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寶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以及新課程的實行,高中教學活動更加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語文教學工作者更加認識到語文素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但是由于我國教育的性質,受到高考的影響,學生的語文素養教育一直被弱化,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不高。高中生對文化的感知力以及對語文美學的鑒賞能力非常缺乏。因此,探討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素養教育有著重要意義。論述了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的課改背景提出語文素養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基礎較弱;教學方法;開闊視野
新課程標準把語文學習定位在“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上。它囊括了語文知識與能力,學習過程與學習技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因素,這是對語文學習的全新理解。這個理解,標志著語文課程的一種思想境界。正是作為素質教育時代之象征的“語文素養”,才構成了學生個體真正意義上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堅實基礎,同時也夯實了其學好其它課程的文化根基。那么,新課標下如何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呢?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我認為,只有不斷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
一、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現狀
1.依舊進行應試教育
由于我國高中教育受到高考的影響,注重學生做題質量的提高,所以現在有些學校在語文教育教學中依舊進行應試教育,有關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做題能力,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督促學生死記硬背語文語法、漢字書寫等,比如在學習文言文時有關語文老師只是注重原文背誦,沒有對作者的寫作背景以及原文內容的翻譯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語文素養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發展。所以有關學校老師應該根據新課標要求進行改革創新,改變教學觀念,從而創新教育。
2.學生審美情趣低俗化
在自媒體時代,獲取信息更為方便了,學生們花在手機網絡上的時間遠遠多于80、90年代學生,忽視了閱讀,尤其是對經典名著的閱讀。許多學生閑暇時間喜歡時下大火的“玄幻”、“清穿”、“宮斗”題材的網絡文學作品,迷戀“快餐文化”,對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了解甚少,也幾乎談不上閱讀四大名著等優秀作品了。還有許多學生對韓國日本當紅明星如數家珍,熟悉程度遠遠大于他們對現當代一些著名文學家,更談不上認真閱讀他們優秀的傳世作品。此外,教學實踐當中,現在的高中學生對于文字的書寫和運用能力愈來愈差,錯別字現象頻出、書寫潦草,反映出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
二、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策略
1.轉變教育觀念,樹立科學教育觀念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觀念,不能手拿一本教師參考書指導學生總結一下中心思想、草草概括一下文章大意。而應該從實際出發、圍繞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創造性的開展教學活動,不管是在教學方法、手段還是在教學觀念、內容上面都應該與時俱進,拋棄陳舊的、不合時宜的方法和觀念,不斷學習、吸收先進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方式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從培養能在考試中得高分、能寫“八股文”的學生轉變到培養有自由意志、有創造能力、有創新精神、能思考與反思、能讀能寫能說會道的新時代高中生。
2.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前提,就是要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因此需要教師合理的運用當前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工作,并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基礎,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加強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將語文素養教育滲透到日常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讓學生的文學素養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升。
3.針對學生的差異進行教學
每個學生都有著自己的特點,接受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在一個班級的教學中是相當普遍的。所以說,這就需要老師能夠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以及不同能力,及時進行教學計劃的調整。當然了,教師能夠進行比較系統化的調整,歸根結底還是要具備比較扎實的專業功底,同時掌握學生的特點,才能夠進行較為有針對性的教育,將語文素養真正地和教學內容聯系起來。
4.完善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
語文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是書本知識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語文教師擁有優秀的文化素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自身水平低下必然將制約到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所以教師在教學活動之余更應該不斷地提升自我,通過深造培訓提高專業水平,通過積累閱讀經驗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實現人文素質與美學素質的雙提高,使教師的優良素養在潛移默化的教學活動中影響到學生。
5.積極評價,強化意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客觀存在差異.往往學習好的學生不會等其它學生發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就沒事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為了更好地發揮同學間的合作效能,教師可運用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讓成績好的幫助成績差的,達到能者為師,共同進步的目的。具體做法是,在課堂上,對學生多用“看看哪一組思考得最全面”、“看看哪一組合作得最好”、“某某小組同學進步很大”等激勵語言,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當學生獲得成功后,可用“真是團結的力量大啊”、“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你們想出的辦法可真多”等,有意識地強化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可以將小組合作成果具體量化,進行評比,每學月選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組長,最佳組員等,,來增強全班學生合作學習意識。
三、結語
綜上,高中語文素養教育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A教育課程改革,不是純粹主觀意志的產物,而是人們對特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所作的主觀反應。所以有關學校應該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注重改革創新,在高中語文素養教育中逐漸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新一代的知識人才,最終促進社會的進步,有利于國家綜合國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涂樹林.新課標下高中語文素養教育策略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2015,03:173.
[2]熊廣平.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08:24-25.
[3]張仁堂.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3,22:151.
[4]蘭銀喜.淺析新課標下高中語文文學教育[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3:8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