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博濟醫院)(511300)溫玉枚 吳慧萍 譚張紅
腦卒中或稱中風,指因機體腦循環障礙所致局灶性或全面性的腦血管損傷,包括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和腦出血等,其發病率與復發率高、致死率和致殘率也極高。我國對于腦卒中患者的護理通常僅局限于其住院期間,患者出院后在家中的延續性護理卻未被重視。近來有國外研究指出,對腦卒中患者予以積極的延續性護理,可使病情穩定患者的腦卒中復發率大大降低[1]。本研究擬通過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與以往傳統的家屬普通護理結合社區護理進行療效及生存質量方面的比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100名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研究兩組各50例。兩組分別有男性31、27例、女19、23例,平均年齡(54.3±13.7)、(55.6±12.5)歲;兩組各有缺血性腦卒中37、39例,出血性腦卒中13、11例兩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病情未見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標準 兩組患者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2]診斷標準,排除癡呆、失語、意識障礙或認知障礙者;排除合并其他重要臟器功能衰竭者;排除不能配合治療及隨訪者;均知情同意。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根據相關的護理實踐指南,對腦卒中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出院指導,囑咐患者及家屬正確面對術后突發情況,盡量避免情緒波動,堅持健康飲食及正確的功能性恢復訓練,并定期隨訪。
1.3.2 研究組:采用延續性護理干預模式,具體內容如下:①于患者出院前l周以講座形式開展健康教育,反復詳細講解腦卒中危險因素的控制方法,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②于患者出院前3天由主管護士對其進行系統全面的護理評估并記錄;③患者出院后首月每周均需回院復查一次,由主管護士對其進行系統全面護理評估,主管醫生對患者病情進行重新評估,篩查危險因素并建議改正,復診過程中若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并調整延續性護理措施;④患者出院后由康復師每月上門進行1次家庭訪視,積極查漏補缺,并做好記錄。
1.4 觀察指標 于兩組患者出院前1周及出院后6個月記錄其Barthel指數(BI)評定量表;焦慮及抑郁量表評分(SAS、SDS);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收縮壓(SP);比較兩組6個月后治療依從性(優:完全遵出院醫囑及護理指導進行出院后治療及護理;良:部分依從;差:未依從或僅有少數時間依從)及疾病認知度(優:基本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了解治療目的及重要性,理解護理行為意圖;良:部分了解;差:不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治療、護理的行為意圖),總優良例數=優例數+良例數,注意記錄兩組隨訪期間腦卒中復發例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s)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若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院前后生活質量、心理狀態及相關檢驗指標比較 結果顯示,出院前兩組BI、SDS、SAS、TG、TC及SP差異不顯著;而出院后6個月,除對照組TG外,兩組上述指標均較出院前有明顯改善,而觀察組改善幅度更顯著(P<0.05),詳見附表1。

附表1 兩組出院前后BI、SDS、SAS、TG(mmol/L)、TC(mmol/L)、SP(kPa)比較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疾病認知度及卒中復發情況比較 干預6個月后研究組依從性、疾病認知度的總優良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卒中復發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

附表2 兩組治療依從性、疾病認知度即卒中復發情況比較
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意外中常見的一類疾病,由于多數患者出院后即中斷了專業性、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其致殘、致死及復發率均較高,而預后的生活質量水平及精神狀態則較差。傳統護理治療中,患者普遍出院后有出現安全感降低,自我護理能力欠佳,擔心疾病復發導致心理壓力大等系列問題,均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健康狀態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對腦卒中知識了解甚少的患者,其自身防范能力及出院后突發狀況的應急能力過低,使機體易受到損傷,而延續性護理能對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積極的影響,不僅從心理上疏導,更針對每一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教育講解,既增加了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又讓患者明白了為什么要這樣進行治療,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順利構建醫護患之間信任的橋梁。
延續性護理即通過一系列的行動設計以確保病人在不同的健康照護場所及同一健康照護場所受到不同水平的協調性與延續性的照護。其通過對患者的治療信息、在其他醫療機構的治療記錄的了解,對患者的康復實施連續、一致的協調管理,對其機體的康復有著積極的作用。近幾年來國內已有學者陸續開展對延續性護理模式的研究。延續性護理模式是住院護理的繼續和延伸,是由專業人員根據患者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的一系列康復指導計劃,以醫院延續到家庭為主要方式,全面了解患者具體情況,由專門的護理小組評估其潛在危險因素后,制訂科學合理的出院計劃,并根據實際復診、隨訪情況調整治療方案,進一步鞏固腦卒中患者的康復護理工作。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6個月后雖然兩組各項指標均有改善,但研究組BI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SDS、SAS、TG、TC及SP又低于對照組;同時治療依從性、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及卒中復發情況上觀察組也顯著優于對照組,說明延續性護理模式相對于傳統護理手段而言,除了在進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能力,調節不良情緒,提高總體生存質量方面有明顯積極作用外,還能提高患者疾病認知度及治療依從性,讓患者意識到配合治療、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而形成自我監督,在改善血脂、血壓等指標上也有積極作用,這也與國內學者報道相一致。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模式能夠有效保證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的系統性、連續性,利于患者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值得進一步特別是在具體的護理方法、規范化綱要化的護理模式上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