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招添 謝雪華 陳標新



[摘要]目的 研究手部經絡操聯合常規護理在腦梗死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依據。方法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診治的90例腦梗死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手部經絡操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試驗組治療療效率為88.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9%(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手部經絡操護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手部經絡操;常規護理;腦梗死康復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08—139—03
腦梗死是指患者腦部血液循環受到阻礙,引起腦部組織缺血、供氧等,從而導致腦組組織出現局部壞死或腦功能障礙。從疾病角度來說:腦梗死屬于缺血性腦猝死的總稱,包括腦血栓和腦梗死。患者發病后病情變化較快,病情也比較急促,如果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方法治療,將會引起偏癱、語言障礙、意識不清等,嚴重者將威脅患者生命。常規方法雖然能改善患者癥狀,但是長期療效欠佳,死亡率較高,再加上患者治療過程中缺乏理想的護理方法,導致臨床預后較差。近年來,手部經絡操聯合常規護理在腦梗死康復護理中的應用,且效果理想。為了探討手部經絡操聯合常規護理在腦梗死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診治的90例腦梗死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醫院診治的90例腦梗死患者資料進行分析,將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齡34~73歲,平均(55.89±12.25)歲。對照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齡36~75歲,平均(57.0±12.2)歲。入選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臨床診斷標準,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活動障礙、偏癱等。患者及家屬對治療方案、護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簽知情同意書,患者性別等臨床資料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護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傳、教育腦梗死疾病相關知識,告知患者即將進行的治療方法,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并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進行平衡訓練、行走訓練、語言訓練以及認知功能訓練等。治療后,定期為患者檢查,對于出現異常患者應該立即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應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和治愈率。同時,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患者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內心的負性情緒,消除患者內心的恐懼、害怕等心理,治療時加強患者飲食指導,盡可能讓患者飲食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促進患者早期恢復。
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手部經絡操護理方法:擦手心100次,十指相叉36~81次,虎口相叉正反各36~81次,勞宮壓掌背、拇指壓中渚各36~81次,合谷相碰36~81次,前谷相碰36~81次,雙掌背相碰各36~81次,十指運動:從拇指至小指各運動36~81次,勞宮壓掌背旋腕:勞宮壓掌背旋轉半圈后抓捋36~81次。
1.3療效標準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生活能自理;好轉:患者臨床癥狀得到改善,生活需要家屬協助;無效:患者病情變化不明顯或病情加重。
1.4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患者臨床治療療效率情況;(2)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總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得分越高,肢體活動越正常)、Barthel指數(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3)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SAS(總分60分,得分越低,焦慮、抑郁程度越輕)、ADL評分(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護理質量越高)情況。
1.5統計學分析
采集數據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數資料行x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療效率比較
試驗組治療療效率為88.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9%(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兩組患者治療后SAS、ADL評分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3討論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該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比較普遍,主要是由于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局限性腦組織壞死或者腦軟化。老年患者一旦呼吸呼吸不順暢、暈眩等癥狀時,應該立即送往醫院進行搶救,同時,由于腦梗死發病較急,病情變化較快,患者治療后也會出現一系列后遺癥等,對患者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患者治療過程中加強其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傳統護理方法雖然能滿足患者治療的需要,但是長期護理效果欠佳,患者治療后臨床死亡率較高,預后較差。
近年來,手部經絡操聯合常規護理在腦梗死康復護理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療效率為88.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8.9%(P<0.05)。手部經絡操是臨床上使用較多的護理方法之一,該護理方法能促進腦梗死患者早期康復,促進患者機體功能恢復。從中醫經絡學認為:經絡屬于是一個“內屬臟腑,外絡在肢節”的系統,具有溝通表里,聯系肢體,運行氣血,營養全身等功能,能幫助機體平衡營養,調節臟腑功能。手三陰經能夠從人體胸部向手指走向,而三陽經則能夠從手背部起始走向頭部,使得陰陽能夠在指端交匯。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通過手部經絡操能夠直接刺激雙手腕關節以下的腧穴,能發揮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等功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癥狀,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本研究中,兩組患者治療前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Fugl-Meyer評分、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手部經絡操的使用能夠發揮疏通經絡,不僅能調節手三陰、手三陽等部位組織臟器的功能,還能調節陰陽平衡,改善局部病變組織,促進患者肢體功能及心理的康復。本研究中,試驗組治療后S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治療后ADL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目前,臨床上對于腦梗死治療方法相對較多,手部經絡操護理方法主要通過手部運動來疏通經脈,盡管該方法運動幅度相對較小,但是手部由于穴位相對豐富,通過靜脈能發揮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全身等功能,從而能夠促進患者早期恢復知覺,充分發揮患者康復治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患者能夠更好的配合治療。臨床上,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手部經絡操護理效果理想,能發揮不同護理模式優勢,達到優勢互補,從而能提高臨床治愈率,促進患者早期功能恢復,降低治療后并發癥發生率和臨床死亡率。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治療過程中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手部經絡操護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狀態,提高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