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人民醫院(334300)李旭平
重型腦損傷屬于外傷性疾病,常表現出的疾病特征主要有病情變化快、病情復雜等,而且還會導致患者出現嚴重的殘疾或死亡,臨床治療上的治療原則以顱內減壓為主,并做好相關并發癥的控制工作,以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變化[1][2]。此次研究為患者采用改良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并探析其應用效果,值得推廣。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重型腦創傷患者實行觀察分析,其中39例研究組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齡23~74歲,平均45.87±5.09歲;創傷原因:高處墜傷14例,車禍11例,摔倒9例,其他5例。39例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6例;年齡24~76歲,平均46.71±5.16歲;創傷原因:高處墜傷15例,車禍12例,摔倒8例,其他4例。兩組患者在臨床資料對比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①研究組:改良外傷大骨瓣開顱減壓術。以患者顴弓耳屏前的1厘米部分作為手術基點,在耳廓上方位并向后延伸位置做手術切口,以達到患者頂骨正中線為準;在頂骨骨瓣四周做中線,長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骨窗的前界、上方、后方位以及下界分別為額極、矢狀竇旁;對蝶骨實行誘導,并對其實行深部咬除,保證顳骨和蝶骨平臺能夠完全顯露;于患者硬膜外實行放射狀切開處理,以充分誘導及顯露頂葉、顳葉和前顱窩等部位;確保止血措施完成后,對患者的顳肌筋膜實行硬腦膜擴大修補。②對照組:常規骨瓣減壓術。找到患者出現血腫的位置,并實行單側開顱減壓手術或者雙側開顱減壓手術;確定硬腦膜完全切開后,有效清除血腫內容;對去骨瓣實行減壓處理,范圍為8cm×8cm;對患者的腦肌和行顳肌實行有效縫合。常規操作及常規治療方法同研究組。
1.3 療效評定標準 患者接受手術后的臨床預后效果:①治愈:臨床指標恢復正常,能夠獨立生活;②中殘:臨床指標得到改善,能夠獨立完成基本生活內容;③重殘:能夠根據指示完成簡單動作,無獨立生活和行動能力;④死亡:患者無生命跡象。預后良好率=治愈率+中殘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SPSS13.0軟件對數據統計學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用x2檢驗計數資料,用P<0.05差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附表 分析兩組患者的預后良好率(n/%)
研究組的預后良好率87.18%,與對照組的64.10%相比效果更佳,且差異P<0.05。詳見附表。
由于重型腦損傷患者受到的傷害較為嚴重,且死亡率較高,找到適宜的手術治療方式十分必要,而改良外傷大骨瓣開顱術相對于常規手術方式而言,具有更多優勢,如手術操作簡單、視野開闊等,進而能有效清除顱內血腫,盡快完成相應的顱內減壓處理,進一步提升了患者的預后效果[3][4]。根據統計數據可知,研究組術后的GCS評分與對照組的相比明顯更高,且差異P<0.05;術后預后效果的優良率為87.18%,與對照組的64.10%相比效果更佳,且差異P<0.05。綜上所述,為重型腦創傷患者實行改良外傷大骨瓣開顱術治療,可獲得較為理想的臨床應用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