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中心醫院牛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518110)何能清 蘭少云 魏少青 廖小兵
高血壓為常見慢性疾病,病程較長,持續影響患者健康,是多種危險疾病的獨立影響因素,具有一定的致死致殘性[1]。受生活習慣改變的影響,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公共衛生問題[2]。住院期間患者能夠接受到相對嚴格的醫療干預,因此血壓控制效果多較佳,但患者出院期間仍需有效控制血壓,方可保證預后[3],這有賴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方案。本研究通過對比,探討了全科醫生團隊健康管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納入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責任社區內252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于本中心登記接受治療時間均在2015年4月~6月,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均分為兩組。觀察組:126例,男81例、女45例;年齡55~67歲,平均(61.4±4.3)歲;病程1~21年,平均(5.7±1.4)年。對照組:126例,男84例、女42例;年齡54~71歲,平均(60.8±5.1)歲;病程2~17年,平均(5.5±2.2)年。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大體一致,本研究已獲得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符合原發性高血壓診斷標準[4];病例資料完整;與本研究配合;戶籍資料在本社區且3年內無變動。排除標準: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意識不清或語言功能障礙;精神疾病患者。
1.2 干預方案 對照組患者接受隨即門診治療,定期實施健康宣教及電話隨訪,向患者發放健康資料與行為指導手冊。
觀察組接受全科團隊式社區健康管理服務:①隨即門診時簽約,在約定時間內由醫生與患者共同制定治療及干預方案,保證患者對自身病程有客觀認識,其后每次就診均直接由固定的簽約醫生負責,每次就診動態記錄血壓、及時調整用藥、約定復診時間,每1~2周開展1次預約門診式血壓管理,保證患者就診的規律性及對醫生的信任感;②簽約醫生每月定時上門家訪,與患者及其家屬積極接觸,了解家庭血壓控制情況及患者精神情況,集中解決不足與隱患,重點監督患者用藥及鍛煉依從性;③除藥物之外,全科團隊積極制定運動、減肥、降脂計劃,強制戒煙酒,低鹽飲食,制定計劃表并要求簽字落實。上述干預的理想狀況是控制體質量指數在24kg/m2以下,每日鈉鹽攝入量低于6g,同時還應在常規用藥基礎上積極應用鈣離子拮抗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WHO推薦的一線藥物。
1.3 統計項目 兩組觀察期均為6個月,統計干預前后患者DBP、SBP,并記錄定期測量血壓、堅持運動、合理飲食及遵醫囑用藥等健康行為模式比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處理數據,計量數據以(±s)表示,組間行t檢驗,計數資料計算構成比(%),組間行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意義。
2.1 兩組干預前后血壓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干預前血壓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均有改善,觀察組干預后DBP與SBP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DBP與SBP值對比(±s,kPa)

附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DBP與SBP值對比(±s,kPa)
組別 n DBP SBP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126 13.91±0.82 11.55±0.81 19.74±1.11 17.85±1.07對照組 126 14.07±0.83 12.71±0.81 19.60±1.12 18.92±1.08 t-1.629 12.286 0.977 7.902 P-0.104 0.000 0.329 0.000
2.2 兩組干預后行為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干預后定期測量血壓、堅持運動、合理飲食及遵醫囑用藥等健康行為模式比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見附表2。

附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健康行為模式比率對比[n(%)]
高血壓為常見心血管疾病,病程較長,持續影響患者健康及生活質量,其所致并發癥甚至有一定致死性。近年研究顯示其發生率呈顯著上升趨勢[5],提示需要積極預防高血壓,并對現癥患者予恰當的健康管理。多項研究均指出目前社區高血壓控制現狀尚不盡人意,現癥患者的發現率及有效管理率均較差[6],這提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缺乏科學、規范的工作路徑及方法,需要積極改進。
本研究顯示,全科團隊式護理服務有助于改善社區高血壓患者預后。該服務模式以全科門診為核心,一對一建立醫患支持體系,保證了患者對醫生的信任,并使得患者的就診更具規律性,醫生能夠及時獲得患者的血壓動態記錄,以調整治療方案[7][8]。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實施以全科門診為核心的全科醫生團隊健康管理模式,結果顯示干預后患者血壓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提示該管理模式對社區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具有顯著效果。有學者指出,患者的行為模式對于疾病控制有重要意義[9][10],養成健康的行為模式可有效降低血壓,減少心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測量血壓、堅持運動、合理飲食及遵醫囑用藥等健康行為模式比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全科醫生團隊健康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習慣,提高其依從性,增強自我管理能力。
綜上,全科團隊式社區健康管理方案能夠有效控制社區原發性高血壓,該模式強調了全科醫師干預的多樣性手段,在患者積極合作的前提下,制定患者能夠接受的治療方案,并定期門診隨訪,在藥物治療的同時,注重從家庭、社會、個人等多方面對影響血壓控制效果的不良因素進行干預,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