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耿雅妮
本文主要通過寶雞市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深挖民俗文化背后隱藏的文化內涵,從民俗文化旅游的現狀、優勢、缺陷、建議、意義5個方面分析了民俗文化與旅游的關系,提出了應對策略,本文以寶雞市為研究區,從地理學的視角探討民俗與旅游的關系,提出了一些發展建議,但愿為推動寶雞民俗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寶雞地處陜西省關中平原西部,因“雞鳴祥瑞”而得名。寶雞是全球華人老家,周秦文化發祥地,“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重要節點城市,關中—天水經濟區副中心城市,陜西省第二大城市,西北工業重鎮,區域商貿物流中心,素有“炎帝故里”、“佛骨圣地”、“青銅器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
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為寶雞孕育和傳承了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雞社火、馬勺臉譜、鳳翔泥塑、木板年畫等優秀的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已走出國門,享有盛譽,成為寶雞市一張張精美的文化名片。
寶雞民俗文化就是在寶雞獨特的自然和文化環境中積淀的,是可供追尋民俗歷史的淵源之地。 寶雞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大市,一大批有影響的作品和藝人層出不窮。
(一)寶雞民俗文化遺存很多,典籍記載豐富,綜合起來可分以下10類
1.經濟民俗:農耕、植樹、養蠶、狩獵、工匠生產、集市貿易習俗。
2.生活民俗:服飾、飲食、家居、出行、療疾習俗。
3.社會民俗:家族宗法、村落鄉里、人際交往習俗。
4.人生禮俗:生育、成丁、婚嫁、壽誕、喪葬習俗。
5.信仰民俗:崇拜、巫術、征兆、禁忌習俗、家訓
6.年節民俗:春節、打春、元宵、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結緣、端午、六月六、七月七、祀社、中秋節、重陽、十月一、冬至、臘八、祭灶。
7.尚美民俗:女紅 (剪紙、刺繡、布藝、印染、面花)、泥塑、木版年畫、雕刻、花炮、漆畫。
8.娛樂民俗:體育游戲、社火游演、曲藝、戲劇、鑼鼓、煙花爆竹、逛廟會。
9.語言民俗:方言俗語、諺語、歇后語、歌謠、行話暗語。
10.應酬民俗:禮儀儀式、幛帖式辭、碑文、民俗楹聯。
(二)重要民俗
1.剪紙具有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刻的文化內涵。關中西府的剪紙藝術分布在各個縣區,尤以千陽、鳳翔、岐山為最盛。剪紙內容可分為民間傳說、飛禽走獸、花草魚鳥等,每幅作品都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2.社火臉譜源于民間祭祀活動,臉譜是以人物的性格和容貌特性出發,運用夸張的手法和不同的色彩、圖案來表現人物的忠奸、善惡、美丑等性格特征。
3.鳳翔泥塑俗稱“耍貨”,享有“中國民間藝術一絕”的美譽。彩繪泥塑以膏泥為胎,摻以紙筋,經過精拋、彩繪、出線、上光等數十道工序精制而成。鳳翔彩繪泥塑的生產以六營村胡姓家族為主。
4.鳳翔木版年畫,風格古樸自然,色彩對比強烈;新年將至,貼在院門、房門、屋內等處,鎮宅避邪,祈求平安,是難得的歷史風情畫卷和民俗記錄。
5.西秦刺繡歷史久遠,它是刺繡和各類布藝品的通稱,傳遞、寄托著人們的情感和美好祝愿。
6.皮影.寶雞是中國皮影藝術的發祥地。皮影起源于漢代,演出時,將人形道具置于“亮子”上,由藝人做挑線,唱、白表演,聲腔以秦腔、眉戶、碗碗腔為主,深受老少喜愛。
(三)節慶旅游
節慶旅游是以當地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 自然人文景觀等節慶活動為依托,在固定地點或區域周期性舉辦的有特定主題的,集旅游、經貿、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有廣泛民眾參與的節日慶典活動。
(一)寶雞民俗文化種類多樣,內容豐富
寶雞民俗文化包括物質生活民俗、節日民俗、信仰民俗、社交民俗、人生禮儀、民間文藝、民間游戲、民間技藝、民間藝人等。e.g岐山臊子面是最早發源于陜西省岐山一帶的美食小吃,以 “薄、勁、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獨特風味聞名全國, 在全國飲食行業中也獨領風騷。隴州社火等13個項目選入首批陜西省非物質遺產保護項目和18項寶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反映了寶雞市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二)廣泛的地域分布,民俗文化分布于寶雞全市1.82萬平方千米范圍內的3區9縣
(一)寶雞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太少
以西府民歌為例,據調查在鳳縣流傳的四大民歌中,傳承人平均年齡在70歲左右,而目前鳳縣民歌有代表性的年輕藝人幾乎沒有,這就造成了鳳縣民歌傳承上的最大隱憂。
(二)大部分民俗文化因得不到社會和政府的及時保護;在悄悄消失
(三)宣傳力度不夠廣;目前在車站、主干道等地宣傳寶雞自然旅游風光比較多,但人文及民俗旅游業宣傳力度不夠
(四)交通通達度不夠好,許多景區游客不了解,更不敢獨自前往。E.g炎帝影視基地、大水川、靈寶峽等
(一)景區可以借助智慧旅游,打造智慧景區。嘗試和攜程網、去哪兒網、途牛網,美團網等合作,讓游客提前預定門票和酒店,極大方便游客出行
(二)針對保護的民俗文化資源,聘請寶雞著名人士擔任民俗旅游大使,宣傳其歷史文化資源,延續寶雞民俗旅游文脈
(三)整合寶雞的民俗文化,使其在旅游業發展中釋放最大的潛力,提升寶雞市民俗文化的旅游內涵和旅游品味。民俗村莊通過發展古樸特色的民俗景區,開發其在餐飲、旅游紀念品、旅游紀念品、親子活動、會議等;通過這些村落打響寶雞民俗旅游品牌。目標是成為寶雞市近郊的旅游村——以旅游觀光、溫泉休養、別墅度假為目的 ,集旅游、住宿、餐飲、娛樂、療養、度假、商貿、服務于一體
(四)邀請央視拍攝紀錄片(e.g《美麗中國鄉村行》、《記住鄉愁》、《遠方的家》)向世人展示悠久的寶雞民俗文化。
(五)打通道路。
政府可以考慮串聯起寶雞幾個特色景區,開通旅游公交,吸引更多游客前往。
(一)為寶雞城市發展奠定文化內涵,延續寶雞歷史文脈;
(二)通過民俗的對外宣傳,使得一批具有歷史底蘊、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脫穎而出,定期舉行的各種民俗文化活動對推動旅游業產生了“放大效應”;
(三)對寶雞市政府提供決策依據,資金和項目有據可循。
通過分析寶雞市民俗文化與旅游業關系,對民俗文化旅游的現狀、優勢、存在問題、意義四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應對策略。民俗文化資源的開發,使得旅游業成為推銷寶雞的新名片和現代logo。深度挖掘多樣化的民俗文化,打造旅游精品路線,使民俗文化成為寶雞旅游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撬動寶雞旅游業的總體發展。通過深挖民俗文化背后蘊含的歷史文化價值,發揚寶雞市的周秦文化、姜炎文化、青銅文化、美食文化,向全球推銷寶雞市。把寶雞具有重大價值的民俗文化元素發掘好、宣傳好、運用好,進一步提高寶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作者單位:1.寶雞文理學院,陜西省災害監測與機理模擬重點實驗室;2. 寶雞文理學院,渭河流域資源環境與生態文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