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娜
摘 要: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重要時期,并且語文教學又是基礎學科,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引導學生學會感恩。本文從感恩教育的現實意義出發,探究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感恩教育 教育方法
初中語文教學包括孝道、誠實待人、愛國等感恩教育,其目的是讓學生獲得知識,了解我國的文化,相比其他學科,語文教學中更容易實施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種幫助孩子形成正確價值觀的一種教育,通過情感共鳴的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親人、社會和大自然的恩惠。目前,在中學生中存在感恩缺失的問題,因此,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1.語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內容
在教材中感恩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對自然的感恩、對父母的感恩、對祖國的感恩和對社會的感恩。其中體現對自然感恩的有《黃河頌》《觀潮》《濟南的冬天》等,可以讓學生了解到自然給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環境。體現對父母感恩的有《背影》《我的母親》等,告訴學生,無論你取得什么樣的成功,都不能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教材中從多個角度描述了親情的偉大。體現對祖國感恩的有《蘆花蕩》《中國石拱橋》等,通過描寫祖國的恩情,讓學生感受到廣闊的領土和中華兒女是祖國的一部分,從歷史人物在關鍵時刻為祖國貢獻的事跡中感受祖國強大的凝聚力和厚重的恩情。對社會的感恩體現在:在教育中,教師應該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的人才,讓他們關愛社會,為社會作出貢獻。
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的現實意義
為了培養中學生健全的人格,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在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已成為必然。首先,語文課堂教學是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在中學生的思想教育中處于領導地位,在課堂中,師生之間應該形成和諧的氛圍,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樂于接受感恩教育。然后,感恩教育符合語文教材與語文學科教與學的特點,由于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的性質,因此在語文學科中進行感恩教育很有優勢,在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感恩方面的文本,適宜在朗讀中體驗感恩之情,不斷加深學生的情感體現,進而將感恩教育銘記心中。最后,感恩教育符合和諧社會建設的要求,在感恩教育中可以給中學生豐富的感性認識和較多的感恩體驗,促進中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應當成為當今社會中學生為人處世的準則,通過對中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構建和諧社會。
3.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3.1善于運用課外實踐活動。
如果只依賴語文教材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就可能達不到預期的結果,這就需要將語文教材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一方面,利用閱讀與寫作活動,閱讀是一種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領悟感恩的精髓,寫作是學生表達情感的一種方法,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對自己的情感進行反思。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多讀書,多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記錄下來,用這種形式進行感恩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感恩的意識,對感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開展演講和辯論比賽,讓感恩落到實處,通過這些比賽,學生可以說出感激之情,通過辯論、討論和查資料讓學生更加投入,對感恩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3.2教師要發揮帶頭作用。
只有學生“被珍惜”了,才會發揮認知作用,進而學會珍惜,這就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以學生為本,信任學生,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灌輸感恩教育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可以通過采用正確的評價方式,表揚學生的長處,從多角度分析肯定學生,當學生出現失誤時,老師要鼓舞學生。
3.3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感恩”教育。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很好的感恩素材,如胡適在《我的母親》中有些句子是描寫他對母親培養的感恩之情,從中可以讓學生明白老師、父母的嚴格是對學生的愛。朱自清在《背影》中同樣描寫了父親的愛。像這類文章,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讓學生分角色表演,這樣學生可以用心揣摩文中人物的心理,從中真正體會到恩情。
3.4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踐行的機會,讓其體會感恩之道。
非理性因素在感恩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課堂中要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將學習延伸到實踐中,利用實踐活動強化教學效果。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行,強化感恩意識。只要在實踐中,就能將感恩的思想轉化成學生主觀意識。感恩教育并不是不存在的,它存在于中學生的生活中。把單純的說教課堂轉換成實踐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會感恩,是感恩教育中一個重要的環節。如果教師只是告訴學生什么是感恩、如何感恩,就太抽象,讓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平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和評判性思維。實踐能力的發展在學生樹立感恩意識中非常重要。在實踐中要融入感恩教育,注意在行為中多進行鍛煉,教師應該注意到道德思維的養成需要道德主體有較強的道德實踐能力,一旦道德思維與道德行為不一致,那么學生心理上就會懷疑,對原來已經形成的道德思維進行否定。再者,實踐學習是學生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因此,在學生感恩理念形成之后,要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使學生的感恩思維與行為相一致。
4.結語
感恩教育可以彌補學生行為的不足,教師要抓住各種機會,從和諧的師生關系入手,讓學生學會感恩,使感恩教育延伸到學生心中。感恩作為優良的文化傳統,每個中國人都必須學習和繼承。初中階段是中學生三觀形成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語文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要積極運用教材中的經典文章,深入解析文章所蘊含的情感,還要創造實踐的機會,帶領學生參加實踐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不要讓感恩只流于形式,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感恩的領會,讓學生學會感恩身邊的每一個人,學會匯報社會。
參考文獻:
[1]茍昌革.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探索[D].山東師范大學,2008.
[2]張婧.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感恩教育[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S3:100-101.
[3]高羽清.感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6,20:79-80.
[4]李占芳.感恩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青海教育,2016,Z1:23-24.
[5]張文旺.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感恩教育[J].知識窗(教師版),2014,08:38.
[6]王春梅.試論初中語文教學的感恩教育[J].中學語文,2014,36: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