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曉瑜
摘 要: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值得探究的精彩藝術,教師要營造樂學氛圍,趣味引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精彩互動,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打造精彩課堂,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趣味引領 精彩互動
小學語文是一門豐富多彩的學科。教師要創設趣味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改革課堂教法,利用現代教學手段營造樂學氛圍,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動腦思考,合作交流,積極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心情愉悅,精神飽滿,熱情洋溢,不斷協調課堂內各種人際關系,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師生和諧互動,讓師生心理相融,產生情感共鳴。利用文本,鼓勵學生展開聯想和想象,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讓每個學生都能收獲必要的語文知識,烘托情感,品味語言,叩擊學生的心扉,受到文本的熏陶和感染,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讓語文教學魅力四射,生機勃勃,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1.趣味引領,煥發課堂活力
小學生好動,喜歡新奇多變的課堂教學形式。課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師要創設精彩的教學情境,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情趣、知趣和語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教師要把樂趣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學生是鮮活的,思維是靈動的。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在趣味引領下,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變換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引領學生自主探索,演繹趣味課堂,把樂學落到實處。
1.1樂趣引人,點燃激情。
動畫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色彩絢麗、畫面清晰,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課堂教學活靈活現,充滿樂趣。恰當地運用動畫能調動學生的聽覺和視覺,直接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百看不厭,心甘情愿地欣賞,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加深學生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圍繞動畫直接提出問題,點燃學生的探究激情。精彩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眼球,激活了學生的直覺思維,使學生產生了學習新知、探索真理的欲望。學生如臨其境,使書本內容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體現了語文教學的返璞歸真。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教師授課形式不拘一格。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駱賓王的《詠鵝》一課時,教師出示flash動畫讓學生觀看,認識白鵝。一群白鵝在水中游來游去,偶爾“嘎嘎”叫著。教師用鼠標定格,讓學生看看誰來啦。頭戴小紅帽,身穿大白袍,說話伸脖子,走路擺架子。你知道這是哪個小動物嗎?(白鵝)對,白鵝有的在水中伸著長長的脖頸覓食水草;有的用它那船槳似的紅掌輕輕地撥動著碧綠的湖水嬉戲玩耍;還有的唱起高亢雄壯的歌曲,看它那認真的樣子,活像一個音樂家。這么漂亮的白鵝,人人喜歡。唐代大詩人駱賓王也特別喜歡白鵝,他在七歲時就寫了一首詠鵝的詩來贊美白鵝,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這首詩吧。“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學生搖頭晃腦地跟著讀起來,有的還用小手打著節奏,課堂精彩生成,學生在讀中享樂語文。從文本走向生活,真正體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
1.2問趣感人,深思探究。
問趣就是用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思維。問題是創新思維的起點,是課堂教學的心臟。面對新課改提倡創新語文課堂教學的今天,學生如果沒有了疑問,就不會有更多的深入思考;沒有深入的思考,就不會有思維創新。所以,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選擇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征的話題,讓學生主動質疑、合作探索,從中有所發現。教師設計的問題必須能發人深省,趣味無窮。拓寬學生見聞,給新教學帶來生機。讓學生以“疑”為起點,在問題的引領下才能刨根問底,注意力持久、穩定,對文本產生濃厚的興趣,認真讀書,深入思考,有所收獲。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問銀河》一課時,教師用微課展示宇宙中的銀河系中天體運動的資料,太陽也是銀河系中普通的一顆恒星。在夏天或秋天晴朗的夜晚,天空中會出現一條橫跨星空的發著銀光的帶子,像一條大河輕輕地流淌,人們把它叫做銀河。學生頓時興趣濃厚,特別想知道銀河里有什么,想知道宇宙的秘密。于是,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你想問什么呢?學生踴躍地發問:“銀河里有沒有誰呀?水中有小魚和小蝦嗎?它的水中有沒有大船?銀河的岸邊有一排排高大的白楊樹嗎?岸邊有沒有小路啊?有人在小路上走么?”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問題,他們想說、敢說、愛說。教師及時鼓勵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讓學生走進文本,深入作者的心靈,與文本對話。在閱讀中體驗文本的意境美、韻律美和文體美,巧妙地把情感積累、語言積累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2.精彩互動,彰顯課堂本色
互動是指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和諧對話、相互討論、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一種教學手段。營造濃厚的讀書環境,讓學生盡情享受讀書之樂。尊重學生,互幫互助,讓學生擁有自主表達的空間,說出對問題的觀點和想法,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有利于語文知識的生成,彰顯語文教學的本色。
2.1情趣迷人,凈化心靈。
語文學習要求學生帶有一定的情感去讀,在讀中感受和諧融洽的氛圍,從而滋生語文學習的動力。讓學生主動走進語文、融入語文和嗜好語文,親身體會文本中人物的內心和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文本中的情趣感染學生。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引導學生進入語文特有的人文情境之中,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以升華小學生的情感。例如:教學北師大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時,讓學生充分讀文,然后讓學生找出文中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五件事,反映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秀品質。指導自學時,讓學生聯系全文理解句子:“那時候我有點兒驚異了,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然后抓住中心詞“愛戴”感受魯迅先生的品格。讓學生走進文本,站在魯迅侄女的角度,引發互動,深入解讀救助車夫一段,抓住本段的動詞,深入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體會作者周曄對伯父的思念之情,感受魯迅關心百姓的情懷,用飽滿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讓學生和文本產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促使學生積極探索文本之師,給學生以信心和力量克服困難,使學生心理處在互動狀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2知趣動人,張揚個性。
興趣是知識的入門。如果把知識與興趣完美結合,就能使學生順利進入語文知識的殿堂。教師要投石問路,把脈學生的興趣。用最好的學習材料刺激學生,激發討論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活達到最佳境界。例如:教學《麻雀》一課時,在課堂教學即將接近尾聲時,教師說:“老麻雀在兇猛的獵狗面前奮不顧身的保護小麻雀,使我們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話音剛落,一個學生立刻站起來發表意見:“老師,我認為說是母愛不準確。文中又沒交代老麻雀是公還是母啊?”學生們哈哈大笑。認為這個學生提出了沒用的問題。老師表揚了這個學生愛動腦筋,喜歡思考問題。教師進一步設置問題:“教師總結不是很全面,你們覺得應該怎樣總結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他們小組合作討論問題,一致認為這位同學的意見合理,對課文的中心思想重新總結。教師關照學生的發展,張揚學生的個性,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精彩的藝術,教師要不斷地創新,營造和諧的探究氛圍,趣味引領,樹立探究與合作的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及時捕捉生活中的語文現象,讓語文課堂返璞歸真,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