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縣人民醫院(223700)許安順
腦梗死又稱腦卒中或腦中風,病因多樣,絕大多數是由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該病預后較差,患者發病后可嚴重削弱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功能,而且可明顯增加死亡率。近年來我院給予腦梗死患者吡拉西坦聯合尼莫地平治療,旨在探討其療效及不良反應。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5年6月腦梗死患者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齡62~78歲,平均(70.3±5.5)歲。所有患者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全組均符合全國第4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修訂的診斷標準,并經臨床影像學證實;②患者對治療方法均知情同意;③排除伴有精神抑郁患者、肝腎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對實驗藥物過敏或有禁忌癥患者。
1.2 方法 全組患者根據具體合并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給予控制血壓、降糖治療,同時給予他汀類調脂藥物等治療,在此基礎上給予尼莫地平每次30mg,每日3次口服,療程為12周。吡拉西坦每次0.8g,每日3次口服,療程為12周。治療過程中觀察癥狀及改善情況,并觀察用藥過程中出現的不良事件。
1.3 療效判定 采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臨床癡呆程度量表對全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時和治療12周時癡呆程度進行評定。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評估 全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后、治療12周后采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臨床癡呆程度量表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
2.2 不良反應情況 聯合治療后有3例(6.7%)出現偏頭痛不良反應,服藥第2天即緩解。
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腦梗死發病率為13.3%,且隨著年齡的增加患病率增加。這可能與老年人血管病變、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有關,此外,腦梗死發病也與長期吸煙、飲食不當、缺乏體育鍛煉、過量飲酒、過度的精神壓力及抑郁、有基礎心臟疾病和高脂血癥有關。
腦梗死屬于急癥,治療原則是爭取超早期治療,在發病4~5小時內盡可能確定個體化和整體化治療方案,依據患者自身的危險因素、病情程度等采用針對性治療,以利于患者預后。目前腦梗死治療藥物主要是改善患者腦循環、神經遞質替代治療等。在改善腦循環藥物中,尼莫地平較為常用,尼莫地平是一種鈣通道阻滯藥,它可以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具有抗缺血和抗血管收縮的作用,適用于各種原因的蛛網膜下隙出血后的腦血管痙攣和急性腦血管病恢復期的血液循環改善。吡拉西是a-氨咯酸的環化衍生物,能選擇性的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作用,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血液灌注,對物理化學因素所致腦損傷有保護作用。

附表 45例腦梗死患者治療前、治療中、治療后療效比較
有研究結果提示[1],腦梗死發病后6月內是神經功能恢復的‘黃金時期’,對語言功能的有效康復甚至可長達數年。同時,對腦梗死患者心理和社會上的輔助治療也有助于降低殘疾率,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其早日重返社會。本研究中,我們給予腦梗死患者尼莫地平聯合吡拉西坦治療腦梗死,治療后簡易智能狀態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臨床癡呆程度量表評分均優于治療前,顯著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癥狀。
綜上所述,吡拉西坦聯合尼莫地平治療腦梗死安全、有效,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