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英
摘要:目的 探究產婦臨產期心理焦慮的相關因素以及采取有效的護理對策,從而減輕待產婦臨產后的心理壓力。方法 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5例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調查問卷的方法詢問產婦臨產后的心理狀況以及相關原因,歸納為:產婦的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收入狀況、醫院的環境、注重孩子性別、擔心孩子的安全、恐懼分娩等,并針對心理焦慮狀況采取了相應地護理措施。結果 105例產婦在臨產時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問題出現,但通過醫護人員對各產婦的心理焦慮相關因素調查分析,并制訂了相應的護理措施后,使得臨產婦的心理壓力得到明顯地改善。結論 通過對產婦臨產期的心理焦慮問題進行全面地調查分析,并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就能有效地改善產婦的焦慮心理,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臨產期;心理焦慮;護理對策
因為分娩是女性生命過程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段,通常分成三個階段完成,順利地進行每個階段對產婦和嬰兒而言都意義重大。所以,產婦在臨產期一般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特別初次分娩心理焦慮問題更為突出。分娩是一個特殊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產婦存在著這種特殊的心理及生理變化,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這些焦慮情緒將會導致產婦的中樞神經系統發生功能性紊亂,而影響到體內激素水平,將導致體內兒茶酚胺增加,去甲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使子宮收縮乏力,影響產婦的順利分娩,所以全面調查分析產婦臨產后焦慮相關因素并采取優質高效的護理措施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1]。優質的護理將會很大程度地緩解產婦的心理壓力,有效減輕她的心理焦慮。現將對我院采取的對臨產后產婦心理焦慮狀況的護理措施簡要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10月~2015年9月接收的105例產婦進行回顧性分析,該組105例待產婦年齡在22~35歲,平均年齡為26.5歲,其中初產婦有70例,經產婦35例,在剛入院時所有產婦心理狀況都較好。該105例產婦中,有102例產婦順利分娩,成功率為97.1%,有3例產婦分娩不順利行剖宮產,占2.9%。該105例產婦在臨產后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
1.2方法 采用訪談式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焦慮量表評估和自行設計的焦慮相關因素表。
2 結果
用焦慮量表測得結果,每例臨產期產婦均存在著焦慮情緒,與其相關的因素有:產婦的年齡、經濟收入狀況、文化程度、醫院的環境、恐懼分娩等、關注孩子的性別,擔心胎兒發育是否正常、能否安全順利分娩。通過采取相應的護理對策,臨產期產婦的焦慮情緒有了顯著的緩解。
3 護理對策
3.1正確認識心理焦慮情緒 心理焦慮是內心的一種緊張不安而造成的不愉快情緒。主要是自身施加的心理壓力,產婦往往會有無助感,缺乏自信,不能放松,表現出沒有耐心,甚至出現預測不幸、哭泣、退縮等行為[2]。產婦的心理狀態、胎兒、產道、產力是影響分娩的四大重要因素。因此,產婦在臨產后,隨著宮縮地不斷加強,消極情緒的進一步放大,就會引發一系列的機體變化,例如、產婦心率加速、子宮缺氧收縮乏力、肺內氣體交換不足等,這樣就會消耗產婦大量的體力。由此可見,對產婦臨產后進行有效的護理對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2心理護理
3.2.1降低產婦產前的焦慮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尊重待產婦并富于同情,態度和藹,耐心聽取待產婦的敘述和提問,不向待產婦提要求或強制其行為,接受產婦的各種行為方式,如允許她與他人談話、哭泣、喊叫等,允許家屬陪伴在她身邊,做好家屬的宣教工作,產前給予其丈夫、父母有關知識和信息,如分娩過程中必要的檢查、治療等,鼓勵家人參與及配合,使孕婦減輕焦慮,并且用待產婦能聽懂的語言進行交談,解答她所提出的疑問,讓她對要掌握的知識、技巧有所了解,積極配合。
3.2.2降低產婦對分娩過程的恐懼感
3.2.2.1通過調查表研究發現,產婦自身的因素方面,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高,經濟收入越豐厚,往往考慮的事情越多,反而會導致焦慮的分值偏高。所以,必須要正確地、全面地調查分析產婦的心理焦慮的程度及其來源因素,對產婦的內心狀況有足夠的了解后有針對性地講解分娩的基本知識及注意事項,使產婦對分娩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增強信心。
3.2.2.2熱情接待產婦,詳細介紹醫院的環境,并營造一種溫馨、安靜、整潔的醫療環境,護理人員盡可能的為產婦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適時地播放輕音樂,使得產婦地整個身心處于放松的狀況。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簡要地向產婦介紹待產室、分娩室、分娩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設備等,這樣更能有效地解除產婦因陌生的環境而產生的焦慮情緒。
3.2.3護理人員幫助產婦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向產婦及其家屬講述男女平等的知識,消除產婦心理上多余的擔心,進而保持平靜地心態待產。
3.2.4減輕產婦對胎兒發育情況的擔心。目前,我國已經全面提倡優生優育,而有些產婦仍然顧慮也較多,擔心新生兒的發育情況,特別是之前有過發育畸形的孩子者其心理更加敏感、焦慮和擔心,因此,護理人員在與產婦交流溝通時特別注意說話的方式。耐心地回答產婦提出的合理的問題,并給予講解胎兒的發育過程,減輕產婦對胎兒發育情況過分的擔心。
4 討論
產婦臨產后其心理、生理和社會因素將不斷變化著伴隨到分娩,這是一種非常大的應激反應過程。一旦這種應激反應造成產婦心理出現異常變化卻不能自我控制與調節時就很容易形成焦慮情緒。而這種焦慮情緒過度就形成心理病態,將直接關系到能否自然分娩。待產婦過分焦慮可導致胎兒窘迫、產程異常、難產和產后出血等并發癥,所以,護理人員應該全面調查分析臨產后產婦焦慮情緒的來源以及相關因素,加強孕產期的健康教育宣傳和指導,做好優質護理服務,營造舒適和諧的醫療護理氛圍,予以心理疏導[3],并做好陪護家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建議產婦家屬的全程陪護,特別初產婦讓她獲得更多的親情支持鼓勵和分娩生產知識,還有正確的分娩方法等,并指導家屬做好產婦的心理疏導和生活的護理,盡量消除產婦臨床后的焦急情緒,這樣更加有利于順利分娩。
參考文獻:
[1]徐小春.待產婦臨產后焦慮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A].中華護理學會.全國婦產科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C].中華護理學會,2006:2.
[2]周紅琳.產婦臨產后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1,31:198-199.
[3]劉美鳳.撫觸及增強自我效能護理對初產婦分娩的影響[D].天津醫科大學,2010.
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