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堅 董建新


[摘要]目的探討甲鈷胺聯合a-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及對Hs-CRP的水平變化的研究。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共400例,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單純給與甲鉆胺治療周圍神經病變,觀察組使用a-硫辛酸聯合甲鈷胺治療周圍神經病變。比較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周圍神經傳導速度,及血清中Hs-CRP的變化情況。結果 TSS評分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運動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Hs-CRP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降低,但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甲鈷胺聯合a-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有較好的臨床效果,能有效降低Hs-CRP水平。
[關鍵詞]Hs-CRP;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中圖分類號]R58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2-166-03
糖尿病作為全身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有諸多并發癥,周圍神經病變作為糖尿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發病率約為60%~90%,周圍神經病變嚴重的影響到了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治療效果,糖尿病患者如果并發周圍神經病變,5~10年死亡率約為30%~50%。周圍神經病變通常有對稱性、下肢較易發生、多部位發生等特點,分類主要分為對稱性遠端多發性神經病變、局灶性單神經病變、多發神經根病變與非對稱性多發局灶性神經病變四種類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并發周圍神經病變,臨床癥狀會變現為肢體感覺出現異常例如麻木、針刺感、感覺發生遲鈍等,肢端會出現手襪套樣感覺,部分患者會出現痛覺過敏、燒灼感。患者早期會出現腱反射減弱、溫觸覺減弱等異常變現。由于周圍神經病變導致組織缺血或缺氧,所以患者皮膚或肢體易出現潰瘍,潰瘍易合并感染,嚴重者可并發敗血癥。本研究主要觀察甲鈷胺聯合a-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清中Hs-CRP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共400例,所有患者均滿足2型糖尿病的臨床診斷標準:(1)空腹血糖≥7.0mmol/L(2)餐后2h血糖≥11.1mmol/L。所有患者均有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的臨床癥狀或體征。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對照組共202例,男121例,女81例,年齡43~67歲,平均(53.1±12.9)歲,病程4~12年,平均為(7.32±3.41)年,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lc)為(8 32±1.89)%。觀察組共198例,男118例,女80例,年齡42~68歲,平均(52.8±11.9)歲,糖尿病病程3~13年,平均病程為(7 53±3.54)年,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lC)為(8.44±2.04)%。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性別比、年齡、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紅蛋白(HbAlC)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進行糖尿病相關治療,包括降血糖、抗感染、營養支持等治療。對照組使用單純使用甲鈷胺(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H20051440)治療,具體用法為:靜脈推注500ug,1次/d。觀察組使用甲鈷胺聯合a-硫辛酸(哈藥集團制藥總廠,H23022463)治療,具體用法為:a-硫辛酸0.6mg與250mL生理鹽水靜脈滴注,1次/d。對照組與觀察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2周。
1.3觀察指標
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神經傳導速度與血清內Hs-CRP水平。臨床癥狀評估使用神經病變癥狀問卷表(TSS),主要臨床癥狀包括燒灼感、疼痛、麻木與感覺異常。
1.4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通過SPSS13.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估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估TSS得分見表1,治療結束后,觀察組患者燒灼感、麻木、疼痛、感覺異常TSS得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5.4532,15.4657,18.7824,5.6896,P<0.05)。
2.2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兩組患者均進行運動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測定。由表2可知,治療后,觀察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4410,21.9627,20.5571,19.5190,P<0.051。見表2。
2.3治療前后血清中Hs-CRP變化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中Hs-CRP水平見表3,由表3可知,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清中Hs-CRP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t=21.5427,JP<0.05;對照組t=11.8104,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Hs-CRP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5429,P<0.05)。
3.討論
糖尿病患者并發周圍神經病變時多起病隱匿,不易被發現,多數患者就診時臨床癥狀與體征多表現較為嚴重,治療預后不佳,患者多由于感染、潰瘍、感覺異常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嚴重者可造成肢體殘疾。其發生機制主要與終末糖基化產物過多導致組織缺血或缺氧、多元醇通路的激活、氧化應激增強及自由基生成過多有關。本研究主要利用降低細胞或組織氧化應激水平,達到治療或緩解周圍神經病變的效果,a-硫酸鋅是一種較強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降低脂質氧化水平達到增加組織與神經血流的效果,也可以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免受高血糖的氧化應激損傷作用。甲鈷胺是一種常見的營養神經藥物,可以改善神經組織的代謝,有效加速神經損傷修復。
本研究通過甲鈷胺與a-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無論是單純使用甲鈷胺還是聯合a-硫辛酸,治療后臨床癥狀評分均有所降低,并且運動神經傳導速度與感覺神經傳導速度都得到了提高。但是甲鈷胺聯合a-硫辛酸治療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更優于單純使用甲鈷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血清中Hs-CRP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t=21.5427,P<0.05。對照組t=11.8104,P<0.05)。且在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Hs-CRP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5429,P<0.05)。說明血清Hs-CRP的水平與臨床療效呈負相關。血清Hs-CRP的水平越低,2型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癥狀越輕,且神經傳導功能越好。血清中Hs-CRP水平變化作為預測與指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因子,是因為Hs-CRP作為炎癥全身反應的非特異性因子,是糖尿病血管病變的主要預測指標,可以有效預測周圍神經病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