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潛江市老新鎮衛生院(433100)黃濤
小兒濕疹是較為常見的小兒過敏性皮膚病,好發于12個月以內的嬰兒,皮疹病程長,容易反復發作,給患兒造成極大痛苦。近年來,我院應用馬來酸氯苯那敏聯合復方爐甘石對小兒濕疹進行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兒濕疹患者78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平均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男嬰19例,女嬰20例,月齡(6.7±1.1)月,病程10d~19d,平均(15.3±1.2)d,對照組男嬰18例,女嬰21例,月齡(6.6±0.9)月,病程10d~21d,平均(16.0±0.9)d,兩組患兒均未母乳喂養,且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上無統計學差異,可以進行病例對照研究。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馬來酸氯苯那敏(國藥準字H34020628,安徽城市藥業)0.175mg/kg,2次/日,復方爐甘石洗劑(國藥準字H31022790,上海運佳黃浦制藥)適量涂于患處,每天3次;對照組僅給予與觀察組相同的復方爐甘石洗劑進行治療。1周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并在治療期間密切關注用藥不良反應情況。
1.3 療效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優:紅斑或丘疹基本消失,無新出濕疹,無瘙癢;良:紅斑或丘疹消退50%以上,無新出濕疹,可有輕度瘙癢;差:患兒紅斑或丘疹消退情況不明顯,有新出濕疹產生,瘙癢情況無改善[1]。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經過1周的治療后,觀察組患兒臨床療效優秀率以及優良率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附表。
2.2 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情況比較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均未產生明顯的與用藥相關的不良反應,生命體征平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小兒濕疹的病因較為復雜,既有先天的遺傳因素,也有后天的環境因素,如外界致敏物質刺激、消化不良、營養失調等,其病理機制為Ⅰ型變態反應,患兒主要表現為頭面部、四肢及皮膚皺褶處的紅斑或丘疹,并伴有瘙癢,該病為自愈性疾病,可隨患兒的年齡增長而逐漸減輕直至痊愈。但在患兒發病期間,可有濕疹處的皮膚灼熱和瘙癢現象,患兒易煩躁、哭鬧,影響其正常生活,因此臨床中需對該病進行治療。在治療藥物選擇方面,由于嬰幼兒各器官系統發育不完全,因此要避免使用毒副作用大的藥物。復方爐甘石洗劑內含爐甘石、氧化鋅以及甘油等成分,涂抹于皮膚表面后,水分蒸發,患兒會感到清爽,從而改善瘙癢癥狀,其中的爐甘石以及氧化鋅物質具有良好的消炎、散熱、止癢作用,甘油可保持患處皮膚濕潤,從而起到減輕濕疹的作用。但單純的爐甘石洗劑解表效果好,但對于患兒體內的Ⅰ型變態反應情況無改善,因此總體治療效果欠佳。馬來酸氯苯那敏為第一代抗組胺藥物,其具有較強的抗H1受體作用,起效快,經肝臟代謝,隨尿液排出,安全性能好,配合復方爐甘石洗劑用于治療小兒濕疹效果較好[2]。在我們的研究中,觀察組患兒聯合使用馬來酸氯苯那敏與復方爐甘石洗劑,其臨床效果明顯優于單純使用復方爐甘石洗劑的對照組。
綜上所述,馬來酸氯苯那敏聯合復方爐甘石洗劑治療小兒濕疹效果明顯優于單純使用復方爐甘石洗劑進行治療,且馬來酸氯苯那敏服用劑量小,無毒副作用,值得在臨床上予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