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和
民俗旅游作為西安市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西安旅游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民俗資源發掘不充分、吸引力有限,地方民俗旅游活動知名度低、市場影響力小等問題。在互聯網與旅游業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利用互聯網為民俗旅游注入新活力關系到民俗旅游的長遠發展。因此,本文嘗試對西安市智慧民俗旅游發展的對策進行分析。
民俗作為一種無形文化資源,呈現出巨大吸引力。民俗活動承傳著當地群眾生產生活的文化智慧,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集中體現。民俗活動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體驗性,能給游客帶來身心愉悅的暢爽享受,能滿足游客感知不同文化習俗的心理需求。在依托各類民俗活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旅游活動稱為民俗旅游,它是指人們暫時性的離開慣常居住地,到異地去以地域民俗為觀賞內容,以尋求愉悅性休閑體驗為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文化旅游活動的總和。民俗旅游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文化旅游活動,展現給人們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
西安市民俗旅游活動特色鮮明,如白鹿原民俗文化村通過仿古建筑、美食特產、傳統技藝等形式完美呈現原汁原味的關中民俗文化,為游客提供了一處集生態游賞、民俗體驗、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民俗生態旅游目的地。但也要注意到,西安許多地方的民俗旅游大多是傳統的粗放式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流于形式。民俗文化資源開發方式粗放,沒有對民俗文化進行整體包裝策劃,大多是傳統的展出、演藝方式,帶給游客的體驗感不足,很難增強游客的參與意識;民俗資源的優勢沒有得到深層次發掘,民俗旅游活動依然處于低端的餐飲、住宿、景點游玩等。總的來看,西安市民俗旅游仍處于深度開發的初級階段,現有的民俗旅游活動知名度低,市場影響力小,活動形式缺乏新穎性,對游客的持續吸引力略顯不足。
2015年,國家旅游局提出要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積極推動互聯網與旅游業的深入融合和創新發展,加速推動旅游業建設成為現代服務業。這給民俗旅游發展提供了新思路,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民俗旅游也應掀起一場變革,以“互聯網+民俗旅游”為標志的智慧民俗旅游,應該成為實現民俗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載體。所謂智慧民俗旅游是指通過互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對民俗旅游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的感知,對相關旅游信息進行智慧化的收集、處理,將信息化滲透到民俗旅游活動的各個環節,更好的服務于公眾、政府、民俗旅游企業等旅游利益相關者。智慧民俗旅游理念的提出,對于傳統民俗旅游轉型升級具有極其重要意義:
(一)順應了現代旅游發展趨勢。從國內民俗旅游的發展勢頭來看,以互聯網+為依托的“信息化旅游”和“智能化旅游”越來越成為現代旅游的發展趨勢。民俗旅游作為現代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該順應“信息化旅游”和“智能化旅游”的趨勢,在民俗旅游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特別是民俗旅游目的地建設等方面融入互聯網元素,諸如發展民俗旅游商品在線營銷、民俗旅游電子商務采購、民俗旅游資訊平臺,使智慧民俗旅游成為民俗旅游發展的主流。
(二)有利于破解傳統民俗旅游發展瓶頸。傳統民俗旅游發展在資源開發、產銷一體、品牌推廣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從更深層次的角度看,傳統民俗旅游的發展瓶頸仍然在于基礎環境薄弱、農村經濟發展滯后,以及服務配套設施不健全等客觀因素限制,這是民俗旅游發展相對緩慢的根本原因。破解這些難題,就需要通過“互聯網+民俗旅游”來實現民俗旅游智慧化的營銷、管理與服務。
(三)升級傳統民俗旅游發展模式。傳統民俗旅游景區對游客流量、流向,以及景區游客可承載量沒有科學預測,可以說是盲目接待游客。與此相反,智慧民俗旅游能通過對游客大數據的分析,掌控民俗旅游景區游客數量與流向,實現對景點、游客、交通、安全等全方位智能化監測和管理。在出現游客爆滿的情況時,能夠及時指揮景區工作人員疏通、分流游客,確保游客安全,保護民俗旅游資源的持續合理利用,從而全面提升民俗旅游景區的綜合管理水平,實現傳統民俗旅游升級發展。
(一)完善智慧民俗旅游基礎設施。在民俗旅游景區建立智能游客服務中心,為游客提供完備的景點網絡,對民俗旅游景區周邊的交通、食宿、醫療衛生等基礎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方便游客通過網絡即時了解、查詢到有關景區、景點的最新信息。整合民俗旅游景點的各種信息,建立智慧民俗旅游服務系統。組建專業的智慧民俗旅游服務團隊,以互聯網為載體向游客提供不同于傳統的服務模式,讓游客在參與民俗旅游的過程中感受到別具一格的體驗。
(二)創新智慧民俗旅游商業模式。把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這種全新的商業模式,移植到智慧民俗旅游發展中來。民俗旅游景區和企業要充分利用在線離線商業模式,聘請專業的旅游開發公司或旅游網站,對自身民俗旅游資源進行摸底分類,將有開發潛力和價值的篩選出來,借助網絡平臺對其進行在線展示和預訂,通x過客戶端與游客進行在線互動,提高優質民俗旅游資源影響力和美譽度。同時根據游客市場需求,對民俗旅游產品進行更新換代,增加產品的“智慧含量”,從而滿足游客的個性化需求,增強游客的智慧化體驗。
(三)開辟智慧民俗旅游營銷路徑。智慧民俗旅游需要借助大數據進行精準定位與精準營銷。在旅游大數據平臺下,通過區域人口、消費水平、客戶消費習慣、市場對產品的認知度、公眾的消費喜好等海量數據基礎,形成民俗旅游行業市場調研的大數據。民俗旅游企業及景區可以以此為基準進行精準的市場定位,根據客源市場年齡、興趣、偏好,進行有針對性的旅游市場細分及項目開發,增加民俗旅游景區的盈利能力。
(四)強化智慧民俗旅游信息安全。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安全至關重要,一旦信息泄露,不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將蒙受損失。在智慧民俗旅游活動中,信息安全更是關系到游客與旅游企業的切身利益。因此,一方面有關政府部門要盡快建立科學規范的智慧民俗旅游信息標準體系,另一方面要鼓勵民俗旅游景區景點或旅游企業使用高性能的信息技術產品,以游客數據安全與信息安全為核心,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安全保障體系。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