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忠裕 莫婷婷 劉開莉 鄧文婷 陳薛靜
摘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力量。文章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廣西玉林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調查顯示,玉林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為專業大戶健康成長、家庭農場方興未艾、農民合作社發展迅速、農民合作社發展迅速。分析認為,玉林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存在實力不強、鏈條不長、規模不大、素質不高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加大政策扶持、引導規范發展、促進轉型升級、創新經營方式、強化金融支持、注重示范帶動等加快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推進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建議
中圖分類號:F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4374(2016)01—0074—03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新時期新常態下,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重大問題的戰略選擇,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必然要求。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筆者對廣西玉林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對策建議。
1發展現狀
近年來,玉林市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力量和重要依托的現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至2015年9月底,玉林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為9.63萬hm2、流轉率54.5%,形成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的3.33hm2以上連片種植基地2229個,其中66.67hm2以上產業化基地41個;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覆蓋了全市51%以上的農戶、80%以上的行政村。
1.1專業大戶健康成長
作為廣西的糧食生產大市,玉林糧食生產始終位居廣西前列,一大批以種糧大戶為代表的糧食專業大戶大量涌現并健康成長。玉林市種糧面積3.33hm2以上的種糧大戶78戶,近五年獲得全國種糧大戶稱號4人、廣西種糧大戶稱號12人。
1.2家庭農場方興未艾
玉林市工商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605家,其中北流市鵬程家庭農場是廣西首家獲得工商注冊登記的家庭農場。從產業分布看,以種植業為主的家庭農場419家,以養殖業為主的家庭農場19家,以種養結合為主的家庭農場167家。全市家庭農場經營耕地總面積4819.13hm2,家庭農場勞動力總數4324人,經營總收入32096萬元,產業范圍覆蓋了糧食、蔬菜、水果、畜禽、水產等。
1.3農民合作社發展迅速
玉林市有專業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等各類農民合作社2826家,實有成員總數108409戶,合作社數量約占廣西農民合作社總數的1/5。農民專業合作社中,以種植業為主的893家,以養殖業為主的1564家,以農業社會化服務、市場流通等其它業務為主的合作社369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設步伐加快,全市培育發展國家級示范社21家,自治區級示范社182家,市級示范社256家。
1.4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玉林市有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85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4家、自治區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33家、市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162家。全市重點龍頭企業中,年銷售收入達10億以上的有7家,年銷售收入達1億元以上的有55家。農業產業化龍頭的帶動作用凸顯,龍頭企業通過訂單帶動農戶超30萬戶,年履約訂單成交額達60億元。
2存在問題
2.1實力不強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力整體相對不強,通過信貸融資擴大生產經營困難,缺乏行業領先水平的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產業化基地真正集成現代設施、現代設備、現代科技、現代管理運營的不多,與先進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龍頭企業科技研發乏力,核心競爭力不強。農民合作社大多處于初級合作,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經營、統一銷售“五統一”服務的僅有651家,只占總數的24.3%。部分龍頭企業沒有建立與農戶利益緊密聯結的運行機制,仍存在部分“有組織無合作”、“空殼化”的合作社。
2.2鏈條不長
缺乏全產業鏈模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產業鏈過短,深加工能力薄弱,農產品附加值不高。雖然涌現了北流大同果業、興業百谷米業等一批加工型的龍頭企和合作社,但大多仍屬初級加工階段。據統計,全市農產品加工率僅為38%左右,而國內農產品加工發達的山東省達到了70%,發達國家更是達到了90%以上。
2.3品牌不響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品牌意識不強,對品牌的重要性認識和保護不到位,注重品牌文化培養和品牌產品創建不夠,導致特色農產品沒有形成品牌優勢,造成市場競爭力不強。作為廣西的農業大市和重要的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全市僅有38個農業企業產品獲得名牌產品稱號,農民合作社注冊商標僅有43個。
2.4規模不大
土地流轉難,制約了連片集中經營的實現和發展,且土地流轉價格逐年上漲,增加了生產經營的成本壓力。全市土地流轉率雖然超過了50%,但規模經營的水平不高。全市2229個規模經營3.33hm2以上的基地,經營總面積僅有2.21萬hm2,只占流轉土地面積的23.4%、農戶承包地面積的12.5%。
2.5素質不高
玉林市農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大多外出務工,留在當地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勞動力呈現結構性、區域性短缺,且年齡結構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綜合素質不高等問題,這與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存在日益突出的矛盾。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存在思想認識、技術人才、內部管理、市場營銷等跟不上新形勢的問題,較大程度地制約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進一步提質發展。
3對策建議
3.1加大政策扶持
盡快出臺加快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指導意見和扶持政策,形成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的政策支持體系。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在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方面的政策,確保強農惠農補貼優先傾斜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涉農項目整合投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用水、用電、用地、稅收等給予優先優惠。加大各級財政對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投入力度,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興建原料生產基地、建設倉儲物流設施、改造升級技術裝備、建立科研機構、開展品牌認證等給予貸款貼息、直接獎補等形式的支持,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發展水平。
3.2引導規范發展
健全完善符合現代農業發展實際的業主準入、主體登記、示范創建、財務會計、動態考核、監督管理等各項制度,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發展。發揮玉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數量多、基數大的基礎優勢,加強分類指導,鼓勵、支持各類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積極改善經營、規范管理,不斷提升自身綜合實力,切實把數量優勢轉化為發展質量。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行統一品種選育、統一生產技術、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營銷、統一信息服務、統一質量追溯的發展策略,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經營集約化、人員職業化、產品品牌化、產銷市場化。
3.3促進轉型升級
一是提升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專業大戶、職業農民和返鄉農民工,在長期參與市場經濟過程中實現了資金、技術、信息、管理等發展要素的初步積累。要加大對這些群體的支持與引導,使其成長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家庭農場主。優先在專業大戶和家庭農場主中開展職業技能和經營管理培訓,提升其生產經營能力。二是推動各類合作組織開展深度合作。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為依托,以“一村一品”為方向,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社,確保每個優勢特色產業都有一批專業合作社,每個產業基地都與專業合作社緊密聯結,每個行政村都有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加快發展綜合型合作社,推動有一定基礎和實力的合作社由單一生產功能向產前、產后功能延伸,向加工、銷售功能拓展。探索合作社向聯合社發展途徑,整合資源要素,圍繞產業優勢,促進縣域化、品牌化發展,破解合作社分散、獨立闖市場、輻射帶動能力有限的難題。三是扶持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壯大。鼓勵龍頭企業通過整合資源、資產重組、上市融資、收購控股等方式,跨區域、跨行業和跨所有制開展強強聯合,組建龍頭企業集團。支持龍頭企業開展農產品保鮮儲藏設施建設和精深加工,構建全產業鏈經營新模式。引導龍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改進生產加工工藝,不斷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4創新經營方式
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速土地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向現代農業產業集聚,提升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依托,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集聚,加強聯合與合作,集成利用要素資源,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群化發展。大力發展土地股份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信托、土地托管、合作農場等現代經營模式,推行合同訂單、收益分成、股份合作、保底分紅等做法,發展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合作經營與聯合經營。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實行訂單農業、保護價收購等方式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戶”等模式,讓農戶分享生產、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增值收益。
3.5強化金融支持
現階段,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融資難問題,資金缺口大。信貸支持門檻較高、融資難、農業保險投保難,是當前制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大金融支持是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難題的關鍵。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一手托兩家”的作用,一方面,依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實現產業化經營;另一方面,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村地區金融需求的主要群體,金融通過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現在農村地區的服務落地和產融對接。要通過創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大型農機具、現代農業設施等抵押貸款和大額訂單、應收賬款等質押貸款,拓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抵質押擔保物范圍,有效破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貸款難題。加快農業政策性保險發展,結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特點和產業特色,開發具有針對性的保險產品,為農產品生產、加工、經營等環節提供各類保險服務,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抵御風險的能力。
3.6注重示范帶動
注重培育發展一批示范性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范帶動其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和現代農業建設。通過大力實施“3個100示范工程”,整合涉農項目,優化資源配置,在創建100個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同時,依托示范區的資源要素集聚優勢,在示范區的核心區、拓展區、輻射區重點培育發展1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和100家示范性家庭農場,形成三位一體、互相支撐的互動發展格局,倍數放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輻射帶動、示范引領效應,全面提升玉林農業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