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 屈明
少年強,則國強
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 屈明

1.系統規劃,目標明確
此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總體上進行了更加科學合理、全面系統的規劃,從指導思想到基本原則到工作目標都更加客觀理性,面對當前實際不避諱問題與矛盾,而是更加客觀地面對問題,根據我國社會與學校教育實際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53號)等學校體育綱領性的幾個文件相比指導思想、目標更加具體明確,既站在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高度上又接地氣的提出實施原則,響亮明確地提出“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的目標。
2.抓住重點,全面實施
《意見》在具體實施策略中,從課程到課堂,從課余到競賽,從隊伍建設到設施經費與安全保障,從評價監督到組織考核,涉及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意見》既注重了全面又突出了重點。課程依然是學校體育目標實現的主渠道,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依然是學校體育改革的重中之重。而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體育教師隊伍建設和素養提升就顯得尤為重要,《意見》提出了保障體育教師隊伍的具體措施與手段。
3.精準突破,理性推進
為更好地達成“天天鍛煉,健康成長,終身受益”的目標,使學生強健體魄、完善人格,落實一小時體育鍛煉依然是學校體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為有效落實一小時體育鍛煉,從課余鍛煉到課余訓練再到體育競賽,在《意見》中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競賽是以點帶面提升學校體育品牌,營造良好校園體育文化的有效手段。讓學生掌握一至兩項終生能夠堅持的體育項目,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比賽中學習是促進學生技能形成的有效方式。根據地方實際、學校實際、教師實際、學生實際建設“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是學校實施體育品牌戰略的有效策略。
4.精心部署,保障落實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為避免執行不力,政策走樣,此次《意見》出臺,根據當前教育改革實際,充分吸取了以前改革的經驗,從加強組織領導到考核激勵機制的完善到良好環境的營造等進行了有效的規范和強化;獎勵考核從學校教育系統上升到政府政績考核;實施方法手段分層次、分階段、分任務完成落實。為有效保障落實,特別強調了全社會的廣泛參與與支持。讓全社會特別是媒體、家長了解關心學校體育,理解支持學校體育,合作參與學校體育,真正轉變觀念,融合各種社會資源,形成良好的體育發展局面。
這次《意見》將是以后一段時期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應予以有效推進和落實。“少年強,則國強”,校園體育的核心就是吸引更多青少年學生,積極投身到體育運動中去,學生通過運動強身健體,通過參與競技體育培養競爭意識與集體意識,讓體育真正成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1.改變對學校體育的傳統認識,培育體育文化
對學校體育的認識,很多人基于學校體育就是培養運動技能與學生體質健康,學科專業性不強,從事體育的大多文化知識不強等片面的甚至錯誤的認識。一個民族要強大就必須具備身體上和道德上的雙重健康。而學校體育可以培養學生樂觀激情、永不言敗、刻苦勤奮的精神,發展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抗壓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領導力、意志力和執行力等,這些都是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優秀品質。要讓全社會認識到: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體育是青少年自立之本。因此,建議建立“聯動推進制度”,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合作、社會支持的聯動機制,構建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甚至“多位一體”的服務體系,突出以體育鍛煉、健康教育和氛圍營造為重點的推進工作機制。讓全社會關注體育,重新全面地認識體育,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加強體育學科課程建設,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現在大中小學普遍存在簡化運動項目、降低運動強度和難度的現象。體育課多是跑跑步、做做操、拍拍球,難以起到強身健體、磨練意志的效果。對此,應系統研究學校體育課程,構建以運動能力、健康體質與健康人格為學科核心素養的課程體系,通過更多的體育課程,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更多”的運動樂趣。什么年齡階段的學生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怎么學是有規律的。我們一定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規律,要加強教材教法研究,抓住教材的項目特質,讓學生體會到成功,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培養體育精神,浸潤體育文化。同時,體育教師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學生發展盡職盡責,提高自身綜合素養,提高教學效益,在課堂中應運用運動課程模式,用比賽來激勵喚醒學生的體育興趣,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健全學生的健康人格。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感知體育魅力
體育的豐富魅力必須在踐行與欣賞中才會有體會與感知。因此,要大力開展校內校外體育活動,通過校內校外體育俱樂部、體育協會等開展全覆蓋、多項目的活動內容,豐富體育活動的形式,促進學生參與;開展班級、年級、校內校外聯盟的各種層次的體育比賽,讓學生充分感受團隊、合作、拼搏、勝利、失敗等體驗。因為競技性體育,是幫助青少年學生建立成熟、積極的心理所必不可少的方法。團隊項目更是教育和培養青少年團隊協作意識及能力的最佳途徑。一場精彩的比賽更像是一次濃縮的人生體驗,其中包含了成功與失敗、順境與挫折、積極拼搏與公平競爭等深刻的內涵。
4.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保障學校體育的有效開展
好的政策還需要好的落實。國家要根據我國地方實際以立法的形式來管理和實施學校體育工作,各級地方政府要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放在國家民族未來的高度上予以切實執行,規范學校體育活動、內容、比賽等,加強體育場地場館建設。以第三方來解決體育安全問題,同時放權學校,放權體育教師,完善學校體育管理機制,豐富體育課程,讓他們敢教、敢上,放心、靜心教學。同時建立“體教醫結合”的模式,注重醫療、保健、營養、鍛煉、教學的高度融合,建立科學的鍛煉機制,從鍛煉時間、方式、強度、項目以及營養與醫務監督等方面進行保障。要加強執法過程監管和政策的連貫性,各地還需制訂細化的《意見》落實方案,出臺配套政策,提升《意見》的執行效力。而對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及校長的考核必須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
5.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養
學校體育的發展,體育教師起著關鍵作用。體育教師的責任心、教學態度、教學能力等核心素養直接關系著學校體育教學質量。因此,各地人事部門、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教師的合理配置與體育教師的相關待遇的落實;高等院校要加強與中小學的銜接與配合,相互融合培養高質量的體育教師隊伍;各地教研培訓部門要加強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通過崗前培訓、能力提升培訓、名師工作坊培養等途徑提升體育教師的綜合素養。
(本文作者系重慶市特級教師,現任重慶市九龍坡區教師進修學院體育教研員兼區教育科研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