讓思想品德課程教學變得更加條理和清晰,這實際上又進一步幫助了他們獲取了更多的知識。
三、打造聲情并茂,激發學生思想品德想象力
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傳統的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中抽象的理論知識,轉化成小學生的視頻和音頻,這能夠幫助小學生以更深層次上感知知識的豐富, 同時激發他們的想象力,達到拓展知識的目的, 從而為學生創設著一個聲情并茂的課程。在小學思想品德過程當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有效的調動起來,讓小學生更加直觀而形象的學習到思想品德知識。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當中,應當積極使用多媒體技術,以激發學生內在的想象力,從而幫助他們理解晦澀難懂的知識。例如,在學習《我喜歡的動物》這一課程當中, 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制作關于各類型動物的圖片,并為他們制作成多媒體課件,以幫助他們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程的激情和活力?;蛘撸處熯€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保護動物的視頻,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這些課件或者視頻結束之后,教師再讓學生闡述自己這一課程的感悟。最后,再將政府部門關于保護動物的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多媒體教學當中,意識到保護動物的重要性,并培養他們保護動物的意識。
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多媒體教學技術已經成為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相比于傳統的教學課堂,多媒體教學技術以生動的畫面和直觀的聲音感受,讓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思想品德課程有了新的認知。由此可見, 多媒體技術為乏味的思想品德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這對于幫助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當中,教師應當積極使用教學技術,以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