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娟
摘 要: 高中語文有效教學是提高教師工作效率,強化教學過程評價和管理的一種現代教育觀念。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具有非常高深的藝術性,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以現代化教學理論為指導,深入聯系教學實際,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創新,不斷完善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課堂教學有效策略,真正賦予課堂教學生命力,提高高中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有效性策略 閱讀文本 民主和諧
當前,高中語文課程改革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課改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克服無效和低效問題,課堂教學成效從整體而言,是向著理想方向不斷前進的,但由于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悟、分析的偏差,以及實踐當中經驗的匱乏,課堂教學改革中出現了許多非語文、形式化、低效化的問題,因此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問題。那么什么是有效性?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指什么?怎樣的教學才算是有效的呢?
教學有效性指從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和方式,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盡可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既可以提高高中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高中生的學習成績,使高中生以極強的主動性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又可以給高中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讓高中生真正喜歡語文、打心眼里熱愛語文,覺得學習語文很輕松、也很愜意,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依據各種新理念,我們結合具體實際認為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策略。
一、教師要精心備課,心中有數
吃透教材是講好一堂課的首要條件。教師要在課前弄清楚課文重點、難點,講課教學思路,才能根據高中生課堂表現,及時有效地調動課堂,靈活設計出具有啟發性的、有價值的問題,讓高中生展開討論,碰撞出思維火花,考慮到實際教學難度、高中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問題,要及時予以指導,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充滿探索、充滿高中生的主動性。教師在課堂中要利用好字典等工具書,對課文進行通篇解讀,因為新課本中難免出現一些生僻字,要避免課堂中出現不必要的教學意外。
教師要對教材爛熟于胸、心中有數,否則如何起到身教的作用?又怎么會讓高中生信服?高中生對老師的信任就是對知識的信任。同時,課前教師一定要準備好教學工具,適當的教具會讓整個課堂充滿活躍氣氛,會更好地調動高中生的參與積極性,使課堂充滿立體感,更加形象。課堂充滿活躍氣氛,才會讓高中生更有激情,更能釋放出自己的能量,特別對于現今的高中生來說,生動的教具會讓他們更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充分閱讀文本是高中生參與教學的重要前提
高中語文新課標說,閱讀教學是教師、高中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是高中生同文本間的對話。有的課堂當中,經常見到高中生才剛讀完一遍課文,甚至沒有讀完課文,有的字音還沒有讀準確,語氣沒有搞清楚,詞語不知道什么意思,句子沒有讀通順,段落間的前后關系也沒有理明白,課文還非常生疏,教師就已經匆忙地開始教學,組織高中生討論、交流;或者直奔重點、中心思想,談感想、講體會;有的使用課件,利用電子白板出示課文中的重點段落、重點語句,讓高中生接二連三地朗讀、體會、想象,失去對課文的整體認知,沒有整體印象脈絡,讓高中生如何發揮想象力?這樣的課堂既不利于高中生領悟力提高,又不利于培養高中生的語感。此時的高中生對課文缺乏整體印象,不知道文章重點在什么地方,舉出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讓高中生理解,因為理解程度不夠造成體會不深,理解流于表面,泛泛而談,切不中重點。所以,正如于永正老師所說“書不讀熟不開講”,提高語言教學有效性,一定要讓高中生對文本充分閱讀。
三、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氛圍中思維處于最佳狀態。高中生身處輕松、民主、和諧的氛圍里,才能處在最理想的學習狀態。教師應該勤于思考,運用一些積極策略,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如將小游戲引入課堂,把歌曲作為一種獎勵;多使用描述性語言,多對高中生使用鼓勵性語言,慎用、少用批評性語言,不用打擊性語言;教師要對高中生多一些感情,讓高中生感覺到你對他的關注;老師和高中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不要處處以權威自居,俯視高中生;教學過程中,面對問題應該與高中生一起討論,共同解決,尊重高中生的想法,關注高中生的思維,允許高中生提出與自己截然不同的意見。
四、課堂教學中要因時制宜,提出建設性設計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激發高中生興趣就是點燃高中生求知欲望的導火索,激發高中生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好辦法。課堂中,要根據出現的不同狀況、特殊的教學情景,提出適宜方式,調動高中生學習積極性,點燃求知渴望,參與到教學當中。
五、更新教學觀念,確保教學良性發展
傳統教學模式認為,教學就是教師講、高中生聽的模式,高中生通過簡單地聽掌握知識、技能。這種教學模式中不可能讓每一個高中生都參與進來,教師不會注意到每一個高中生的反應。實際上,教學應該是一個流動的過程、是變化的過程。師生在這個過程中共同構建一個世界。素質教育認為,教學要以高中生為主,從高中生現有發展水平、興趣愛好出發,并不是以教材、以已經預設的教學設計為主。要注重高中生的主體性,使教學過程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總之,有效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最關鍵的環節,使用有效教學有益于促進高效學習,在有效學習中反思有效教學,高中生的思維水平和老師的教學水平都會得到更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