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510080)黃培華 黃華 桓文穆 林紫云 郭澤慧
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大多采用透析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1-4]。常規血液透析對血液中的有害物質清除的效果不佳,容易出現瘙癢、營養不良、心衰、胸腔積液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高通量血液透析因其具有彌散、對流、吸附的作用,可以同時清除大、中、小分子溶質,彌補常規透析不能清除大、中分子有害物質的不足,正日益受到重視。為了探討高通量血液透析對毒素的清除效果,以及能否改善營養、能否改善心衰等并發癥,本研究將對高通量血液透析在治療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的療效進行評價,以期在臨床上對該疾病透析方式的選擇起一定的指導作用。
1.1 一般臨床資料 選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透析治療的65例嚴重腎衰竭患者,其中男性39例、女性26例,年齡范圍為29~71歲,平均年齡為52.6±13.4歲。所有患者的基礎疾病類型包括:慢性腎炎23例、高血壓腎病21例、糖尿病腎病17例和高尿酸腎病1例,多囊腎3例。采用隨機分配法將患者分為三組,其中高通量透析組26例、常規透析組20例和血液灌流組19例,三組在性別、年齡、基礎疾病等方面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德國貝朗公司HI PS型高通透性透析器,其中透析液流量維持在500ml/min,血流量維持在200~250ml/min,4小時一次,每周透析3次,治療6個月;常規血液透析采用德國金寶公司生產的130G醋酸纖維膜透析器,常規血液透析的透析液流量、血流量以及透析次數與高通量血液透析組相同;血液灌流組患者采用健帆HA130型血液灌流器和130G醋酸纖維膜透析器進行聯合治療,在常規血液透析的基礎上,每2周進行血液灌流1次,每次治療2小時,在血透開始的同時進行灌流。治療前后詳細觀察和記錄病情變化情況,并檢測透析前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白蛋白(ALB)、血紅蛋白(Hb)、總蛋白(TP)、血清磷(PO4-3)和全段甲狀旁腺激素(iPTH)。

附表1 三組患者血液生化指標的比較

附表2 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2.1 三組患者血液生化指標的比較 由附表1可以看出,高通量組終末期腎衰竭患者治療后β2-MG、iPTH、BUN、Scr、Hb、TP、和ALB指標均優于其他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三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的比較 高通量血液透析組患者心率失常、低血壓和高血壓并發癥均有1例,而常規透析組和血液灌流組均出現心力衰竭的患者,且總并發癥例數均為6例,遠遠高于高通量血液透析組,其總并發癥例數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2。
臨床上,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多數出現少尿甚至無尿現象,同時機體內有大量有毒物質積聚。目前,對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多采用血液透析來清除機體內的有害物質,降低其對機體的損傷作用,維持生命。但是,一般常規的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對有害物質不能進行有效的清除。隨著有害物質的積累,長久下來對機體造成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5]。近年來得到推廣的高通量血液透析采用高分子聚合物的濾膜,具有更高的擴散性能和水力學通透性,其濾過效應較常規血液透析顯著提升,可以將血液中各種大、中分子有害物質濾過,達到有效的排毒作用。已有的研究顯示,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其炎癥反應降低,機體營養改善,治療效果顯著提升,延長了患者的生存時間[6][7]。
本次研究中,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的終末期腎衰竭患者血液中β2-MG、iPTH、Hb、TP、PO4-3和ALB等生化指標均優于常規血液透析組和血液灌流組,表明高通量血液透析能夠為患者血液清除更多的有害物質,維持了血液微環境的良好穩態環境,在改善尿毒癥患者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及β2-MG清除方面效果優于常規透析,同時患者營養狀況有所改善。此外,高通量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力衰竭、心率失常和血壓異常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方面均低于常規血液透析組和血液灌流組,顯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均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高通量血液透析對終末期腎衰竭患者的有害物質清除、代謝紊亂糾正、營養的改善均顯著優于常規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并且顯著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療終末期腎衰竭患者,對患者的血液內有害物質的清除能力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控制較常規透析有明顯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