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醫院(102200)邢立玲 郝桂蘭
靜脈輸液是兒科常用的治療方法,其特點是快速、有效,也是護理操作的基本功[1]。小兒靜脈穿刺難度大,患兒配合程度低,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要求高。故兒科護士不但要有高超的靜脈穿刺技巧,還必須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隨著醫院、科室發展需要,新護士逐年增多,導致低年資護士比例增大,因而提高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影響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重要指標[2],2015年1~3月,我院兒科通過一系列循證研究,運用格林模式對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問題進行研究,旨在規范兒科靜脈輸液操作技術,提高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患兒家長滿意度。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1月~3月我院兒科具有護士執業資格的工作5年以下的護士(N1、N2級護士)36名(包括在兒科輪轉的新分配護士21名),均為女性,年齡(21.11±1.55)歲。其中,本科學歷占2.8%,大專學歷占41.6%,大專在讀占55.6%。排除不具有護士執業資格、長期休假的人員。
1.2 方法 調查者以格林模式理論為指導對我院兒科36名低年資護士(包括在兒科輪轉的新分配護士21名)的靜脈輸液相關知識、操作技能、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滿意度進行系統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分析影響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的相關因素。采取措施有針對性的實施培訓。培訓前后對輸液相關知識、操作技能、患者滿意度等方面進行分析。格林模式干預過程見附表1。
1.3 資料收集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收集資料,統計低年資護士2015年1月(培訓前)、3月(培訓后)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采用“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調查問卷、靜脈輸液滿意度調查問卷、靜脈輸液操作技能現場觀察表”進行效果評估。調查問卷由3名副高以上護士參照《2014年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及我院住院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自行設計,經過6名護理專家的審閱和修正,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靜脈輸液相關知識調查問卷表包括靜脈輸液規范知識、靜脈輸液健康教育知識兩個維度,共15個條目,采用5級評分,知識的掌握分為完全掌握、掌握、一般、不掌握和完全不掌握5個等級;賦分為5分、4分、3分、2分、1分,總分75分,得分越高說明知識掌握越好。靜脈輸液滿意度調查問卷是護士在完成患兒的輸液后由調查者將調查表交給家長進行滿意度評價,共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四個選項。由患兒家長單項勾選,并給予改進意見或建議。最后由調查護士收回。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靜脈輸液操作技能現場觀察表是根據北京市質控中心靜脈輸液考核評分標準中操作過程部分制定,根據考核標準進行評分,滿分60分。

附表1 格林模式干預過程
附表2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比較(±s)

附表2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比較(±s)
組別 人數 靜脈輸液規范相關知識 操作技能培訓前 36 50.50±3.45 38.34±6.92培訓后 36 69.46±4.01 55.13±4.54 t 21.51 12.17 P<0.000 <0.000

附表3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滿意度比較[例(%)]
1.4 數據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
2.1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比較見附表2。培訓前后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相關知識、靜脈輸液操作技能等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格林模式培訓前后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患者滿意度比較見附表3。培訓前后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患者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1 格林模式是一種發展成熟并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計劃干預模式,該模式提出在制訂計劃前進行系統的評估,分析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并將這些影響因素歸納為傾向、促成及強化因素,而行為變化是這三大因素的綜合結果,從期望結果的傾向、促成及強化三大干預策略中設計干預措施,能更加有效地達到預期效果[3][4][5]。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格林模式培訓后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高于培訓前,(P<0.01)充分顯示格林模式培訓在提高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穿刺一次成功率上的明顯效果。
3.2 格林模式培訓能夠提高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相關知識 格林模式注重的是個體信念和行為的促進。根據知信行理論,將知識經過轉化影響其行為[6]。本研究根據現狀調查中低年資護士存在的靜脈輸液相關知識掌握欠缺等薄弱環節,制定了完善、有效的培訓計劃。主要提供《2014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培訓,健康教育與溝通技巧輔導,培訓方式有講座、有情景模擬練習、有視頻資料展示等。通過培訓后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得分均有顯著提高(P<0.01),說明以格林模式理論框架為指導的培訓能顯著提高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輸液相關知識。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格林模式在健康教育和促進前從結果入手,更加達到有效的預期效果,與陳燕[7]、梁志金[8]等研究結果一致。
3.3 格林模式培訓能提高兒科低年資護士的靜脈輸液操作技能 格林模式促成因素的形成對個體行為發展有支持作用[9]。根據現狀調查中兒科低年資護士存在靜脈輸液操作技能不熟練,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低等問題,此模式結合了《2014靜脈治療護理技術操作規范》要求對兒科低年資護士進行靜脈輸液操作技術、技巧的培訓,通過不斷完善操作流程和制度,帶教老師一對一輔導及科室創造學習環境,營造學習氛圍等舉措,促進了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的行為形成。培訓內容與臨床緊密連接,有利于低年資護士掌握,培訓后考核與績效掛鉤,提高低年資護士學習積極性,有效的提高了培訓效果,使低年資護士能夠將所學技能進一步鞏固強化。格林模式培訓可提高兒科低年資護士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及靜脈輸液患者滿意度(P<0.01)。這與童鶯歌[9]、梁志金[8]等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符合格林模式的核心概念,以格林模式理論框架為指導的培訓,既注重靜脈輸液相關知識的培訓,也重視靜脈輸液穿刺技能的提高,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兒科低年資護士對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加強了低年資護士的溝通技巧在臨床中的運用能力,提高了兒科靜脈穿刺一次成功率及患者的滿意度。為低年資護士規范化培訓提供了理論依據[1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