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亞琴
摘要:為提出有效防控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措施,文章通過實地調查和座談訪問方式,探討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原因。調查分析認為,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農民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組合)和帶菌種子,加上防治意識不強、田間肥水管理不恰當和種子市場混亂等。針對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原因,提出了強化檢疫執法、清理病原環境、積極推廣高產抗病品種、嚴把種子消毒關、加強田間檢查、及時開展宣傳和防控培訓、加強肥水管理等防控水稻細條病措施。
關鍵詞: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1—0023—03
水稻細條病是由細菌引起。其主要危害水稻葉片,病斑初期呈暗綠色水漬狀小點,以后緣葉脈擴展成褐色細短條狀斑,對光呈透明水漬狀,表面粘附許多米黃色球狀菌膿,干燥后不易脫落,葉片條斑能互相愈合成大塊條斑枯死,田間呈現一片紅色。
2013年前,黃田鎮水稻只有新村管轄的稻田零星發生,而這兩年幾乎所有村寨的稻田都發生,一般發病的稻田稻谷損失率為10%-18%,嚴重的達到40%(2015年數據,下同),是什么原因引發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筆者通過實地調查和座談訪問方式,進行了深入調查、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
1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原因
任何病害發生流行主要決定于病原、品種和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缺少任何一個條件都不可能構成病害的發生和流行。水稻細條病發生前提也是要有足夠的菌源,至于流行程度則受氣候、品種感病和水肥管理等多種因素影響,而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是由感病品種(組合)、帶病種子、氣候條件、農民意識、肥水管理和市場混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1.1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首要因素
根據中國農業知識網:目前尚未發現對細條病免疫的水稻品種。但品種間存在一定的抗性差異:粳稻品種比秈稻品種抗病,葉片窄的品種比葉片寬的品種抗病,同一品種苗期至分蘗期較抗病,孕穗期最易感病。近幾年當地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豐兩優系列、野香優系列品種,因它們產量高米質優商品價值好而深受當地農民喜愛,但它們的禾葉都是闊葉型,也就是說,這些品種大部分是感病品種。根據田間調查:種植這些品種的田塊發病率比其它品種高5%-8%,水稻損失率10%-13%。因此,大面積種植感病品種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首要因素。
1.2種子帶菌、不消毒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初侵染源
黃田鎮推廣種植的雜交稻90%品種是從外地調進來的,種子沒有經過檢疫就直接銷售給農民,帶菌種子不可避免,而農民購買回去就直接浸種催芽,怕麻煩或者嫌棄消毒藥臭而不愿進行種子消毒。根據田間調查:外調的水稻品種平均發病率14.3%,而常規稻平均發病率1.3%,相差13%。所以種子帶菌、種子不消毒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初染源。
1.3適宜氣候條件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誘發因素
雨量多,平均溫度在25-28℃,相對濕度85%以上,對細條病發生極為有利,如果遇到臺風暴雨的影響,病害蔓延速度將大大加快。根據氣象站統計:黃田鎮8、9月份平均氣溫分別為24-30℃、22-30℃,相對濕度分別為87%-90%、82%-85%,下雨天氣分別11d、10d,受臺風影響各一次,加上8月下旬至9月上旬正是黃田鎮晚稻孕穗期。這樣的氣候條件與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條件相符,再遇上水稻最易感病期,促使水稻細條病迅速蔓延。因此,適宜氣候條件是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誘發因素。
1.4農民意識程度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人為因素
目前,在家務農的農民絕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對新事物接受難度大。稻瘟病和稻紋枯病是當地水稻發生的主要病害,農民認識并懂得用藥防控,而水稻細條病在2013年前只有新村管轄的稻田零星發生,而且發病率很低(0.6%-1%),對水稻產量沒有影響,農民根本不知道水稻還有這種病的存在。所以,在這兩年晚稻細條病發生流行時,農民不知道是什么病害,只根據經驗用防治稻瘟病或者稻紋枯病的藥劑防控,錯過了病害發病初期的最佳防治時期,待他們醒悟后水稻細條病已經大流行了,這時農民即使用對藥防控,防控效果也差。因此,農民意識程度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人為因素。
1.5肥水管理不恰當是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另一因素
由于當地大多數農民是種植蔬菜后再栽種水稻,土壤肥力充足,氮肥過多,C/N比失調,使水稻生長快、長勢猛、分蘗多、植株茂盛。根據調查:種植蔬菜、氮磷鉀施用比例不當、偏施遲施氮肥的田塊平均發病率13.8%,而測土配方施肥的田塊平均發病率5.2%,相差8.6%,因為偏施遲、施氮肥的田塊水稻植株徒長,葉片濃綠柔軟,抗病力減弱,更容易引起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低洼水、大雨淹沒以及串灌、漫灌的田塊平均發病率23.7%,而高崗田或者是干干濕濕管理的田塊平均發病率9.7%,相差14%,而且在發病田塊,進水口附近比非進水口處發病嚴重,因為落入田間水中的菌膿,隨灌溉水流動傳播。因此肥水管理不恰當也會影響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發生流行。
1.6種子市場混亂為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的傳入埋下了隱患
由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當地種子市場放開,公私經營,使得種子經銷形成多樣化,有的品種還沒有進行試驗、示范,就大力推廣種植。其次,黃田鎮離市區較近,城鄉結合,當地農民購種多點多渠道,有部分農民借在外地打工回來之機,從市區或周邊縣隨意購種子回來種植,致使品種繁多,種子不經過檢疫。因此,種子市場混亂也為黃田鎮水稻細條病的傳人埋下了隱患。
2水稻細條病防控措施
2.1強化檢疫執法
從發病區調運的種子是造成水稻細條病遠距離傳播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認真慣竊執行《植物檢疫條例》,依法嚴格植物檢疫措施,凡是水稻細條病病區選育的種子,若檢疫不合格的,絕對不能進入黃田鎮銷售。如果是農民私自購回的種子是病區選育的也勸他們更換非疫區選育的,并向他們宣傳《植物檢疫條例》重要性。
2.2清理病原環境
病原和菌膿在稻草、禾本科雜草和土壤上越冬和棲息,清除田間稻草和雜草,有利于切底消滅越冬菌原,因此,在防治措施上要組織農民對發病的田塊,在稻谷收獲后,及時把稻草收集、鏟除田間雜草,集中放火燒毀,減少菌源。
2.3積極推廣高產抗病品種(組合)
選用抗病品種是控制和撲滅水稻細條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根據農秀英報道:葉片窄的品種比葉片寬的品種抗病。因此,在當地水稻細條病發生老區因地制宜推廣種植葉片窄的品種,如y兩優一號、y兩優3218、深兩優5814等。而在其它輕發生區推廣種植本市種子公司培育和外地疫區培育的抗病品種,如孟兩優701、孟兩優705、深優9706、宜香9683等。
2.4嚴把種子消毒關
種子消毒事半功陪,是防止和減輕細條病發生和蔓延最有效措施。要求農民浸種前曬種1-2h,然后用清水漂洗,撈去秕谷浸泡6-8h,再用40%三氯異氰尿酸(強氯精)400倍溶液浸3-4h,撈起用清水洗凈,再催芽播種。試驗表明,用40%三氯異氰尿酸種子消毒,可推遲發病5-7d,病情指數僅5.2,比對照減少70.5%。
2.5加強田間檢查
加強田間檢查首先在水稻細條病發生區設立疫情監測點,要求每個病區設一個,其次密切注視發病重區的稻田和比較嫩綠的稻田,把它們作為檢查的重點,對水稻易感生育期、暴風雨過后,加大調查范圍和次數。在田間出現零星發病時要立即噴藥防治,每隔一個星期噴一次,連噴2-3次,在細條病發生期,若遇上臺風暴雨過后,也要立即用藥防治,以防病害進一步流行成災。防治藥劑可選用20%噻菌銅懸浮液500-800倍,或20%葉青雙可性粉劑400倍噴霧。
2.6及時開展宣傳和防控培訓
開展水稻細條病防治技術宣傳、培訓及科學用藥是全面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的關鍵環節。因此,在水稻細條病發生時,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短信等現代媒體進行宣傳,同時,農技人員到發生的村寨,對村干部和農民開展水稻細條病發生和防控技術田間現場培訓,講清楚防治時間、防治方法、用藥品種及用量、注意事項,并發放防治宣傳資料,增強農戶和村干部對該病的發生和危害特性的了解和認識,讓他們知道如何來開展病害的防治工作。
2.7加強肥水管理
抓好稻田水管理,做到淺水勤灌,避免串灌漫灌,嚴禁病田水亂排亂放,疫區內的排水必須用生石灰或強氯精消毒處理后方能外排;在施肥方面大力推廣配方施肥,避免偏施、遲施氮肥,對前作蔬菜的稻田不僅不施氮肥外,還額外增施生石灰和磷鉀肥,提高水稻植株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