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聲
摘要:在河池市中稻地區開展富硒優質稻一特色紅薯種植示范,其中富硒紅香粳米、墨米、野香優3號等平均產量達419.6kg/667m2,產值2937.2元/667m2;富硒特色紅薯平均產量(鮮薯)達1763.8kg/667m2,產值5291.4元/667m2,一年兩季產值8228.6元,年凈收入5012.3元,效益顯著,實現了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目標,是山區中稻望天田增收新途徑。文章總結富硒優質稻與特色紅薯高效水旱輪作方式經驗,重點介紹富硒優質稻和富硒紅薯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富硒;優質稻;紅薯;高效栽培探討
中圖分類號:S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1—0029—02
河池市地處廣西西北地區,境內農業生態環境優越,201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68.3%,是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和中國“長壽之鄉”。據氣候資料顯示,該市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長而炎熱,冬短而暖和,熱量豐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309-316d,年日照時數1437-1659h,年均氣溫16.9-21.5℃,年降雨量1250-1670mm。由于受山區地形地貌、地理海拔及水利灌溉設施的影響,目前河池市有一季中稻田面積4.13萬hm2,中稻產量360-380kg/667m2,年產值930-980元/667m2,農民種田收入較低。為探討山區中稻望天田增收新途徑,2013年以來,河池市農業、科技部門在東蘭縣武篆鎮林樂村、蘭木鄉定桃村,南丹縣六寨鎮壯里村、芒場鎮巴平村,天峨縣八臘鄉八臘村、六排鎮納合村,鳳山縣鳳城鎮巴烈村、長洲鎮百樂村等中稻地區開展富硒優質稻——特色紅薯種植示范83.7hm2,其中富硒紅香粳米、墨米、野香優3號等平均產量達419.6kg/667m2,產值2937.2元/667m2;富硒特色紅薯平均產量(鮮薯)達1763.8kg/667m2,產值5291.4元/667m2,一年兩季產值8228.6元,扣除勞力、生產物資投入成本后,年凈收入5012.3元,經濟效益顯著,實現了農產品提質增效的目標。其關鍵栽培技術措施如下。
1富硒優質稻栽培
1.1稻田土壤選擇
為確保中稻、紅薯兩季優質高產,該模式應選擇在無霜凍或霜凍較輕的中稻區域栽培,同時應選用土層深厚、耕性良好、肥力較高、質地沙壤、土壤含硒或富硒的田塊(土壤硒含量0.40mg/kg以上)種植。實踐表明,紅薯在沙頁巖成土母質發育而成的沙質土壤比粘性土壤產量高,而且表皮光潔,薯形與品質較好,硒含量比較高。
1.2選用優質稻種
如東蘭墨米、紅香粳米、野香優系列等特色富硒品種,這些品種米質優,對硒的吸聚能力較強,產品易達到富硒標準(0.15-0.50mg/kg),市場開發前景十分看好。
1.3適時播種育秧
由于河池市山區中稻田多是依靠天然降水的“望天田”,加上年降雨集中在5-9月份。因此,中稻秧應在4月底至5月初播種,至9月中下旬收獲,整個生長期光、溫、水十分充足。播種時,每667m2大田需要準備秧床45-50m2,可采用無盤旱育秧的辦法,培育2-3蘗壯秧移栽到大田中。
1.4合理稀植拋栽
因為墨米、粳米品種株型較高大、松散,大田拋插應適當稀植。在秧齡達4-4.5葉時,采用淺水(1cm)拋栽辦法,每667m2大田拋栽秧蔸1.9萬-2.1萬叢,先拋全田70%的秧苗,30%秧苗用來調缺、補稀,保證大田拋秧均勻。手插秧的按株、行距13-14cm×22-23cm栽植。由于墨米、粳米分蘗率較低,無論是采用拋秧或手插秧,都要以主穗奪高產。
1.5科學配方施肥
中稻田施肥應根據土壤測試結果制定配方。基肥一般每667m2施菜餅肥100-120kg或生態有機肥400-500kg,硅鈣鉀肥50-60kg,尿素11-12kg,鈣鎂磷肥25-30kg,氯化鉀14-15kg,所有基肥在犁耙整田時施用;分蘗肥在拋栽后5-6d,每667m2施用尿素9-10kg;穗粒肥在孕穗始期每667m2施用尿素2-3kg,并保持田間有淺水層,使養分充分溶解被水稻根系吸收。
1.6淺水濕潤灌溉
在中稻整個生長期間,除拋栽期、分蘗期、孕穗期保持有淺水層(1cm)外,其它時期均以濕潤灌溉為主,使稻田土壤處于好氣富氧狀態,以保持水稻根系有較強活力。當中稻莖蘗數達到21萬-22萬苗,667m2時(每叢10-11個莖蘗時)要開始曬田,以控制無效分蘗。至分蘗盛期每667m2苗數控制在23萬-24萬苗為宜。
1.7富硒關鍵技術
水稻各生育期對硒的吸收效應不同,應抓住關鍵時期噴施硒肥。在中稻全田抽穗5%-15%時,每667m2用“健硒保”(湖南長沙健硒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75g兌清水45-50kg均勻噴霧在水稻葉片上。在噴施硒肥時,宜在睛天下午進行,注意不能與其它肥料、農藥或生長調節劑混噴,噴后4h內遇雨須重新噴施,以保證稻米達到國家富硒標準。
1.8綠色防控病蟲害
由于中稻生長期間正值夏秋高溫多雨季節,田間濕度很大,加上稻葉濃綠郁蔽,極易招致病蟲為害。因此,應推廣健株栽培,科學運籌水肥,配合使用物理防治(誘蟲燈、黃板、性誘劑)與化學防治,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及產品質量安全。據田間觀測調查,在河池市中稻生育中期、后期易發生卷葉螟、稻飛虱、三化螟等害蟲,病害主要有稻瘟病與紋枯病。在病蟲害發生初期,根據防治指標要求,一定要及早防控。對稻縱卷葉螟每667m2用阿維菌素75-80ml兌水50kg噴霧防治;對稻飛虱每667m2用5%銳勁特50ml兌水50kg噴霧防治;對三化螟用40%的治螟磷150g加清水50kg于螟蟻孵化高峰期、田間露水干后噴霧防治;對稻瘟病用40%克瘟散乳油500-600倍液噴霧防治;對紋枯病用5%井岡霉素100ml兌水50kg噴霧防治,注意藥液一定要噴到植株感病部位。
2富硒紅薯栽培
2.1及時整地施肥
由于紅薯是地下塊根作物,適宜生長在土層深厚、土壤疏松、通氣性好的環境中,同時秋收后季節較緊。因此,在中稻收獲后,要及時翻土整地,稻草要經過粉碎并均勻撒在田中,以改良土壤。整地時應以機械深耕30-35cm,然后碎土、耙平,清除田間雜物后起梯形壟,上底寬15-20cm,下底寬55-60cm,壟高30-40cm,壟距60cm。根據土壤肥力和目標產量,做到以有機肥為主,氮、磷、鉀肥合理搭配使用。在高產栽培時每667m2施有機肥2.5-3t或生物有機肥300-400kg,純氮7-8kg,五氧化二磷5-8kg,氧化鉀18-20kg(應選用硫酸鉀型),鋅肥和硼砂各1.5kg。有機肥70%作底肥,其余30%和無機肥在扶壟前均勻地撒在地面上,然后翻耕于壟內作包心肥。
2.2選植特色薯種
紅薯要實現優質高產,品種是關鍵。可選用廣西農科院玉米所繁育的富硒11選、桂薯131、桂紫薯1號、桂紫薯3號等美食型品種。上述薯種呈紡錘形,薯皮紫色,薯肉紫色,花青素與硒含量較高,味甜而不干,口感甜糯,很適合鮮食,最主要的還是它們富含一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硒,是河池市餐桌長壽食品的粗糧選項,也是上乘的休閑食品,其商品性好,賣價高,很受市場歡迎,應作為主推品種。
2.3采用壯苗栽植
為保證定植質量,確保一栽全苗,在種植中可采用斜插淺栽法栽植,將無病蔓薯苗3-4個節位斜著插入土中,深度大約10cm,使薯苗下部形成鉤狀,上部的三片葉子、兩個節和一個心露出地面。插苗后要及時澆足水,等水分滲入土壤后,再用手將薯苗四周泥土壓實,以減少水分蒸發,提高栽植成活率。栽植密度要根據品種、地力、水肥條件、栽種時間四個因素確定。同一個品種,栽植的越晚密度應該加大,高肥水田塊要稀些,低肥水地塊要密些,無水澆條件的望天田要比平原高肥水田塊可增加密度10-15%。單壟栽插一般每667m2栽植3400-3600株,行距60-70cm,株距30cm,保證大田有足夠的苗數。
2.4加強薯田管護
一是種植前要主防蠐螬,每667m2用3%辛硫磷顆粒劑3kg,在每壟中間開溝條施,最好選擇在傍晚條施。二是在栽植后5-6d查苗補缺,確保大田全苗。三是在生長前期及時中耕除草培土,結合清溝扶壟,防止田間漬水。若遇上嚴重干旱天氣時,有條件的地方要及時澆水抗旱。四是在薯苗封壟后要注意拔除田間大草,以防雜草爭水奪肥,影響紅薯產量收成。五是在生育中期注意防治蚜蟲、斜紋夜蛾和根腐病等病蟲害。當病蟲害達到防治指標時,蚜蟲可選用10%11比蟲啉1500倍液噴殺;斜紋夜蛾可用0.5%甲維鹽1500-1600倍液噴殺;根腐病可用50%多菌靈粉劑600倍液噴施或1000倍液灌根防治。
2.5適時科學補硒
為確保鮮薯達到富硒標準(硒含量在0.02mg/kg以上),在薯塊膨大期,每667m2用“健硒保”(湖南長沙健硒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75g兌清水45-50kg均勻噴霧在紅薯葉片上。在噴施硒肥時,應選擇晴天噴霧,以有利于紅薯葉片吸收。
2.6趁睛收獲銷售
在次年的元月上、中旬紅薯成熟后,應選擇無風的晴天進行收獲,同時盡量避免薯塊損傷。在收獲時,應按大小薯分類、分級包裝上市銷售,以提高富硒紅薯的商品性和經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