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102200)劉建華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人口老齡化,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亦出現升高趨勢,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威脅中老年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1],也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命的第一殺手[2]。根據衛生部提供數據,我國心血管死亡人數由2006年的183.7/1000000升至2008年的241.0/100000,表明我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勢十分嚴峻[3][4]。心血管疾病屬慢性病,治療周期長,患者需要長期服藥,而中成藥療效穩定,作用平緩,特別是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恢復期具有西藥無可替代的作用[5]。近年來中成藥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上取得了長足進展,為了客觀評估這類中成藥物的使用情況,探討臨床用藥的特點和趨勢,現以我院中藥房2012年~2014年心血管類中成藥使用情況進行分析,為臨床安全、有效、經濟的用藥提供依據。
1.1 資料來源 全部資料來源于我院藥品計算機管理系統中2012年~2014年使用心血管類中成藥統計數據,包括藥品編碼、藥品名稱、劑型、規格、用量和銷售金額。
1.2 方法 統計2012年~2014年我院使用的各種心血管類中成藥的銷售額,DDDs及日用金額(DDc)等指標。各種藥品的限定日劑量DDD值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新編藥物學》[6],未載的藥品根據藥品說明書推薦的成人常規治療劑量而定。DDDs=藥品年銷售量(規格×藥品銷售數量)/相應藥物的DDD值。DDc值=藥品總銷售金額/DDDs[7]。DDDs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應臨床對藥物選擇頻度,DDDs值越大,說明該藥物的使用頻度越高。DDc反應平均日均費用,提示藥品使用成本。金額與DDDs的排序比=金額序號/DDDs序號,此比值反應銷售金額與用藥人數是否同步,比值越接近或等于1時,表明同步情況良好,占有市場份額與藥物用藥頻度均較高,兼有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比值大于1時,說明其在同類藥品中價格相對低廉,市場份額較小,但用藥頻度較高,社會效益好于經濟效益,比值小于1時則相反。
2.1 心血管類中成藥銷售金額比例統計分析 2012年~2014年我院中成藥和心血管類中成藥的使用總金額見附表1。2012年~2014年我院中成藥銷售金額逐年呈上升趨勢,心血管類中成藥金額也呈上升趨勢,三年間心血管類中成藥占中成藥銷售金額比例分別為23.85%、25.30%、26.15%,顯示心血管類中成藥比例也呈上升趨勢。究其原因,一方面中成藥以中草藥為原料,經制劑加工而成各種不同劑型的中藥制品,是我國歷代醫藥學家經過千百年醫療實踐創造總結的有效方劑的精華[8]。隨著人民對心血管疾病防治理念的發展和人們對疾病的重視,中藥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備受關注,在心肌梗死、慢性心臟病及腦血管疾病中使用已被接受[9]。另一方面,近年來我院所在地區人口數量增長較快同時我院心血管內科發展迅速,介入技術逐漸成熟,成立了冠心病介入病區,配套設施日漸完善,住院及門診心血管患者人數比例逐步上升。
2.2 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銷售金額前五位藥物情況分析 2012年~2014年以金額統計排列前五位的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使用金額見附表2,其占全年心血管類中成藥銷售金額的百分比分別為40.12%、47.61%、49.10%。說明中藥注射劑在心血管類中成藥中占主導地位,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是因為注射劑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中藥新劑型,具有中藥所具有的優點。與西藥制劑相比,中藥制劑具有“多靶點、多效應”的作用[10]。中醫理論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中藥可對多個靶點起效,如活血化瘀類中藥具有消除動脈硬化斑塊、疏通血管和加速血液循環等多種效果,主要于心腦血管患者[11]。連續3年都排在前兩位的是舒血寧注射液、丹紅注射液。這是因為丹紅注射液由中藥丹參、紅花經現代特殊工藝科學配方提取的復方制劑,中藥丹參功效是活血化瘀,而且紅花具有活血通絡、祛瘀止痛之功效。二者均為治療胸痹的常用藥,能夠明顯緩解心絞痛癥狀,改善心肌缺血情況。而舒血寧注射液是一種中藥類活血劑,主要成分是銀杏葉提取物,銀杏葉中提取的黃酮類化學成分能擴張冠狀血管,改善臟器血液循環及末梢微循環,分離出的二萜類化合物銀杏內酯B具有很強的PAF受體阻斷作用。抑制PAF活性,降低全血粘度,血漿粘度及血漿纖維蛋白原,減少微血栓形成。同時還有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心腦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及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

附表1 心血管類中成藥銷售金額及占中成藥銷售金額的比例

附表2 使用金額前五位的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

附表3 使用金額前十位的心血管類口服中成藥

附表4 DDDs前五位的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及其DDc排序

附表5 DDDs前十位的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及DDc排序比
2.3 心血管類口服中成藥銷售金額前十位藥物情況分析 2012年~2014年以金額統計排在前十位的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使用金額見附表3,其全年心血管類中成藥總銷售金額占全部中成藥的百分比分別為19.24%、19.18%、16.69%。說明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呈逐年下降趨勢,這主要是因為我院為中醫醫院,為了更好發揮中藥的療效,醫院加大了中藥飲片的使用力度。但其中銀丹心腦通軟膠囊、銀杏葉片、銀杏葉膠囊、血塞通片憑借自身的療效確定、價格適中等特點,連續三年排列前五位。而銀丹心腦通軟膠囊連續三年排在第一位,主要成分銀杏葉、丹參、燈盞細辛、三七、山楂、絞股藍、大蒜、天然冰片,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食化滯,適應人群有:氣滯血瘀引起的胸痹,癥見胸痛、胸悶、氣短、心悸等。能同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頭暈頭痛和中風后遺癥,同時防止心肌梗塞、腦中風的復發。具有“心腦同治”的功效。療效顯著,臨床治療廣泛,綠色安全,所以用量較大。銀杏葉片、銀杏葉膠囊與中藥注射液舒血寧排名相吻合。說明口服與注射用的銀杏提取物療效確定,被廣大臨床醫師認可。
2.4 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DDDs排序和DDc分析 將2012年~2014年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進行DDDs排序及分析,以DDDs統計排列前五位的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結果見附表4,由統計結果可知,2012年~2014年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用藥頻度穩定,大部分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DDDs都穩步增長,其中舒血寧注射液、丹紅注射液、兩個品種連續三年排在前兩位,與使用金額排序一致,得到了患者和醫師的認可和信賴,經得起市場考驗。值得注意的是,舒血寧注射液(5ml)DDDs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12年的第一位下降到2014年的第四位,從附表4中可以看到舒血寧注射液(5ml)DDc值最小,表明臨床用藥有“求貴”的現象,應該對中成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加大管理力度,降低患者用藥負擔。在費用方面,三年間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各個品種DDc呈下降趨勢,但舒血寧注射液(2ml)、丹紅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DDc值還是比較高,用量比較大,應注意臨床合理用藥。
2.5 心血管類口服中成藥的DDDs和DDc分析 將2012年~2014年心血管類口服中成藥進行DDDs排序及分析,以DDDs統計排列前十位的心血管類口服中成藥結果,見附表5,由統計結果可知,2012年~2014年,銀杏葉片、血塞通片、復方丹參滴丸、銀丹心腦通軟膠囊連續兩年排在前五位,其中銀杏葉片連續兩年排在第一位,高于其他品種,其療效確切、價格適中得到了患者和醫師的認可和信賴,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DDDs排序前十位的藥物,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表明我院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臨床應用比較穩定。在費用方面,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三年間每個品種的DDc均保持穩定或逐年下降,排在前十位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DDc值均在十元以下,說明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不但服用方便、便于攜帶保存,而且平均日均費用較低,更適用于心血管疾病這種病程長,需長期、隨時服用的藥物的慢性病患者,易被患者接受。可供臨床不同經濟狀況的患者合理選擇用藥。
2.6 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用心血管類中成藥銷售金額與DDDs排序比值同步性較差,見附表4、5。注射用心血管類中成藥DDDs排序比值2012年介于0.5~3、2013年介于0.67~1.5、2014年介于0.8~1.25,見附表4。口服心血管類中成藥DDDs排序比值2012年介于0.25~4、2013年介于0.25~4、2014年介于0.5~3.5,見附表5。大多數比值偏離1,說明藥品消耗量與銷售金額同步性差,例如:銀丹心腦通軟膠囊排序比三年來一直低于1(0.25~0.5)表明雖然價格偏高,但其臨床使用率也較高,臨床應用時要關注其合理性;2012年舒血寧注射液(5ml)排序比為3,銀杏葉片排序比為4;2013年復方丹參滴丸排序比為4;2014年銀杏葉片排序比為2,說明三種藥物在同類藥品中價格便宜、臨床使用率較高。
心血管疾病屬于中醫“胸痹”、“心痛”、“真心痛”等范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簡稱冠心病)是中老年常見病和多發病,心腦血管疾病是位居首位的致殘,致死性疾病,已成為危害我國人口的主要疾病[12]。傳統中醫藥在其防治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2年~2014年我院心血管類中成藥的銷售金額呈上升趨勢,因為一些治療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藥具有療效確切,不良反應小和費用低的特點[13],還有隨著我國傳統醫藥的發展,我國獨創的中藥新劑型(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取得了越來越廣泛的使用。中藥注射劑具有有效供給人體和生物利用度高等優點,改變了中藥傳統的給藥方式,并在心血管疾病,抗腫瘤和抗感染治療方面取得了較好療效[14]。同時也說明了傳統中藥的活血化瘀、滋陰養血作用在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治療領域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心血管類中成藥注射劑銷售金額占絕大部分,說明使用注射劑的患者較多,應注意其合理性,中藥用之得當,可迅速奏效,反之,輕者浪費藥品和耽誤病情,重者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中成藥能否辨證用藥直接關系到臨床治療效果和用藥安全[2]。出現不按辨證施治原則使用中成藥主要是西醫,有資料顯示在臨床實踐中,有超過70%的中成藥是西醫師開出的,我院心血管科絕大多數是西醫師,目前中藥注射劑絕大部分都由西醫師開出,而西醫師很難掌握辨證施治的技巧,應用注射劑往往不是辨證施治而是“辨病施治”[15]。中藥注射劑必須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使用,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的適應證和給藥途徑用藥,任何超出說明書中“功能主治”范圍的用藥都有潛在危險[16]。臨床藥師也要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共同加強中藥注射劑的安全使用,減少不良反應。同時我院使用的心血管類中藥注射液DDc值較高,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17]。
由此次用藥分析調查可知,本院在對心血管類中成藥的選擇,基本上以經濟有效、治療效果確切為原則,使用情況比較合理,基本符合藥物經濟學原理。隨著醫學的發展,中藥研發力度不斷加大,更多迅速、高效、長效的新型中藥制劑將投入臨床使用,中成藥的特色優勢在未來的心血管系統疾病防治中將得到充分體現,其應用前景將更加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