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璧漢
一、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學習熱忱
面對著充滿青春活力的初中生,老師的教學應當富有活力,活躍課堂氣氛、感染學生。老師的教學必須有熱情,才可以使學生充滿活力地融入歷史學習之中。導語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節,它的作用十分關鍵。“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以往的歷史教學中,老師通常隨意地采用一言半語導入新課,使學生聽起來十分枯燥,以至難以集中注意力。我在教學中采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導入新課,從而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忱,獲得不錯的成效。在學習《收復新疆》這一課時,我沒有直接導入新課,而是播放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上的轟動場景片段視頻作為導入,斗志昂揚、英姿勃勃的隊伍,高技能的武器車隊,使學生的內心體悟到極大程度的震撼。此時,點燃了學生內心的熱情,我再對學生進行提問:“為何講新疆自古以來就是屬于我們中國的領土?請大家閱讀《收復新疆》這篇課文,并找出答案。”學生都認真地閱讀課文,并積極地發表各自的觀點。然后,我再和學生一起分析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原因、經過、結果、勝利原因。這一節課下來,學生注意力都很集中,都積極地融入歷史的學習中。顯而易見,用富有活力的方式導入新課,使課堂充滿活力,可以從上課之前就吸引學生的心,使他們熱愛歷史學習,調動他們探究歷史知識的欲望,此是搭建興趣課堂、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的歷史教學中,老師要對導入新課這一方面進行分析研究,逐步推進、環環緊扣,從而引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熱忱。
二、通過拓展學生的視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致
歷史課程內容包含著豐富的歷史知識及文化內涵,包含著人類的智慧及精神,是一門非常值得學生學習的科目。但是由于受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老師通常是讓學生靠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記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及歷史數字,使有意義的歷史課程變得枯燥乏味,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此會直接制約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所以,老師可以通過講述歷史故事抑或是名人軼事來拓展學生的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引發學生的興致及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地投入歷史課堂學習中。例如,在學習《甲午中日戰爭》這一文時,老師在上課前導入新課時,先給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當前中日釣魚島糾紛事件,再告訴學生釣魚島是在中國在甲午之戰戰敗后,被逼簽訂《馬關條約》后被日本霸占的中國領土。此時,學生的注意力被極大程度地吸引過來了,從而引發他們繼續探究《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的興趣。接著,老師再指引學生針對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中國當前的國內情況及此場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等方面展開深入分析研究。進而使學生深刻領悟到唯有振興民族、壯大國家,才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維護主權及領土的完整。如此不但培育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并且更深層次地讓學生懂得要認真學習,樹立自己長大后建設祖國的使命感與職責感。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興趣很高。在授課的進程中,我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表自身的獨特見解并提出自身的疑惑,從而帶動了學生思考的主動性,最終提高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分析及探究能力,從而實現初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緊扣學生的生活,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初中的歷史是一門博大深奧、內容豐富的科目,我們學習歷史不可以只是限制在記憶歷史事件、學會歷史知識方面,而應當指引學生探索歷史發展法則,從歷史發展中獲得智慧,進而推進個人和當前的社會向良好的方向發展。所以,初中歷史教學非常關鍵。在初中的歷史授課進程中,老師需培育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需把歷史和生活緊密聯系,讓歷史融入生活之中。基于此,老師可以從多方面著手,進行課外實踐活動。1.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本地的博物館,從觀賞古物中認知每個歷史時段的文化特點,體驗中國歷史文化的深奧和悠久;2.老師亦可組織歷史知識比賽,使學生在比賽答題中學習歷史知識,擴展見識;3.老師還可以舉行唱愛國主義歌曲的活動,讓學生經過演唱如《團結就是力量》《保衛黃河》等,使他們領悟新中國成立的艱苦及偉大意義
四、預習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基礎
預習這一教學環節雖然不是教學中最主要的環節,但它是一次新的學習的開始。如何讓學生真正的自主預習,這是老師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問題。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預習環節的學習,引導學生預習時要因人因內容而異,預習知識要指點到位。不同性格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在引導學生搜集資料時也要從不同的角度引入;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選取不同的預習方法。
五、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關鍵
要提高歷史課堂效率,必須學會備好每一節課,上好每一節課,解決好每一個問題。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備課之前先看教參,我認為這種做法有些欠妥。教參提供給我們的只是教學中需要參考的內容,不能形成我們個性的、實用的教案,更不能把教參上的內容照搬下來就成了教案。應該靜下心來,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認真地研讀課文,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是個基本的道理。有人認為課文就那幾句話、幾個段落,要學什么內容,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讀的?其實不然,有好多問題自己還沒有弄懂,更談不上自己的感悟了,如一些重點詞句的理解,課文的重難點,甚至疑點問題是怎樣確定的?本課需要設計怎樣的教學目標? 等等。歷史課是知識性、人文性、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要教會別人,必須首先自己弄明白。
六、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實現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的授課中,我發現如果學生學習動機明確,興趣濃厚,自然產生求知欲,課堂效率就高。每個學生的心靈里,都有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關鍵在于老師怎樣去點燃。每當在歷史課上講到有意思的歷史典故時,平常不認真聽課的學生也認真聽課了,甚至還能夠認真思索教師的問題并試著回答。這也讓我意識到,應依據我校學生的特點,首先要讓學生愿意聽我的課,在此基礎上才能深入到學生學會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說,作為一名教師必須采取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比如,創設好的情境導入新課,可以起到很快的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在備課和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自己的設計再精妙,沒有學生的配合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備課的時候,我們要考慮到我們設計的教法是不是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這種教法學法他們運用過嗎?如果有問題在哪里?要充分的考慮進去。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設計,調整重點難點的設置,調整對學生的訓練方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歸納,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