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洲

摘要:目的 探討對小兒慢性腹瀉患兒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思密達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收集本中心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80例慢性腹瀉患兒,分為聯合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思密達治療,聯合組采用思密達聯合參苓白術散治療。結果 聯合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有統計意義(P<0.05);聯合組患兒的脫水糾正、止瀉、退熱等癥狀的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 對慢性腹瀉患兒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思密達治療,能有效縮短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療效顯著。
關鍵詞:小兒慢性腹瀉;思密達;參苓白術散
小兒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痛、腹瀉、發熱、納差等癥狀[1]。該病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非常容易引發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思密達是臨床治療小兒腹瀉的常規藥物,雖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但癥狀緩解時間較慢,且整體療效不一,因此迫切需要尋找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參苓白術散是一種中成藥,具有補脾胃、益肺氣等功效[2]。為了分析對小兒慢性腹瀉患兒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思密達治療的臨床效果,本中心對80例患兒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收集本中心于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收治80例慢性腹瀉患兒,所有患兒均符合2009小兒腹瀉病診斷治療指南關于小兒慢性腹瀉的診斷標準[1]。根據數字表法將患兒隨機分為聯合組與對照組,各40例。聯合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3~7歲,平均為(3.2±1.1)歲;病程7~17d,平均為(10.2±1.3)d。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7歲,平均為(3.3±1.2)歲;病程6~18d,平均為(10.6±1.2)d。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思密達(益普生(天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00690)治療,1袋/次,2~3次/d,倒入溫水中攪勻后服用,以7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聯合組在思密達的基礎上給予參苓白術散(山西華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4020346)治療,6~9g/次,2~3次/d,以7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觀察兩組的臨床癥狀(脫水、止瀉、退熱)緩解時間及臨床治療效果。
1.3療效判定[3] ①顯效:治療3d內糞便次數、性狀均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消失;②有效:治療3d內糞便次數有所減少;臨床癥狀有所改善;③無效:治療3d內糞便次數、性狀均變化,臨床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4統計學方法 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百分值表示,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 聯合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 聯合組患兒的脫水糾正、止瀉、退熱等癥狀的緩解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慢性腹瀉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多是由細菌、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多發于2歲以下嬰幼兒[4]。嬰幼兒的腸胃功能尚未完善,要是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容易引發脫水及水電解質紊亂等癥狀。
思密達是臨床治療小兒慢性腹瀉的常規藥物,主要成分為蒙脫石,能有效吸附消化道中的細菌、病毒等毒素,并對消化道粘膜有很好的覆蓋能力[4]。還能結合粘液糖蛋白,能有效修復與提高粘膜屏障的防御功能,因此能有效改善腹瀉患兒的臨床癥狀。但由于思密達未能快速縮短患者的臨床癥狀,療效不一。
中醫認為,小兒腹瀉屬于"泄瀉"范疇[4]。小兒臟腑嬌嫩,脾常不足,易受外邪侵襲所致。慢性腹瀉的病機為寒濕不調,飲食不當,又因小兒腸胃嬌嫩,脾胃受損,運化無力,遷延難愈。故中醫臨床治療宜以補脾胃、益肺氣等原則。
本研究中,聯合組在思密達的基礎上聯合參苓白術散治療。參苓白術散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的四君子湯[5],主藥方為白術、白扁豆、人參、茯苓、砂仁、桔梗、薏苡仁、蓮子、山藥、甘草等。其中,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等功效;白扁豆健脾化濕;人參補脾益肺;茯苓具有滲濕利水、健脾和胃等功效;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等功效;桔梗開宣肺氣;薏苡仁健脾滲濕,除痹止瀉;蓮子具有補脾止瀉、健脾補胃等功效;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甘草能散表寒、補中益氣,還能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脾胃、益肺氣、溫脾止瀉等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5],白術、白扁豆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茯苓能有效松弛消化道平滑肌,調節胃腸運動,還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山藥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能有效改善脾胃消化吸收功能;且還含有皂甙、黏液質,具有益肺氣、養肺陰等作用。本研究中,聯合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5.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且聯合組的脫水糾正時間、止瀉時間、退熱時間分別為(22.35±8.26)h、(6.38±1.45)d、(4.48±1.91)d,顯著短于對照組的(38.20±10.65)h、(11.73±2.80)d、(8.90±2.58)d,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說明思密達聯合參苓白術散治療能有效快速改善腹瀉患兒的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對慢性腹瀉患兒采用參苓白術散聯合思密達治療,能有效縮短患者的癥狀改善時間,療效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范文慧.思密達聯合參苓白術散治療小兒慢性腹瀉60例[J].現代中醫藥,2012,18(3):36.
[2]彭昕欣,舒蘭,陶洪,等.七味白術散加減治療小兒腹瀉的臨床應用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4,20(10):1345-1350.
[3]樊小玲.參苓白術散合并雙歧桿菌治療小兒腹瀉的療效觀察[J].中醫藥導報,2014,17(6):128-129.
[4]王志強,張麗云,張春霞,等.參苓白術散加減聯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療小兒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微生態學雜志,2013,26(11):1304-1306.
[5]張智軍,王文學.參苓白術散治療小兒秋季腹瀉的療效觀察[J].現代醫藥衛生,2015,20(16):2509-2510.
編輯/申磊